APP下载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分析

2018-10-29朱厚敏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

朱厚敏

摘 要:探究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有利于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是提升我国综合发展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的关系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论述了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途径,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得到发展,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理论依据。因此,探究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前提

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执政理念,中国梦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和谐以及人民群众的幸福,在对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符合经济建设需要,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要求。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虽然有效推动了各项改革的进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通过将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国情的有机结合,是促进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梦的提出是基于对我国的国情、党情和民情深入了解基础之上的,实现了对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依托,实现对我国面临实际问题的解决。

例如,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现阶段,我国距离实现中国梦的步伐越来越近,因此,更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我国发展保驾护航,实现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我国基本国情的完美契合,提升社会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程度,将其运用于中国改革与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加速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脚步,促进我国的更好发展[1]。

2.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开放性,体现了其对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坚信不疑。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大会的谈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实现我国基本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这一过程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随着时代的更迭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具有先进性的特征。中国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也具有与时俱进的风采,通过赋予人民群众话语表达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性。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因此,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深入了解我国的社会发展实际,在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民众的能动作用,为中国梦的迅速实现奠定内在基础。

例如,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指出,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国的两次历史性变革,也充分显示了其与中国改革发展进程的符合性。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构想也体现出了对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尊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了对历史发展轨迹和现实因素的洞察[2]。

二、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途径

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梦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发展的新高度,是我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典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第一,应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将中国特色主义道路作为经济建设的信仰,才能够为中国发展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第二,应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动性。基于中国梦的时代构想下,践行人民群众历史观,创新科学发展观,需要充分体现对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尊重和保障。例如,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肯定并尊重人民群众在经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共享,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贫富差异悬殊问题的解决,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法律的形式落实下来。第三,需要不断深化改革进程,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的重要意义,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精神力量。

2.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万事万物处于不停的变化过程中,只有根据时代变化特点不断完善自身,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尽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仍需要社会发展和历史的检验。社会实践是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重要力量,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发展。因此,我国应将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创新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条件。第一,应坚持新话语理论的引导,确保人民群众的话语权,致力于提升我国文化发展软实力,促进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向外输出,彰显现当代中国文化的吸引力。第二,应基于哲学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进行审视,深入了解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論,形成中国梦实现的根基。第三,应基于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下,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意义,紧密贴合我国的社会现实,吸收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有益发展成果,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更新。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梦的提出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具体体现。因此,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理论依据,联系我国的基本国情,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樊海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从批判继承到创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5):32-37.

[2]陈美贞.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5,22(02):5-8.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