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推进新型小城镇化

2018-10-29夏翔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型三位一体

夏翔

摘 要:城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扩大内需才能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平稳较快发展,而城镇化无疑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镇化既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载体,更是关系到“三农”的重大战略问题。新型城镇化重点在农村,而难点更是在山区农村。那么,山区农村城镇化进展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地处秦岭腹地的商南县试马镇的小城镇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试马镇围绕“小城镇化、移民搬迁、现代农业”的“三位一体”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三位一体” 小城镇化 新型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一、“三位一体”小城镇化成绩喜人

试马镇地处商南县县城以西12公里处,“312”国道和“西合”铁路穿境而过,全镇辖12个行政村,158个村民小组。试马镇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战略要求,围绕“小城镇化、移民搬迁、现代农业”的“三位一体”发展目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力推动小城镇建设,镇区从杂乱无章到现在的“四纵七横”的基本格局,从窄小的街道到现在宽25米3条3公里的主街道,从低矮瓦房到高楼大厦和鳞次栉比的商业区小城镇雏形基本形成。使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前进步伐不断加快,小城镇发展活力不断涌现,目前城镇化率已达66%,新型小城镇化成绩喜人。

1.高标准规划,引领城镇发展

试马镇“三位一体”小城镇建设示范工程是商南县抢抓陕南移民搬迁机遇,按照“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和现代农业”的“三位一体”思想启动的重大项目。围绕打造“商洛市一流”、“陕西省领先”的小城镇建设目标,聘请陕西远见规划设计院编制了五年发展规划,规划投资6.5亿元,建设“四纵七横”总长6868米的“井”字道路网;完成集中供水、五级客运站、垃圾填埋场、镇初级中学西迁等项目建设。结合移民搬迁工程,五年内在试马镇规划区安置移民1000户4000余人。并配套发展现代农业,计划投资3亿元,规划发展万头猪、百万只鸡、千畝设施蔬菜、千亩莲菜、千亩核桃、五千亩油茶、千亩无性系茶,引导企业和居民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产业致富之路。根据城镇建设的现状,进一步修订完善《试马镇2011—2020年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试马镇规划建设范围以镇政府所在地试马街村为中心,辐射周边荆家河、郭垭和观音堂3个村,共涉及4个村1451户5400人,总面积约为480.7公顷,规划用地120公顷,将镇区面积从现在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6平方公里,使城镇人口增加到2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66%。

2.经济发展拉动消费效益明显

试马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山区生存条件恶劣的农村居民进住小城镇,随着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盖楼房,这些建设作为一种投资行为,直接拉动建筑、建材、装潢、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消费。经济条件变了,环境变了,小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农民入住小城镇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家用小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全镇现拥有各类专业市场5个,消费品销售总额6000多万元,其中新型城镇化居民消费1700多万元,新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近5000元。经济发展消费效益明显,反过来消费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高效能管理,改善城镇环境

试马镇针对改善城镇环境和管理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强化城镇管理,落实专人,加强规划和执法管理工作;聘请环卫工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场一座,垃圾实行集中清运、集中填埋,促进了城镇规范化管理,使小城镇居民生活在干净、整洁、卫生、舒心的生活环境。

4.移民搬迁工程顺利实施,城镇聚集吸纳能力凸显

试马镇紧紧抓住陕南大移民这个历史机遇,几年来累计移民500户2356人。由于规划区的移民小区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功能配套设施,搬迁户报名踊跃,限于地块面积,远远不能满足想移民户的移民愿望。随着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对试马小城镇经济总量的扩张、地方财力的充实、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事业的进步都发挥了较大推动作用。

二、试马镇小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试马镇的小城镇建设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从整体上看,还存在建设水平不高,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服务跟不上、产业支撑力不强等问题。

1.部分干部群众城镇化意识淡薄,城镇化观念落后

试马镇小城镇建设虽有总体规划,但在小城镇建设中缺乏长远考虑,短期行为突出,资源整合不够,未能很好地将小城镇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乡镇企业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区内大部分小城镇的居民和农民有改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迫切愿望,但往往依赖政府的多,主动参与的少,没有树立用市场的办法建设配套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的观念。

2.小城镇规模不大,集聚效益较低

小城镇镇区人口少则在1—3万人左右,才能正常发挥集聚功能,而试马镇小城镇建设,因政府投入资金有限,再加上土地征收和拆迁问题,小城镇建设还在刚刚起步中,试马镇镇区6000多人,由于规模偏小,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效益十分低下,本地就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效益不明显。

3.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经济发展带动力弱

试马镇规划区内以发展农业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农产品加工业所占比重小,与农业关联度低,工业企业更是少之又少;第三产业主要以传统的批零贸易、餐饮业为主。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小城镇经济实力的增强,因而缺乏足够的辐射带动和支撑作用,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力仍在靠外出搞劳务输出致富。真正的城镇化应该是合理工业化的城镇化,而工业化是试马小城镇化的一个短板。

4.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嚴重不足

目前,财政投资在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虽占绝对份额,但财政资金毕竟有限,特别是山区农村是完全靠吃财政饭的。城镇化建设的资金完全是靠项目资金,地方财力十分有限,几乎没有能力自己拿出配套资金,这导致往往政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基础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不能保证和满足日益的发展城镇化需要的资金支持,资金投入制约也是严重影响山区农村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一个主要因素。

三、对山区农村小城镇化的思考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城镇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物质文化要求,提升生活在城镇和新农村社区等不同地域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小城镇化理念,立足当地实际,科学编制规划、建设特色小城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支撑、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使小城镇真正成为宜业宜居、农民市民化的城镇化。只有这样,新型城镇化才能稳步健康快速发展。

1.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

小城镇的科学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指导蓝图,规划决定小城镇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高起点、可持续的规划可以促进城镇健康有序发展。要建设好小城镇首先要搞好小城镇的规划设计。要立足当地实际,用先进的理念,确定小城镇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突出自己的特色,兼顾乡土风情民俗文化,达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的要求,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努力做到少占耕地,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把小城镇建设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之上。

2.建设具有特色的小城镇

山区农村小城镇建设一定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建设具有自己独特区域特色、生态特色和鲜明的产业特色新型小城镇。一是小城镇建筑特色是一个城镇个性的反映,有特色和个性的城镇才具有吸引力,我们要借鉴和吸收其它小城镇建筑特色,而不是一味照抄照搬,否则就会失去自己的本色和魅力,我们要建设具有独特区域特色的小城镇。二是立足当地的人文历史、水资源、森林植被、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等生态特色基础,建设具有鲜活的生态特色小城镇。三是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优势等,因地制宜发展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产业,产业是基础支撑,经济是动力。只有这样农村小城镇化才会富有特色,才会具有吸引力,才会有活力和凝聚力。

3.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投资机制

小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现阶段国家财政投入有限,因此必须大胆改革创新,广辟资金投入渠道,走出一条在政府指导下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路子。要采取政府投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融资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使投资者得到实惠,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4.加强城镇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依法严格管理,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小城镇的任何建设都会对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资源带来一定的浪费,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处理好生活垃圾和污水,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城镇创业环境。要切实保护耕地和人文资源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小城镇;另一方面,要切实统筹搞好社会服务,要充分考虑生产生活设施、均等化公共服务、社保障等相关的配套服务,将之作为推进新型小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让小城镇居民人人都享有社会福利事业带来的实惠,使小城镇成为广大人民宜业宜居的幸福家园。

猜你喜欢

新型三位一体
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的研究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