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庄:文化活水润乡村
2018-10-29郭蓓蓓刘富国
文/郭蓓蓓 图/刘富国
○“西岗记忆”民俗馆打开了东王庄村记忆的大门。“Xigang Memory” Folk Museum opened the door to memories of Dongwangzhuang Village.
“一砖一瓦皆艺术”。这是山东省滕州市的一个村庄——西岗镇东王庄村,黛瓦粉墙、飞檐翘角,古朴典雅的建筑散发着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如今的东王村,青砖红瓦白墙、亭台楼榭藤廊,红红的大红灯笼高挂在家家户户的大门口,一幅幅文明新风画,装饰和涵养着村民们每一天的生活。
当生活逐渐步入小康时,生态栖居不再是一种期盼和幻想,东王庄村已焕然一新,伴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不仅成为滕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更是山东省美丽宜居乡村、全国文明村镇,谱写了生态宜居、文化富民的先进篇章。
结成“命运共同体”
滕州市,既是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也是全国农村改革领域的老典型。西岗镇早在2006年就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流转试点,并建立了全国首家土地流转交易市场。
东王庄村的土地规模化流转,从2009年开始破题,当年流转土地200亩,以每亩每年900元的价格,租给了界河镇一位种粮大户经营。结果,规模化经营未到一年,就出现了“跑路”现象,农民的土地租金只能由村“两委”先行垫付,且流转土地也由村“两委”接管。
硬着头皮也要干,村支部书记单新民带着村班子成员,开始探索规模化种粮的路子:“刚开始干,村里基础条件差,像样儿的农机也没有,再加上管理不到位,辛苦了两年,勉勉强强能付清地租,村集体几乎没有盈利。”
痛定思痛!村班子请来农业干部和专家,帮着分析原因:一是投入大,高昂的租金不说,种植管护都需要用工;二是效率低,按天付工钱雇工,农民多出现“糊弄”“磨洋工”等现象,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三是技术难推广,村里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更缺少专业农机支撑。
“根源在于利益不连心,村‘两委’虽然尽力,但到底不能像种自家田地那样上心。而农民只拿固定租金,更是不会出力。”单新民一语中的。
正当东王庄村不知村集体牵头的规模化经营何去何从时,滕州供销社以领办服务型合作社为平台推广的土地托管服务已悄然推开。于是,二者一拍即合:从2010年起,由供销社领办的舜耕粮食农民合作社,为村里的200亩流转土地提供从种到收的全托管服务。结果,当年在支付23万元的托管服务费和18万元的地租后,村集体第一次结余了3万元。
不过,单纯的托管服务合作之后,东王庄村探索的脚步没有停下。如何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充分挖掘规模化经营的潜力,一直在单新民的心头萦绕。
到了2013年,借中共滕州市委组织部与供销社联合推动村社共建之机,东王庄村顺势而为,推进村集体、供销社领办的合作社与农民股份合作,三方共建,东王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应运而生,村社农共建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就此结成。
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东王庄村已实现了“两个100%”,即全村217户村民全部入社、1050亩耕地全部入股,并于2017年,对股权设置和收益分配再次调整,合作社进一步让利于民,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
“通过村社农共建,让薄弱村找到了一条稳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渠道,促进了村班子的服务能力和村级治理水平的提升。”单新民说。东王庄村把从土地股份合作社中获得的收入,全部用于基层党建和改善村容村貌,各项工作焕然一新。
○民俗馆原汁原味地还原了西岗“农耕文明、运河文化”的地域特色。The folk museum restore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farming civilization and canal culture” of Xigang.
守住乡村的“记忆”
“土地活起来、农民富起来,更要守住乡村的‘记忆’。”
单新民是个摄影迷,也是个收藏爱好者。年轻的时候背着相机走街串巷,为乡亲们留下了岁月的记忆,也寻来了一些老物件。如今,单新民的相机也退休了,就存放在村委对面的“西岗记忆”民俗馆里。
民俗馆设计充满了乡愁的味道,顶棚采用苇席装饰,俗称“福棚”,寓意百姓们的生活喜庆和幸福。每一个陈展角落,都原汁原味地还原了西岗“农耕文明、运河文化”的地域特色。传统老铁匠打出的农具、改革开放之初农村的独轮车、夜晚打场用的汽灯、大集体时期的高音喇叭和照相馆相机、计划经济时期的粮票等,一下呈现出西岗镇当地农村的旧日模样。
单新民说:“现在村里富起来了,旧宅子改成新农村庭院,土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以前相对落后的生活及农业生产用的家伙事儿都看不到了,但这是一代人的记忆,不能缺失,我就收集起来,放在这里,让乡亲们在这里回顾。”
“这个煤油灯,和我以前上学用的一模一样”“这个烟袋锅,俺爷爷以前就用,现在很少见啦”“这样的风箱,我小时候还拉过呢”“看看老碾、耧车这些物件可是俺们的‘宝贝’,为俺们出了不少力”……一件件富有乡土气息的民俗物品,在唤醒大家乡村记忆的同时,也成为保护传承乡愁文化的有力注脚。
“民俗馆守住了东王庄村过去的记忆,而还有人在坚守着现有的记忆不让其快速消失。”单新民介绍,东王庄自古就有制作豆腐的传统,清朝康熙年间,王氏先人定居此地,繁衍生息,形成村落后,为解决温饱生计,始制作豆腐,鼎盛时期,豆腐作坊达50余家。近几年,随着村民有了多种经济收入方式,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传统豆腐制作被人们慢慢遗忘。
东王庄村的王维雨老人却依然坚守着祖辈传下的豆腐坊,用祖传方法制作豆腐。老人年过七旬,但做豆腐仍一丝不苟。做好的豆腐,切成一块块,放在竹筛里或盒板里,用干净布盖着,街坊想买豆腐,随时都有。就是主人不在,街坊也可先拿豆腐去做菜,然后再付钱。百年老店,传承的不光是技艺,同时也传承着乡村的百年记忆和敦厚淳朴的民风。
○孔子学堂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The Confucius Lecture Room enriches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ordinary people.
