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2018-10-29那莹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阵地农民群众

那莹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弘扬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满足当前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为深入了解我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摸清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有效途径,特深入社区街道乡村进行了调研走访。

一、当前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3年以来,我区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高标准完成了24个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每个文化站平均300平方米,分别设有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厅、小剧场等功能分区。同时,各级包扶部门充分发挥作用,陆续援建农村图书阅览室18个,建成“农家书屋”12个,基层党组织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各乡镇也积极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推进基层文化场所建设。

2.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以政府为主导、农民自发组织等形式的文化活动经常开展,市直部门每年都组织“送科技、送电影、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2017年,全市“送电影”700多场,送戏60多场,送各类书籍3万多册,受到了农民群众欢迎。据调查,全区各乡镇平均每年开展文艺汇演、体育健身比赛活动10次以上。同时,还经常开展皮影戏、剪纸、版画、书画等文化展览,民俗文化得到传承。

3.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区重新设立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机构,每站配备一名文化站长和两名文化专干,负责全乡文化工作的组织。区文化馆精心打造了28支优秀农民文艺创作队伍,涵盖舞蹈、曲艺创作、摄影、美术等门类。在此基础上,各社区乡镇还积极培养基层文化爱好者、组建文艺社团,促进了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乐群乡农民组建的“方圆农民诗社”、双城镇农民组建的“夕阳红秧歌队”、腰鼓队,已经成为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领跑者”。

二、我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阵地建设明显滞后

虽然近年来我区在农村阵地建设在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完成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但相比之下,村屯文化活动阵地建设还比较薄弱,全区仍有58.4%的村屯没有文化室、46.3%的村屯没有文化广场,而且整体档次不高、设施器材配套不全。同时,阵地建设存在不平衡问题,经济较好的乡镇90%的村都建有文化室、文化广场,经济薄弱的村甚至连村党组织活动场所都没有,更谈不上建设文化阵地。

2.利用监管缺位,阵地作用发挥有限

农村文化市场监管也存在一些问题,乡村黑网吧、黑游戏厅屡打不绝,商贩利用乡村集市贩卖非法盗版图书、音像制品的问题还时有发生,等等。由于文化阵地利用缺位、文化市场监管缺失,加之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目前农村大部分年轻人普遍热衷上网,沉湎于网游,甚至利用网游赌博;大部分老年人热衷于打牌、搞占卜、跳神等迷信活动,甚至参加“法轮功”、“蒙头教”等邪教组织非法活动,农村文化阵地功能缺失。

3.文化人才匮乏,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人才问题是我区农村文化发展的又一制约“瓶颈”。一方面,虽然为每个乡镇配备了2名主抓文化工作的专职干部,但大部人员混岗使用,影响到了抓文化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乡村专业文艺团体队伍“老化”严重,搞文化创作、编排演出跟不上时代潮流,新生代乡土文化人才培育相对滞后,部分有潜力的民间艺人流失外地,我区农村文化队伍缺乏活力,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4.活动形式单一,农民群众参与度低

目前乡村文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众自发组织。主要利用村屯文化广场或道路,组织扭秧歌、集体舞。二是政府送文化下乡。文化部门送的电影从题材、内容上符合农民情趣的也不多,与农民生活贴的不紧,农民群众观看热情不高。三是农民集资请。部分村屯逢年过节群众集资请民间剧团演出,演出內容以“二人转”为主,大部分内容较陈旧、低俗。四是乡村组织演。主要是利用节日开展专场演出,但演出场次少、群众参与度不高。

三、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建立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形成区乡村三级为主体的文化事业发展职责体系。二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将文化事业发展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且逐年增加,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主,共同筹资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新格局。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纳入对主管部门和乡村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坚持建管并重,强化阵地利用

一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性文化站、农村文化娱乐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建设,采用新建、改建、共建等多种形式,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室,提高覆盖率。二要通过规范运行机制、检查考核、组织“回头看”等途径,切实加强对现有和新建农村文化阵地等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使用。三要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农民信箱等网络资源,进一步拓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3.注重人才培养,抓好队伍建设

一是选拔一批有较高学历和文化管理能力的年轻干部,要加强对乡镇文化事业站专职干部的经济性培训和指导,确保农村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抓,立住脚。二是充分发挥乡村本土人才的积极作用,注重发现和培养“乡土艺术家”,使他们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带头人。三是抓好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和文化社团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4.设置有效载体,积极开展活动

一是发挥党委、政府农村文化建设领唱者的功能,推动农村文化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二要整合资源,加大“文化下乡”力度,通过深入开展科技、法律、卫生、文艺、电影下乡活动,弘扬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要进一步推广“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开放式农村文化发展模式,有关部门在安全保障、场所安排、设备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四要积极引导和发动农村群众自编自导、自娱自乐、自主举办,如广场文化、村落文化、节会文化等经常性文化活动,逐步实现农村文化活动由“政府主办、群众参与”向“政府主导、群众主办”转变。

猜你喜欢

阵地农民群众
“无尾怪”和“独角怪”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多让群众咧嘴笑
饸饹面“贷”富农民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