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光:马背上的巴西牛仔
2018-10-29王卫光
王卫光
美国西部牛仔头戴皮檐帽、身着马甲、跨长枪的形象早已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但巴西东北部地区的牛仔却是鲜为人知的。米纳斯吉拉斯、塞阿拉,巴腊伊巴、比奥依、贝尔南布戈和巴伊亚州位于巴西中部及东北部的广袤地域,被誉为巴西的干旱之地。这些地区的地质和自然环境很特别,常年缺少降水,但很多植物却能够在严峻的自然环境中以奇特的方式存活,不能不说是一种罕见现象。我所拍摄的巴西牛仔,是当地延续逾百年而传承下来的特殊人群,他们在干旱地区生活、繁衍,到今天已经形成鲜明的地区性文化。
今年七月,我与巴西摄影师相约,驱车往返5200公里,途经四个州,在贝尔南布戈州的小镇塞利达参加一年一度的“牛仔弥撒”盛会。在这次令人难忘的旅行中,我近距离接触了巴西牛仔这个独特的群体,体验他们的生活和文化特征,希望通过我的观察视角呈现我对巴西牛仔的初步印象。
巴西牛仔的出现可追溯到百年之前,塞利达的“牛仔弥撒”也拥有近60多年的历史。这个盛会起源于一个悲惨的故事。据说,当地曾经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牛仔——腊伊蒙多·萨果。这位年轻的牛仔既勇敢,又聪慧过人,一个人管理几百头牛,非常了解牛的习性。只要他吹响牛角号,牛群就会马上从四面八方向他靠拢。但是,他出众的牛群管理才华被其他伙伴所嫉妒,一次外出,他的同伴趁其不备将其杀害,并抛尸在荒野。后来,萨果的猎犬跑回来报信,并引领人们在荒野中找到了他的尸体。人们因萨果的不幸遇难感到哀痛,与此同时,萨果的表哥——巴西家喻户晓的东北部民谣大师路易斯·孔萨卡提议为萨果举行一个隆重的弥撒和葬礼,各个州的牛仔纷纷响应。在此后的近60年中,这一活动逐渐成为当地常态的弥撒和牛仔盛会,被牛仔们视为自己的节日。而这个盛会也被注入更加丰富的内容,牛仔们会在特定的场地内以及野外叢林中开展捕牛竞技,彰显出他们的彪悍、机智、勇猛和坚忍不拔的特质。
在竞技场地中,两个牛仔中间夹着一头牛,它在牛仔们的驱赶下飞快奔跑,牛仔们需要在抵达两条白线时敏捷地抓到牛尾并拼尽全力将牛摔倒在白线内,才能得分。在野外丛林中捕牛则没有规定路线。夹栏打开后,牛仔们追随奔跑的牛进入枯树林,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牛尾上的标志便可获胜。但丛林捕牛相当危险,牛仔们往往会撞到树干或被枯树枝划伤面部,在现场,我便见到牛仔的脸被划得鲜血淋漓。不过,两场竞技的冠军都可获得300美元(约2069人民币)的奖金。
当我看到数以百计的牛仔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行进的壮观场面时,不禁在想,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牛仔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几天时间里,我近距离接触了这个群体,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巴西东北部的牛仔大多依附于当地牧场主,一般牧场主都有几百头牛,而牛仔就是牛群的管理人。牛仔出门牧牛通常少则十几天,多则一个多月。他们风餐露宿,为牛群找水源、找草场,这在干旱的荒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想他们的生活多么艰苦。
在与牛仔们相触的两天时间里,我多次进入他们的营地,与他们交谈。这些牛仔个个身材粗壮、性情豪爽。他们拉着我喝甘蔗酒,告诉我如何吹牛号角招呼牛群。当他们把你当作朋友时就真是无话不说了。这些人中有不少能工巧匠,会缝制皮衣和皮护具,也有人感叹手艺将要失传。他们有自己的歌谣,在外牧牛时,他们的伙伴只有牛群和心爱的马。
牛仔对待马就像亲人一样,马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在枯草丛生的野外,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牛仔最担心会出现意外造成马的脚腕受伤,因为这意味着它们将会死亡。牛群中的母牛怀孕产小牛时,往往会脱离牛群,牛仔就会不遗余力去寻找,并帮助难产的母牛,为了避免小牛受到伤害,牛仔会骑着马抱着小牛犊回到牛群。牛仔们告诉我,在茫茫的干旱区,许多地方隐藏着被枯草掩盖的深涧。比奥伊就曾有一个牛仔和牛群跌入被枯草遮盖的深涧,人、马和牛都死了。为了纪念亡灵,人们在那里设立了一个大十字架。
在长久的时间里,牛仔们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前几年,巴西政府颁布法令,把牛仔列入社会保障的范围,这使牛仔们拥有了归宿感。上百年以来,牛仔都是一代一代世袭相传的。随着社会发展,现代生活开始对牛仔和他们的下一代产生影响。尽管有些年轻人从小就崇尚牛仔的传奇生涯,愿意子继父业,但更多人情愿改行。这个行当将来可能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拍摄牛仔行进的画面时(图05),我使用小广角镜头与佳能EOS 5D Mark Ⅳ全画幅专业相机拍摄,通过小光圈和较高感光度设置保证画面景深与清晰度,以此体现牛仔行进的壮观景象。在拍摄牛仔集结待出发的情景时(图04),我又马上更换了佳能EOS M5转接EF 70-200mm f/4L ISUSM镜头,让人群充满画面,并突出他们服饰、头盔等特色。拍摄捕牛的场面时,我还真花费了一番心思,考虑如何使画面更加具有冲击力。在与同行的巴西摄影师讨论什么角度拍摄为佳时,巴西摄影师认为,从侧面的低角度拍摄为最佳,而我则选择登上高台。通过观察,我判定在牛仔放倒牛的位置,应该会出现精彩画面。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这幅照片中,画面非常干净,没有任何干扰元素,大家看后也纷纷登上高台,但那个瞬间即逝的画面不会再重复了。在拍摄另外一张表现夕阳下的牛仔与大树的照片(图11)时,正值太阳西垂时分,我们行进在返程的路上,突然见到几个牛仔骑马穿行在原野中。通过观察,我感觉牛仔们一定会经过远处一棵像雨伞般的巨大“枯”树,所以马上更换长焦镜头,选择合理的机位,等待牛仔行进到理想的位置时按下快门。
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一些独特的知识。据当地人介绍,其实很多“枯”树并没有枯死,因为环境干旱,当地植物都有很强的抗旱功能,很多大树都有粗壮的圆形树根,这些树根在下雨时积蓄了很多水分,干旱时,树上虽然没有树叶,但树也不会枯死。
时光飞逝,行车5200公里历时15天的拍摄经历、牛仔们憨厚的笑脸和少年牛仔天真无邪的稚气依旧时时闪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令人难忘的瞬间也定格在我的影像中。但我对巴西牛仔的记录还未停止,我已经与熟悉Serdao干旱地区的巴西摄影师约定,今年要再次踏访那里,拍摄那些即将消失的人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