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思考

2018-10-29李哲曹晶晶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

李哲 曹晶晶

摘 要: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立德树人的功用。要想提高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就需重新认识艺术教育的意义,合理定位,改善管理。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 课程建设 合理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从古至今,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推崇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里的诗礼乐三者的功用应是一致的,都有启人、立人和成人的作用。古人尚且如此崇尚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更是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核心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立德树人的功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科定位不准确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相当一部分高校并未将其看作一个完整的学科加以建设,课程体系设置体系不完善,课程定位比较随意,有什么教师师就开什么课,其课程设置形式主要是以选修课为主,在学生需求方面考虑欠妥,教学目标模糊,学校主管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科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等,更有一些高校违背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和目的,热衷于参加各类比赛,将获奖和拿名次当作是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忽热艺术教育的功用。

2.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结构和师资水平存在一定缺陷,而高规格的师资力量是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强有力的人力支撑。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不仅仅要具有必须的艺术修养,还应要有必要的文化素养。很对教师虽然出身专业艺术院校,艺术能力毋庸置疑,但文化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也需加强,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教学。

3.课程管理不规范

严格有效的课程管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而多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管理松散,缺乏明确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也不太适用于公共艺术教育,当前大多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仅局限于课堂内,缺少与社会艺术实践相结合。同时公共艺术教育选用的教材不够严谨,比较随意,有的是借用专业的教材,不符合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际。有的是选用自主开发教材,或多或少存在内容陈旧,缺乏特色等问题,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基于这几点原因,现在很多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对学生缺乏足够吸引力,很多学生为了修学分才去选修这些艺术课程,很少有人真正通过艺术类课程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要想提高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需要正视现实,重新认识艺术教育的意义,合理定位,改善管理。

二、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思路

1.进一步提高认识,合理定位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艺术教育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人类的进步。加强艺术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掌握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开阔艺术视野,最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2.完善教学体系,加强课程建设

艺术专业是一门涵盖范围广,门类分支多的学科专业,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尽量覆盖众多方向,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课程实施的最重要途径是教学,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开设要有精准完备的课程体系,课程方案,课程实施细则,教学评价体系,坚决杜绝随意的课程设置。

普通高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开设多种类型的艺术课程,比如“美术欣赏”,“音乐鉴赏”,“影响鉴赏”等艺术选修课,举办有内涵的艺术类专题讲座,同时结合社会实践,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另一方面,普通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材使用方面严格筛选。可以选用国家级示范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公共艺术教育教材,也可根据学校发展实际情况,组织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艺术家等共同商讨制定,自主编撰高水平有内容规范化的的适用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教材,满足学生多方面的艺术需求。同时也应加大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保障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面对普通高校艺术水平参差的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质,同时当前科技信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可以针对学生艺术素质进行相关调研,并在平时工作中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走出去,到兄弟院校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对教师进修脱产或半脱产形式的培训,加强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素养;引进来,可聘请艺术造诣较高的教授学者来校开展学术报告和讲座,面对面开展艺术交流,切实提高教师的艺术专业理论水平。

4.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加强文化艺术建设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旨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实际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思维,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真正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校团委,校学生会等组织部门的校园文化艺术建设作用,结合艺术教学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培养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能力。同时,学校可邀请专业艺术院校或者艺术团体来校建立艺术实践基地等,整合校内外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发展态势。

任何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艺术教育的育人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需制定合理的高规格的培养目标,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改革优化课程构架,使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相结合,把艺术教育真正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功用。

参考文献

[1]刘颖灵.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2012,(7).

[2]蔡岳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1999,(2)

[3]叶经文,刘小娟.普通高校公共藝术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艺术中国 ,2011(11)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美感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