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语言学视角的2017年度汉语流行语分析

2018-10-29张立姝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流行语用语语言学

张立姝

摘 要: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分析2017年汉语流行语,将能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汉语流行语的表面意义和内涵,扩大人们的用语词汇,丰富语言表达的内涵,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社会语言学重点研究语言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针对2017年汉语流行语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全面研究了汉语流行语的实际产生源头,为充分有效的提升语言应用效果,强化总体的用语规范,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分析 2017汉语流行语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引言

“freestyle”“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皮皮虾,我们走 ”这些语句曾一度流行于网络交际中,刷爆了人们的朋友圈,是2017年的汉语流行语的重要代表。流行语是特殊性的语言现象,现阶段很多社会语言学家都充分关注到了流行语现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针对2017年汉语流行语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将能更好的认识到汉语流行语的实际内涵,便于社会公众更为充分的了解汉语特征和文化表达。

一、社会语言学及流行语的研究意义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是针对语言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网络技术的持续更新和进步,网络社会中使用的网络流行语日益发展,社会公众所采用的网络流行语也将会逐渐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全面分析2017年网络流行语,将能够为充分有效开展语言分析工作,将能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这些网络流行语。

二、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

1.时代和社会发展是流行语产生的源头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更加便捷,自然对于语言的创新使用也增加了一定的几率。人们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人们表达自我的愿望也逐渐增强,当前社会的发展拓展了人们的交流环境。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良好的新颖性,通常会创新一些网络用语,自行的编写一些较为特殊的词语,这些词语在传播的过程中,引起人们的兴趣,从而流传范围更广[1]。“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这句流行词,主要用来表达说话者想死的心情,其在当前人们交流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相应的也延伸出了较多形式的表情包。

2.网络空间是汉语流行语传播的巨大推力

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多种社交软件的良好推广,当前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网络交流手段不断增多,微博、微信等多个方面都能够良好满足人们的用语需求。当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较少,但是在网络上的交流和沟通逐渐增多,人们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着一定的虚拟性,将会更为自由的表达自身的内心想法,在用语方面也较为随意。网络交流活动的增多,给汉语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奠定了重要的前提环境。人们在进行网络交流时,受到地域、语言习惯、方言表达形式以及语法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人们可能会采用一些比较有趣味性语言形式表达更多交流过程中的内容。当人们发现这种语言形式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时候,将会容易在后续的交流过程中,自觉主动的采用一些较为存在偏差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吸引到更多人的注意,形成一定的网络用语流行趋势[2]。这种语言流行趋势给流行语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人们了解到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后就可以进行相关信息的转载和分享,在持续的语言交流和沟通之中,人们在应用网络流行语方面的程度较高[3]。

3.使用者追求新奇和从众是传播扩散的心理因素

年轻群体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会容易出现一定的从众心理,从而影响到自身的用语规范情况。从众心理的表现是一种模仿他人顺应社会发展的状态,年轻群体在日常的交流活动中,当明确一些网络用语的特定内涵,将会容易更多的采用这些用语。当群聊过程中,学生们采用这些特定流行语之后,比如说“皮皮虾,我们走”这句话,能用于多种聊天对话情境之中,其他的学生将会感受到这些流行语的趣味性,从而积极主动的采用这些流行语,使得这些流行语迅速的得到了使用和传播[4]。

4.汉语流行语自身的特征适应当代传播的发展趋势

汉语流行语的简洁实用趣味性特点促进了汉语流行语使用和傳播

流行语具有显著的简洁实用和趣味性,这也是符合当前人们的实际用语需求。现阶段社会生活节奏比较快,人们更加注重高效便捷实用,充分采用一些带有明显趣味性的汉语词语,推进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流行语的结构组成以及意思表达都符合人们的使用心理,人们的使用得到了快速的传播[5]。以2017年汉语流行语“扎心了!老铁”为例,“扎心了!老铁”是一句网络流行语,“老铁”是东北的方言,意思是好朋友,而这句话完整的意思可能为某件事情很让你触动,引起了你比较感动或者是悲伤的情感因素的变化,被称之为“扎心了”。这句话走红之后,在人们的交流之间迅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当人们在具体聊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较为伤心、感动或者被说中了心理所想内容之后,将会更为积极主动的采用这样的词语进行交流,不仅达到了准确表达出了自身想法,同时能够更好的营造出较为娱乐的气氛,并且能够有效缓解一些较为尴尬的境地[6]。

三、结语

全面分析2017年汉语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原因,能够发现其主要是社会环境是汉语流行语产生的基础,而网络交流推动了汉语流行语的产生,网络社区以及媒体、人们的追捧跟风心理、汉语流行语的简洁实用趣味性特点,良好推进了汉语流行语的发展。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2017年汉语流行语,将能够总结当年的语言流行趋势,更好的规范语言,充分提升语言的总体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曹旺儒. 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41-43.

[2]侯芳, 肖婕.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流行语“XX控”[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3):110-111.

[3]王银泉, 张丽冰. 基于两个版本对比分析的汉语流行语英译策略探析[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4(1):37-43.

[4]鲁诗语. 基于社会语言学视点的日汉语被动构式对比研究以“非宾格假设”为中心[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8):9-12.

[5]陈柳倩.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发展现状及其影响——以2004年、2008年、201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例[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9(4):49-51.

[6]张明丽, 宋翊宁, 王丽君.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析流行语[J].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13(3):11-13.从文献上看,这些都不是权威性的文献,说服力不强。要注意引用专业性权威杂志上的观点,如《语言文字应用》《当代修辞学》等期刊.

猜你喜欢

流行语用语语言学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名词
网络用语“控”的流行及其修辞解释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