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研究

2018-10-27张玉琛

科技视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张玉琛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是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十分重要的内容,我国传统文化历史优秀、渊源流传,其中优秀的文化理论和理性思维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全面认识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传统文化熏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来说任重道远。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1;TS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6-015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6.069

【Abstract】Is our country traditional culture constitute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ur traditional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origin,excellence,excellent cultural theory and the rational thinking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unction,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especially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has a long way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Key words】The traditional culture;Ideological politics;The fusion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分析

1.1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塑造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

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被大众视为做人准则的“清、和、敬、美”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这四个字将人的行为准则和处世之道做了很好的定位,如果在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当代大学生贯彻熏陶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获得满满的正能量,对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塑造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让大学生积极的面对成长中的挫折以及与他人相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清新廉洁、和睦相处、敬畏之心、至真至美,无不体现在当代高等教育的全过程。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塑造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

1.2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境界

终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精神,其中“真、善、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核心思想,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先天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通过文献研究可以知道中国优秀文化凝结了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儒家、道家、佛家等等都无不体现在文化精神之中。这些“真、善、美”的理念对当代大学生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境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传统文化精神和人品的相似性,倡导大家用文化精神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使得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可以潜移默化中引导当代大学生有着良好的道德品性,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境界。

1.3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和塑造大学生道德情操相得益彰

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单单包括传统文化精神还包括文化思维、文化理论等元素。可以说传统文化渊源流传,如诗歌、文学等等几乎包罗万象,并且形成了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传统文化体系。如果我们将这些内容和当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情操等修养教育相结合,不但可以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而且反过来也可以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比如高校可以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节,迸发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大家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长足发展,两者必将相得益彰。

2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2.1 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认知

由于受现代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統文化的认知明显偏低,如传统文化需要大学生要有耐心,而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到的往往都是快餐文化。再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一般都比较系统化理论化,但是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到的往往都是碎片化的知识,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如急功近利、功利化驱使当代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偏低。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冷遇,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珍贵遗产,她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广泛的外延。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当代大学生应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2.2 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认知

中国传统文化是瑰宝,国外曾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定义为“东方明珠”,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有多么强大,传统文化思维蕴含着文化精神,正是由于传统文化的精神,才使得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得以不朽。但是可悲的是当代大学生不但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样也不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而对传统文化的功能认知就更加模糊了。因为传统文化的功能性往往都是隐藏在内部的,不外显的,所以大学生对他的认知就更加陌生了,其中传统文化的德育和美育功能就是具有很强大的效应,发挥好德育和美育功能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功能认知的缺乏这一现实问题也是需要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3 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专业认知

由于在年轻人中探讨传统文化话题的习惯不多,在高校中大学生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群体,所以对于传统文化认知率很低。再加上此外,高校的课程开设无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涉及到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比重很小,这就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途径变窄,虽然目前有一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开始逐步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大部分是选修课,学生修的目的往往都是為了获取学分,这就使得开设课程的目的很难达到。另外,选修课程往往内容都讲授的很简单、很浅显,学生想从深层次把握传统文化的专业知识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专业认知是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的,目前高校的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往往不能适应大学生的接受需求,达不到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专业认知。这是亟需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

2.4 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第二课堂”开展效果不好

近些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有所起伏,校园文化也有些发展,各个高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也有所注重,但是关于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第二课堂”开展效果还不够好,内容不够丰富。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职工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各高校刚刚开设,很多老师正处于摸索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而疏于学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第二课堂”的开展;学生方面:由于疏于专业指导,单凭借自主自发的组织相关社团活动,很难达到良好效果。另外,由于学生的社会接触面比较窄,没有更多的资源去接触外界的比如关于传统文化的博览会、交流会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导致大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少、效果差,这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

3 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3.1 加强普及大学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我国有着很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但是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比较匮乏,在知道这一现实之后,高校应该加强普及大学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让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认知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在加强普及大学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过程中,高校要对教职工有正规培训、专业培训,以便在开展普及知识的过程中更专业、不盲目。教职工在接受正规专业的培训后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只是起导向作用,其实更重要的是学生本人,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学习传统文化,查阅传统文化文献,读懂读透相关知识。只有多方努力、采取合力才能使得在高校中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第二课堂”建设

由于高校教职工正在摸索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而疏于学生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第二课堂”的开展,以及学生疏于专业指导,单凭借自主自发的组织相关社团活动,很难达到良好效果。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第二课堂”建设很不理想。为此,高校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当代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情操等修养教育相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前文中所提到的高校可以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节,迸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大家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1]万艳玲.试析适应性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10).

[2]张晔.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其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3]黄龙.五位一体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培养体系构建[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6).

[4]杜刚.大学生适应期教育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3).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