厚植文化力量
走进东王庄村,这里房屋规划整齐,道路宽阔平整,路边的绿化苗木或花团锦簇或青翠葱茏。漫步村中,文化广场、景观湖、图书阅览室、超市、卫生室、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这里既有城市小区的所有功能,又兼具乡村生活的恬静。单新民说,最近这几年村里环境好了,已经有3位搬出去的村民又搬回来了。
70多岁的王维亲是一位退休教师,之前一直在城里居住,现如今又搬了回来。“现在村里环境好了,邻里之间也融洽和睦,诊所、超市、图书室都有,生活起来也便捷,住这里比住在高楼上舒服。”王维亲说。
除了享受村里生态宜人的环境,王维亲还发挥余热,时常在村里的“孔子学堂”担当“老先生”,“周末会有村里的孩子过来学习,平时我会带他们诵读《论语》《弟子规》,也教习写毛笔字。”
村里的“孔子学堂”,是在一户闲置庭院改造设立的。学堂内的墙上悬挂着孔子像、家训、书法碑帖,营造出庄严而有生活气息的文化空间,成为丰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最佳的去处。“确切地说,东王庄村的孔子学堂是全村人的学习班,也是大家休闲放松的场所。”单新民说,学堂定期邀请学校老师和乡贤对村民进行授课,传播国学经典的思想和做人处事的价值观,让传统文化进村入户、滋养心灵。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东王庄村,“孔子学堂”就是唤起人们内心沉睡着的向上向善之心,倡导和谐快乐的精神生活,并不断修正和改善老百姓的精神面貌。
走在富有特色的整洁村道上,会发现每一户的大门口都贴了一个红牌。牌子上印有忠厚传家、四世同堂、诗书继世、勤俭持家等内容,是根据每一户的家庭情况进行评选挂牌,并在牌子上介绍了家庭的详细内容。“诗书继世”家庭户主王维明,他家的浓厚学风传承培养了山东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两名高材生,用过去的话说就是“一门双举人”。“我们村现在不仅环境卫生洁净,还有许多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宣传。”单新民说,“我们村开展的勤劳持家、诗书继世等文明家庭评选挂牌活动,让每个家庭都找到自己的幸福感,也互相激发了全村村民共建美丽乡村的热情。”
“家风好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家风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东王庄村把“晒家风、亮家训”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器,凝聚了人心、丰富了美丽乡村的内涵。好家风推动着语言行为美、生活方式美、居住环境美,真正在实现着“亲盼亲好、邻盼邻安”。
○东王庄已具备城市社区功能。Dongwangzhuang Village has the functions of an urban community.
编辑/郭蓓蓓
W hen our life gradually becomes well-off, ecological habitation will be no longer an expectation or illusion. Dongwangzhuang Village has taken on a new look. With a strong cultural ambience, it has become not only a Demonstration Village of“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Tengzhou,but also a Beautiful and Livable Village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a National Civilized Village, composing an advanced chapter in creating an ecological and livable environment and enriching people with culture.
Wang Weiqin in his seventies is a retired teacher, who had been living in town, but has moved back now. In addition to enjoying the ecological and pleasant environment of the village,Wang Weiqin contributed his remaining energy to serve as an “old teacher” of the“Confucius Lecture Room” in the village.
“Properly speaking, the Confucius Lecture Room of Dongwangzhuang Village is not only a study classroom for all villagers, but also a place for relaxation,” said Shan Xinmin, Village Party Branch Secre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rural elites are invited to the lecture room on a regular basis to give lectures to the villagers, spread the thoughts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classics and the values of personhood and behavior, and br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very household in the village to nourish their minds. The “Confucius Lecture Room” is aimed at arousing the inner goodness of the people, advocates a harmonious and happy spiritual life, and continues to improve and change the spiritual outlook of the pub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