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浪为山汤南南:以前我觉得乡愁有点“酸”

2018-10-29张敏

艺术品鉴 2018年10期
关键词:流觞沙滩乡愁

文◆张敏

居凰PHOENIXALIS

居凰是《山海经》中的屈鸟,也做居鸟。理解演绎山海经的神秘与混沌是我的夙愿:溶解的文字,坠落的飞机,突入现实的大手,凡此种种都应和着居凰的宿命与不屈。每个人的内在生命都是逍遥者.....

汤南南

城市高楼耸立,当代人的乡愁更多是一种乡土情怀。但汤南南却认为,乡愁和人一样,都是会变的,因为人变了,所以人对乡愁的情绪也会改变。

汤南南生于闽南的渔村,童年记忆里的大海无疑是他最深刻的乡愁符号。作为艺术家,最终他选择了山和海两个意象,来表达自己对都市乡愁的理解。

诗酒趁年华A FAREWEILL TO THE CLOUDS

于一天傍晚在西湖边漫步时,远远看见一个直立漂浮的酒瓶风流倜傥地向我荡漾而来,像是早已往生的挚友诗人方南向我挥手致意,我瞬间感觉他远远的举起酒杯,微笑着向我挥手……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东坡的诗歌让我看见了酒和夕阳,所有热爱生命的人都争相向我们挥手,向李白,向方南,向所有笑傲江湖的人。

汤南南

2009年,不惑之年的汤南南考上了中国美院的博士,师从邱志杰。离开了厦门之后,汤南南开始做“乡愁”系列,厦门的海总是在他的脑中闪过,回忆开始变为“支离破碎”的画面。在第一次和老师邱志杰谈起乡愁是什么的时候,汤南南说,在我的心里,乡愁其实有点“酸”。

在汤南南自己意识到现代乡愁意义的转变之后,他将思乡的愁绪寄托于海天一线、山川湖畔,他运用绘画、摄影、多屏幕录像剧场等现代艺术手段,赋予了“乡愁”这种传统的文人情结更多的想象空间和现代艺术感。

汤南南

铸浪为山BILLENNIUM WAVES

一个浪花的形成与消失只有2秒,而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消失是30亿年。越过时间的概念,山脉是大地的浪花,而波涛是大海的山脉......

汤南南

《流觞》与《填海》

“厦门在我脑海中的形象就是一片海,一片沙滩。有一天我突然明白过来,我要做的不是一个漂流物,而是一片沙滩。”

作品《流觞》是艺术家“全球海滩记忆考古计划”的第一部。2006至2011年,汤南南每次在沙滩上散步,总是会随手拍下沙滩的漂流物,作为艺术家,他对这些无主之物充满了想象,在离开厦门徘徊西湖四年之后,为了还原记忆中的沙滩,汤南南把六年来拍摄的近100件漂流物,做成了《流觞》。

汤南南说:“在杭州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老是会想着厦门。厦门在我的脑海中,就是一片海,一片沙滩,有一天,我突然明白过来,我要做的不是一个漂流物,而是一片沙滩,所以我就做了《流觞》。”

《流觞》除了图像部分,另一重要内容是考察漂流物的历史。《流觞》的每个漂流物都有对应的它的故事,展示时,与沙滩全景图对应的展墙上,每件漂流物的调查结果都被投射到与图像对应的位置上。这些文字的来源有两种方式:一部分是采用考古博物学的方法,客观考察它们的历史。另外那些不可知的物体,则通过向亲友、社会机构征集故事。力求这些小故事的来源能较全面覆盖年龄和地域的差异。

于是人们都知道了这些漂流瓶的前世是什么样,结局是什么样,但是漂的过程是怎样的?汤南南想知道,他用Video做了《填海》。

《填海》是以一个长镜头记录一只被绑在人腿骨上的小鸟,在汪洋里沉沦挣扎的过程,镜头与小鸟交替着忽远忽近、忽隐忽现,巨浪的声响和拍摄者(艺术家自身)体力耗尽的喘息声充塞整个空间,直到两者都被海浪打进黑暗。因此,这件作品也是一件行为艺术作品。艺术家和小鸟共同漂流的经历来感受漂流物在汪洋中颠沛流离的过程,以此印证对岸上漂流物的猜想和理解。

遗忘之海OBLIVIOUS OCEAN

与此刻平静分明的海面相比,记忆中的洋面是神秘黑暗的,汹涌的海水中潜藏着无数的怪兽。那是一片无主的混沌,没有陆地和海洋的分界,海水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

