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双轨并行”分层教学下对学生的分组分层策略

2018-10-29郑爱兵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

郑爱兵

摘 要:“双轨并行”分层教学。分成阶梯小组和学习小组两种不同性质的小组,两种小组课上课下,双轨并行相辅相成。先把学生分成拔尖类学生、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基础尚可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学生、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养成教育欠缺行为习惯不佳类学生、基础不好底子薄类学生共五类学生,对其分析研究,在实践中找出突破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育教学。

关键词:双轨并行 分层教学 分组分层

中图分类号:G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双轨并行”分层教学是指将学生分别分为课下阶梯小组和课堂学习小组开展教学。课下阶梯小组是将智力测验分数、學业成绩分数、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等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在学习目标及其达成、作业的布置完成等方面的要求接近。课堂学习小组,是将不同阶梯小组的成员抽调并均衡搭配为若干个小组,使每一个小组具备一个核心组干,包括一名活动组织能力较高的成员、一名基础扎实思维敏捷的成员、一名擅于言辞表达能力强的成员。阶梯小组营造出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团队拼搏精神面貌。学习小组要营造出平等共处、各抒己见、各展所长的团队合作精神面貌。两种小组课上课下,双轨并行相辅相成。

一、拔尖类学生

拔尖学生,有着非常丰富的该学科知识量且该学科思维能力也很强,他们是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深的中坚力量。这类学生在高中生中表现尤为明显,抑或突出。他们在课堂中提出的质疑问题有质量。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要慎重且灵活处理。经过长期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三种应对措施。第一,课堂时间充足情况下,在课堂最后的质疑环节给予解决。第二,学生提出的问题便于在单元复习时解决的,明确告诉学生在单元复习环节中解决。高高吊起他的“胃口”,不必担心种类学生会因此没了“胃口”。第三,下课后讨论解决。让学生放胆来争辩,不求结论与胜负,但求思想碰撞的过程,目的是锻炼这些出类拔萃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不入桎梏之害。

二、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

基础扎实,学习能力也较强的学生重在能力的加强和提升,难度较大的深层次问题设计主要是针对他们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是重点拓展、难点突破的领军人物。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建议与班主任协商,将他们的座位零星均衡分布在教室各处,与各层次学生搭配组合,以便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起到用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的效果。在头脑风暴下,他们与第一类学生的一言一行,对周边同学的点拨作用有时会出现超乎想象的好效果。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们之间的交流起到的效果,在某些情况下,是我们成年人用自己的方式办不到的,甚至还学不来。

三、基础尚可,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人数上占到了班级的多数,是班级中的大群体。他们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在学习表现上不突出,学习能力也受到牵制。但时,这类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短时间内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学习能力经过培养训练也能得到较快的提升。因此,这类学生在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是重点关注中的重点。对待这类学生,在教学预设和课堂教学互动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学生基础情况和能力的上下限空间,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充分开展正常教学,通过教师和其他同学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给予充分的关注。

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

这类学生厌学情绪强弱程度不一,是让教师最为头疼的一类学生。他们最大的特征是对教育教学的无条件抵触,甚至是刻意的破坏性的作对。对于这类学生,我们一定要客观认识,认真对待,尽量避免与这类学生的直接的、正面的对抗接触,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否则有可能激起他们的厌学情绪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厌学行为,影响整个班级的正常教学。对待他们,我们要创造表面看上去是不经意的接触,进行偏离教育主题且漫无目的很自然的聊天,以此增进彼此的了解,渐渐产生彼此间的信任,然后层层推进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才能找到症结所在,进而诱导、点化。在实践中,这一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但也是有成效的,关键在于取得信任。与他们的接触,切忌“开门见山”,有“山高难越”之苦。配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将更有助于解决这类有厌学情绪学生的种种厌学问题。

五、养成教育欠缺、行为习惯不佳类学生

这类学生很是耐人寻味的一类学生,是“矛盾”的学生。他们打小没少受到教师的教育,对教师的一般性教育“抵抗力”较强。他们因为自身的“小毛病”而受到的批评性教育居多,鼓励性教育较少,他们渴望被鼓励、被表扬。再次,他们好动、多言、爱表现,使得课下的他们在同学中的人缘一般都不错,而在课堂上,却容易成为教师防控的重点对象。经过长期实践研究,对这类学生,我们的有效措施是“左手糖,右手棒”,在课堂教学中,因为这类学生的一举一动很容易就吸引了周边同学的注意力,那为什么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利用他们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并对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给予赞许的示意、对他们的发言给予适宜的鼓励。在重视他们存在感的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存在感随时会因为他们的小毛病而破碎,但也要让他们意识到这没关系,只要他们参与,还会让他们恢复这种存在感的。将他们培养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领军者。

六、基础不好、底子薄类学生

这类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积累薄弱,成绩不理想,即使有一定的能力也无法展现出来。积年累月,他们在学习上较为自卑,在重重学习困难面前容易知难而退、自暴自弃。对待他们,我们选择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预习部分和课堂中的预习评价环节,重点针对这类学生、重视这类学生、激励这类学生。让他们在这些环节中尽可能的体会到成就感,逐渐树立起自信的同时,渐渐的夯实基础、提升自我。

分层教学法能充分体现教学优势,显得意义重大。突出了教师的集体备课与集体智慧,也是同仁间的经验传承,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的“催化剂”,也是刺激、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胡庆芳著.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朱丽著.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
高校摔跤专选课程分层教学的改革思路与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