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数据管理的电子元器件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2018-10-27常文光刘砚范收平
常文光 刘砚 范收平
【摘 要】电子元器件基础信息管理对于以电子设备为主的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重点内容,主数据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企业内部基础资源的管理效率。本文阐述了一种电子元器件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同时给出了其与主数据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方式,通过接口定义与接口实现保证了企业内部元器件信息的统一管理。
【关键词】元器件基础信息;主数据管理;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 TP31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6-005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6.022
0 引言
在当前市场要求下,设备制造商尤其是军工行业必须从传统的逆向工程模式转为正向研发模式。在传统模式下,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往往被设计人员忽视,正向研发中元器件选型则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产品设计中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因此企业内部管理中对于电子元器件的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设计方面需求,同时也要能够满足工艺、质量控制、采购管理、财务控制等各个方面要求,还要能对元器件实现优选控制,应用方向管理以及支持产品后续系列化标准化的需求。
1 基于主数据管理模式的介绍
主数据(Master Data Management)是企业核心业务上的实体信息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类数据广泛分布在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中,大多为静态的,数据状态比较稳定,通过多个独立的接口来实现业务间、系统间和部门间的共享,实现了数据的一致、完整和准确性[1]。例如客户供应商信息、产品信息、组织构架和基础编码等,这些数据一次创建,多次使用,各自有各自負责的部门和管理要求,也有跨部门和跨系统共享使用的要求[2]。
主数据管理是管理主数据的一套规范和方案,用于指导生成企业主数据并维护主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保证主数据的完整、一致和准确[3]。从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方面来看,主数据管理可以把企业核心的、静态存在的、共享需求高的数据汇总起来并实现集中管控,再通过统一可配置的接口将受管理的数据向其他业务系统进行分发,还可按设置好的规则由对主数据实现唯一源头管理及后续增删改管理。在企业管理的方面看,主数据管理可以实现了企业核心数据的标准化和唯一化,集中散落的数据,不需要额外的数据同步操作,减少了因为数据不一致导致的业务风险,可以极大降低业务系统的运维成本。
2 电子元器件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架构介绍
电子元器件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架构以及主数据管理系统的部分架构如下图1:
系统的功能主要如下:
1)元器件信息管理:对元器件信息的查询与比较等
2)分类管理:定义元器件的分类,由于电子元器件种类很多,国内外的标准也各式各样,同一元器件在不同标准内所属分类也不一样,元器件分类的界定也会影响分类的落地。采用GJB8118-2013的分类来管理元器件分类信息,分类层级到5级,GJB8118主要分类及部分子类见下表1。
3)属性管理:元器件属性较多,要满足设计、质量、工艺制造、采购、财务等全业务方面的需求。在企业的元器件信息管理中,元器件的属性主要分为设计、工艺、质量、采购等多业务的主数据属性和各自对应的业务属性,不同业务对属性要求也各不一样,多个属性分布在各个业务系统中。元器件的主数据信息组成见图2,主要包括以下信息栏目:
(1)基本属性,包括元器件基本信息,如物资编码,名称,规格型号,分类信息等,这些属性信息广泛分布在各个业务系统中,也是代表了元器件的唯一标识,要实现元器件的主数据管理,首先就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统一和规范化:
①物资编码:企业内部分配给元器件的唯一代码,物资编码能完全代替的器件的信息,物资编码的设计需要企业从分类原则、分类的精细化水准和物资编码长度等诸多方面开展优化探析,建立统一标准的资编码管理体系,使编码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4]。
②器件分类:按照分类管理定义出的元器件的类别,主要有: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半导体分立器件、微电路、电连接器等。不同用户对同一元器件可能有不相同的见解,长此以往,会造成编码混乱、一物多码或者一码多物的情形。系统以半自动的方式整理分类样式以及名称汇总,对元器件分类开展联想录入等半自动化工作,可显现并识别出与这一内容关联度十分紧密的属性和物资,帮助用户快速确定所选元器件的分类,提升分类管理的精确度。
③器件名称、型号:元器件出厂的功能描述,由于不同制造商对于名称和规格型号并不统一,因此许多企业也会在内部系统中统一同一类器件的名称和规格型号,在PDM或其他系统内对多个制造商的同一产品进行单独管理。
(2)设计属性,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元器件属性,主要包括技术特性,封装形式,详细技术文档,器件的设计资源文件等。其中,不同种类元器件的技术信息各不一样,器件的技术特性会和元器件的分类相关联,如电阻器会有电阻值,最大电流,电容器有电容值,最大电压,工作温度范围等属性。在确定元器件的分类同时,需要将该分类所涉及的技术特性同时建立,以方便后续器件建立时的属性录入。详细技术文档是实际操作中在器件型号栏里可链接的技术文档,一般由厂商提供,部分元器件由于为定制,可以由技术人员提供订做的技术协议。器件的设计资源文件,器件的封装标识,原理符号,三维模型,仿真模型等文件。
(3)质量属性: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可靠性预计参数,使用寿命等信息,该信息往往在设计阶段质量部门参与时需要用到。
(4)工艺属性:焊接要求,引脚材料等信息
4)标准及文件管理:管理元器件相关的标准文件、制造商提供的详细文档等,元器件信息中需要时直接引用文件路径即可
5)申请管理,管理元器件新增过程中所需要的角色配置及流程定义
6)人员及组织管理,管理业务系统使用所需的人员和部门信息
3 系统集成设计
传统的工作流的流转,只要两个基本的组件:工作流引擎和自定义表单,有了这两个基本组件就可以在一个系统中实现流程的流转。但是如果要实现整合企业内的主数据,则需要包含所有的应用(跨平台),特别是要将所有的业务涉及到的主数据变更全部整合到流程中,就需要流程组件提供一个松耦合的连接方式,将所有的应用整合在一块,保证现有的系统都能最大程度的整合到统一的工作流中,同时对于新增的信息系统,可以用组件化的方式加入到现有流程中来,从而实现统一企业的流程。
(1)数据集成设计:在系统集成过程中,需要明确信息的起始源头,一切信息均以源头为起点,尤其是分类以及编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元器件信息具有唯一性。对于不同系统所需要属性不一,可以在主数据系统中通过配置管理的方式实现不同系统数据分发的差异性。元器件基础信息集成关系如下图3所示:
(2)系统集成接口定义:元器件集成信息系统的接口内容需要和主数据系统中的接口字段名称,定义,长度等属性信息保持一致。在元器件信息系统中对于字段可以有较多的自定义内容,如字段的值列表、关联关系、条件筛选等,而在主数据系统中则不需要一一对应建立值列表内容,只需要在接口内容中根据业务需求获取相应字段或者对应字段的其它属性。与分类相关的属性值较多,可以通过内部映射的功能整合成一个字段后与主数据系统进行映射。
源頭控制好以外,其他业务系统均应与主数据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企业内部系统数据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贺益盛.基于主数据的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2]赵嘉盛.企业级数据仓库中主数据管理的研巧与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3]类丽军.主数据管理和实施[EB/OL].2009,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data/library/techarticles/dm-0904loulj/index.html.
[4]周廷恒.浅谈电力物资编码管理困境及解决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