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和理解数

2018-10-29郝伟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数数数感对数

郝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正确的数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本领,更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入学前多数学生具有初步的数数的经验和技能,知道一些简单的数数方法。但也有少数学生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没有数数这种相关的生活经验,在数数这一方面就是一张白纸。鉴于这两种情况,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就成为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重点及难点。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数数

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青岛版教材提供的是“海底世界”,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这幅图时,有部分孩子能够独立数出自己喜欢的生物数量,可以让这部分孩子上台数给大家看,孩子数的过程对其他孩子就是一种方法的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数,自己数,同桌互数,小组互数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数数的热情。有了数数的经历,加上教师引导让孩子们发现,数数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培养数学思维的有序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数感。在学生会数后,引导学生数生活中的事物,在反复的数数过程中形成基本技能,初步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有实用价值的,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二、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的意义

把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建立起联系,是理解数的标志。因此在“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结合自己的经验。经历符号形成的过程,如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要让学生经历由事物到点子图,再到数字这样一个逐步符号化的过程。教学时,通过观察实物、图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量,可以用不同的学具来摆表示这个数,可以用手指表示,可以用数字卡片表示,使物与数一一对应,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

认读数字时,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老师说的数,想想还能不能用其他方式表示?通过以上丰富的观察、操作,让学生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例如,在“0的认识”中,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苹果树上摘苹果,树上共有5个苹果,一次摘1个,每摘一个后让学生用数字表示出还剩几个。当一个也没有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0”,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加深对0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接着再让学生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这样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含义,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

三、借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基本概念

每一个数都包含着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如基数、序数、数序以及数的组成。虽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出现以上词语,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是需要渗透这些概念。例如我们在了解基数的概念后,可以把数的概念加以拓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相应的活动,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采用“赛跑名次”,“找座位”等游戏活动,直观形象的说明了序数的含义,与此同时,我们用分小棒,分糖果等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在区分“几和第几”时,可以让孩子们排成一排,发出不同的游戏指令,“请前四名同学蹲下”、“请第四名同学举手”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加深了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学生认识数的时候,对数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都带有各自鲜明的生活烙印,反映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就要努力的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四、在具体比较中认识理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少的多的认识,能够以较小数感知较大数,学会辩证的看待一个数,使学生的数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一年级从10以内数的认数开始,通过观察木块和小棒的多少来比较数的大小,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认识到5比1、2、3、4大,但比6、7、8、9小,引导学生认识“>”、“<”、“=”,逐步建立数的大小相对关系。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能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大的多、少的多的实际意义,感知数与数之间的相对关系,感应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培养。

五、在估数的过程中认识理解数

对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教师组织估数活动,使学生观察、体会数的情境,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对数量做出较准确的判断,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数感,要让学生经历估数的过程,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加深对数的认识与理解,如:教师出示一把糖块,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块?开始学生会没有目的的随便说出一个数,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数量进行提示“比50少得多”,这时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提示继续说“20”“比20多一些”,反复几次,学生会说出糖块的数量。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怎样科学的估数,可以先数出五块儿,看五块有多少,再看看有多少个这么多,最后可以带领学生数一数共有多少块,这样将估数与数数相结合,学生在此过程中,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促进知识的内化,具体感知了数量的多少,体会到数的大小、多少的不同,能够以小数感知大数,从而作出对数量的判断,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与认识。

六、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认识理解数

把评价融入教学过程,将学生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融为一体,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的理念。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非常在意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能极大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 “找找周围的数”时,在学生找出数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如“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这时其他孩子会争先恐后的举手,要说自己的发现。除了教师的评价,还要安排其他同学评价“他找的好不好?”通过这樣的评价活动,既调动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和数学问题的意识,又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加深对数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学生的自我评价也非常重要。如:让学生评价自己对数的认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是对自己掌握知识的总结,又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拓展,养成评价与反思的习惯。

认识和理解数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和情境,采取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数数数感对数
含有对数非线性项Kirchhoff方程多解的存在性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指数与对数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数数歌
指数与对数
爱数数的兔十一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
数数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