我寻着这些景象而涂画:少年时心中的怪兽、祖母和村里的老海人讲述的传奇又伴着成年后对大海的经验从画面中渗出,文学中的幻觉、电影中的蜃景再现而再生。对前辈创造的山水画精华逐渐领会,浪花和云朵交织在一起,情绪和海雾一同弥漫。大海看上去也不那么像海了,海浪和山峰在此重叠。

然而,我依然没有找到“记忆”中的那片汪洋,那是人类出现之前的海洋。从绝对奇异的海面上却有似曾相似的人朝你走来,面目模糊。这时你也许会问自己,该不该回头,遗忘之海的深沉壮阔让你不想靠岸。

“铸浪为山”

2015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博士毕业展上,汤南南的作品《铸浪为山》博得了校内外师生及媒体的极大关注。汤南南说:“在太平洋上,我想到了铸浪为山。”

2013年,汤南南参加上海双年展的“中山公园计划”,计划展出的第一站是到台东。他说:“赞助人在展览开幕结束以后请我们艺术家去他家玩儿,开了很长时间的车到山上去,看到整座山的山顶只有一栋房子就是他们家,晚上天上都是星星。第二天下来我就在半山上直接看到了太平洋,我是头一次真的被震撼到了,我一个在海边生活了40年的人,被太平洋震撼到了。”

因为看到了太平洋,被太平洋震撼,汤南南心中有了强烈的要表达海的冲动,他想到了《铸浪为山》。

如果说《流觞》的“沙滩记忆考古”跟人们的记忆和命运有关,那么《铸浪为山》就是要超越这种记忆和命运的束缚,不掉入日常的世俗生活。一个是具体的记忆和命运,一个是要超越这种记忆和命运。

填海FLYING

2012年12月31日,我的生日。海水7度,风太大,浪很高,鸟很远。呼吸越来越沉,混杂在涛声里。终于,鸟很近了,它不停拍动翅膀,迎面一堵巨浪没过我们。

只见它像鱼一样漂浮着,甚至把头浸到水里,清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和羽毛。在下一个浪头扑倒之前,它奋力一击,终于离开了海面!霎时间,一块系在它脚上的重物被扯出水面,又将鸟坠入水中。我转身游去,赫然便是一根白骨。鸟儿的翅膀在浪涛间忽隐忽现。大浪终于无可避免地袭来,鸟,骨,我,喘息,一起卷进海底……

汤南南

从传统乡愁到“泛乡愁”

《刺船》中,汤南南抓住了一个意象: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火车。为什么是火车在大海上航行?汤南南自己也解释不清,他只抓住了这种不合时宜的感觉。他说,一开始想在海上搭一条铁轨,找一个风浪平静的海面看看能不能让它运行,但最后弄了半天,火车才前行了两米。最终他把火车直接放上了海面,火车被浮力推起,顺着水漂,他恍然大悟:“太傻了,要是真的搭一条铁轨,感觉不会有现在这么好。”

日常的乡愁情绪有点孤独,有点心酸,即汤南南最初所说的“酸”味。但随着艺术家多年以来的实践,他发现,乡愁已经不仅仅是对人、对事、对物的怀念,人们更多是在找寻对传统文化、对土地和自然的回归,而所谓的现代乡愁,就是社会快速转型的自我心灵修复装置。

刺船ODYSSEY SMOKING

乡愁对于“无家可归”的现代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刺船的意象逐渐清晰起来:一列火车在波澜起伏的大海中辗转犹豫,刺浪而行。一无所有却依依难舍,在一段莫名的挣扎之后,带着永不停息的决绝驶向烟波浩渺的汪洋.....

汤南南

社会的快速转型使得“虚假”泛滥,乡愁更不例外。资本贩卖的“乡愁”随处可见,农家乐、节日礼品包装、开在异乡的地方特色餐馆,都与这种“虚假”乡愁有关,人们以为所寻找到的乡愁,背后其实都有一双制造虚假的双手。

汤南南曾说:“既然做文化研究,想要了解乡愁的真正面貌,那就要往很深的地方去挖,挖到本质的问题。乡愁本质上就是一种很绝望的东西,人没有办法回到你想要的那个地方,那永远是一个念想。”

一段段录像作品就像一部部乡愁电影,人们身处电影之中,忘记时间概念,一心寻找、感受最真实的乡愁。

而超越时空概念和具体事物的乡愁,正是汤南南所关注的“泛乡愁”概念。

范扬,1955年1月生于香港,祖籍江苏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秋花螳螂》 38×53cm 纸本设色 2015年

猜你喜欢

流觞沙滩乡愁
流觞曲水 千年传奇——关于《兰亭序》的人文及美学思考
永远的乡愁
沙滩浴的正确打开方式
乡愁
九月的乡愁
沙滩
谁将流觞酿清酒
回头一望是乡愁
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