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初探
2018-10-28张惠玲
张惠玲
核心素养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从教育思想到教育行为诸方面都要发生新变化,要求教师把教学研究的中心由“教法”转向“学法指导”和“导学”。作为教师,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
核心素养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师再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再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相反,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我们就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教学途径。而任务型教学就是一种与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不但适用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不但可以独立操作,也有利于合作学习。这种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例如,七年级第二学期,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时,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请学生用英文报道一些自己认为别人可能不知道的新闻。于是,每节课开始前留出几分钟让学生自愿报道。学生们每次都迫不及待地争取第一个用英文发布自己的新闻。学生的新闻有学校的、有班级的、也有国内的、还有国际的;涉及的内容有社会生活、身边琐事、文娱体育等等,所“报道”的内容范围越来越广,学生的英语越来越流利,词汇量也不断扩大。这样的任务学生都乐于接受,并能积极地完成。教师既能够通过学生的“报道”,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也让学生把英语真正当成工具去用了。再如:七年级第一学期刚开学时,由于小学开设的英语情况不统一,有的学生已经能将26个英文字母背得滚瓜烂熟,而有的还没学过,因此开学初26个字母是最难教的课。教学字母则使学过英语的学生感到厌烦,浪费时间,不教则使未学过英语的学生无从下手。于是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十几个小组,分组时将学过英语的学生和未学过英语的学生合理搭配开,然后给他们分配任务。我发现很多学生的用品都有英文縮写,于是就让学生抄写所有带英文字母的商标品牌,看哪组收集得多,读得准确。我还特别嘱咐学生,看谁收集得多是比一比谁的观察力敏锐,谁细心,并不是要大家去买名牌商品。我还教学生认识Made in China,并要学生注意,看看哪些是中国制造的。这个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字母,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几节单调的、几乎没有内容的、学生水平不一的字母课竟然上得丰富多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生互教互学,课已完,兴未尽。总之,采用这种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传授比重教大,语言实践不足甚至单纯讲授语言的现状,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同时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树立新的“学习观”
核心素养倡导新的“学习观”,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研究性学习”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亲身体验。以前的“接受式”学习中,英语教师往往把教学理解为讲解语法知识、词组和句型,把学习理解为背诵,模仿和做题。教师是学习的中心,是权威和绝对真理的化身。教师往往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完全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指挥走,毫无自己的选择余地。而在核心素养的研究性学习中,则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综合运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对学生问题进行探究,以获取学生自己的结论,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初中的机会,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例如,在七年级上学期教数字的时候,我让学生收集自己家里所有的数字,学生除了收集家里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邮编等以外,还收集了全家人穿的鞋子的尺码、衣服的尺码、父母的身高、家里的藏书数目、自己的零用钱、过年得到的压岁钱等等。有的学生为了与众不同,甚至还调查了自己家一个月吃了多少个鸡蛋,爸爸一个月抽多少支香烟等等,结果,一节枯燥的数字课上得大家兴趣盎然,有一种“课已完,兴未尽”的感觉。再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43课
总之,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是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也是适应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路,我们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