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模型建构在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的应用

2018-10-29黄哲元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斗柄北斗七星原型

黄哲元

摘 要:学生在学习“地球和宇宙”时缺少实际的感性体验,和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大量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这些都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建构增加了难度。本文以《在星空中一》为例,浅谈模型建构在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的应用。通过模拟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把空间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建立了关系,有效的建构了科学概念。

关键词:模型建构 地球与宇宙 北斗七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蔚蓝的地球与浩瀚的宇宙,总能引起人类无限的遐想和探索欲望。小学生同樣也对此领域充满兴趣。小学生五六年级有“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学习。由于缺少实际的感性体验,和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再加上空间结构的运动性和大尺度特点,这些都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建构增加了难度。天体的运动,形成了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天文现象也随之变化,学生的空间结构也要随之变化;大尺度的空间结构需要学生有着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地球和宇宙”空间观念建构的难点所在,需要我们去研究和突破。

所谓模型,是指根据已知的事实建立的,对研究对象简洁仿真性的表述。它从原型出发,根据某一特定目的,抓住原型的本质特征,对原型进行抽象,把复杂的原型客体加以简化和纯化,建构一个能反映原型本质联系的模型,并进而通过对模型的研究获取原型的信息,为形成理论建立基础。模型建构可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体现学生本真探究、培养学生天文爱好,模型本身越逼真,实验效果就越好。下面以《在星空中(一)》为例,浅谈模型建构在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的应用。

一、建构模型四要素

建构模型四要素包括任务驱动、模型建构、模型探究、解释原型。在《在星空中(一)》一课中,其四维教学目标是: 学生在经历“北斗七星”模型建构的过程中,认识到7颗星离地球的远近是不同的,从不同角度观察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是不同的,进而明白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学生通过建构和观察“北斗七星”模型,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并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和做出解释; 学生在“北斗七星”模型建构的过程中,知道建构模型是认识星空的重要方法,培养对天文科学的兴趣;学习掌握建构三维立体的“北斗七星”空间结构方法流程,体验stem在建模中的应用。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建模四要素为:1、任务驱动(引模):模拟什么—北斗七星的模型;2、模型建构(建模):怎样模拟—根据已知信息建构模型;3、模型探究(释模):分析模拟后看到的现象——运用模型探究未知信息;4、解释原型(拓模):原型对比—不同角度观察北斗七星模型。

二、建构模型

1.所需材料

泡沫板、竹签、黏土

2.找一张边长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纸板,按图打上7个小孔

(七个孔距离地球观测端的距离,按照七颗星距离地球距离相应比例排列)准备7根长度不同的竹签,用黏土揉七个小球插入竹签的上端,代表七颗星。在1号到7号位置分别插入这七根竹签。

3.活动

①转动光源和相应移动背景屏幕,让光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照射模型,使七颗星的影子完全落在屏上,描绘影子,再用线将它们连起来;②一张纸画一幅投影图,完成后,将画好的4幅图整齐摆放在桌子上,仔细观察发现,并总结结论: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北斗七星的斗柄,在不同的季节指向不同:晚上8、9点观测,秋天斗柄朝西,冬天斗柄朝北,春天斗柄朝东,夏天斗柄朝南。

宇宙类课文难上,难在哪里?学生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来支撑。建模是一个思考、思辨的过程。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建构了空间观念;借助模型分析和想象认识对象间的实际关系,通过真实的情景回归,让学生把空间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建立了关系,有效的建构了科学概念。

“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空间观念的建构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它终将为学生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科学概念的发展,为终生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桥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晓宁.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模拟实验研究[J].教师,2017,(15):81.

[2]李伟臣.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教学策略概览.http://wenku.baidu.com/view/8d14bc86b9d528ea81c77964.html

猜你喜欢

斗柄北斗七星原型
古今北斗星的变迁(下)
古今北斗星的变迁(上)
凝望北斗七星
探秘星空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六 “治头晕”“神仙斗柄开关”导引法
恒星
北斗七星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原型理论分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