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内战时期饮食漫谈(上)

2018-10-27邹涛等

轻兵器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口粮内战王室

邹涛等

1642~1651年,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最终议会派赢得了胜利,在身穿红色制服的新模范军基础之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英国陆军由此开始走上历史舞台。这一内战期向,双方军队帕日常饮食怎祥?战俘及编外人员的饮食又是怎祥?本文为莪们揭示——

内战前的英国

17世纪初期的欧洲大陆并不宁静,“三十年战争”(反对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哈布斯堡王朝的欧洲列强与哈布斯堡王朝为了争夺欧洲霸权,从1618年开始爆发冲突,直至1648年才宣告结束)打得难解难分,各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以及部队编制在漫长的战争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查理一世比他的父亲更为骄横跋扈,以他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与议会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由此引发了英国内战

虽然在当时依旧有不少士兵是紧握着手中的长矛奔赴战场,但是火药已经成为战场上真正的主宰。步兵拥有的火器数量不断增加,体积和质量大大减小,操作更为方便的火绳枪让冷兵器黯然失色。尽管不需要明火,使用也更加安全的燧发枪已经问世,然而欧洲大陆的君主们依旧钟情于发火率更高,当然相对来说也比较廉价的火绳枪。曾经笨拙不堪的炮兵也有了较大的进步,经过持续不断的改进,炮兵装备的滑膛炮身管质量比过去有所减轻,炮架变得更为轻巧灵活,机动性更好,发射速度也更快。

战争的客观需要和武器装备的技术进步推动了欧洲各国陆军的发展,而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不列颠群岛则是另外一幅光景。作为一个远离内陆纷争的海上强国,英国本土已经有100多年没有见识过什么像样的冲突了。从16世纪到17世纪初期,英国与西班牙之间的争霸战争虽然旷日持久,但是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海洋展开的,船坚炮利、战术水平遥遥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的英国皇家海军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与风光无限的皇家海军相比,英国人在陆地上的表现算不上出类拔萃。曾经的战争让统治着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元气大伤,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王室对于继续发展壮大皇家海军的实力都有点儿漫不经心了,至于陆军就更受到了冷落——既然有英吉利海峡这条宽阔的护城河作为屏障,欧洲大陆的烽火绝无蔓延过来的可能,况且还有英勇无畏的皇家海军,他们不会让敌人有任何可乘之机。

英国内战时期的火绳枪手

有宽阔的海峡和一流的海军,王室基本上可以高枕无忧。如果陆地上确有必要的话,通常是对付倒霉的愛尔兰人和桀骜不驯的苏格兰人,王室就临时招募一些欧洲的雇佣兵作为骨干力量,再配合本地拉出来的一帮拿着武器的农夫,再花钱雇几个富有经验的欧洲军官负责指挥,这种七拼八凑的临时陆军完全可以应付一下英国本土发生的低烈度冲突。临时拼凑起来的雇佣军在冲突结束之后就可以拍拍屁股拿钱走人了,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过去都习惯采取这种非常节约的开支方式来维持必要的武装。花大价钱养着一支常备军仅仅是吃饭穿衣天天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国王陛下的钱袋子可招架不住。远远地躲在阴暗处隔岸观火,然后再从中挑拨离间才是英国人一直以来自认为最为明智的选择。

彼时,陷入战争威胁的欧洲各国已经在迫在眉睫的压力之下投入更多的资源整军备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积极改善陆军的装备和编制体制,组建更为适应战争需求的近代化军队。而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的英国人对于陆军的建设还是处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状态。

不过,英国人的太平日子很快也就到头了,一场影响深远,同时也孕育了英国近代化陆军雏形的内战即将来临。

保王党和议会军

1642年8月22日,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二位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誓师大会,宣布要派兵武力征讨那些控制议会的“叛乱分子”,英国内战彼此爆发了。

不过,召开誓师大会的地方并不在首都伦敦,早在1642年1月,查理一世就被“议会的暴民们”从都城给赶了出去。满怀怨恨的查理一世以这种极失体面的方式来到了北方的诺丁汉郡,在这里开始招兵买马,打算积聚力量一举荡平议会势力。围绕在查理一世周围的是保守的旧贵族和天主教徒,他们往往头戴假发,腰悬佩剑,穿着打扮传统而又古板,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保王党或“骑士党”。还有那些与国王关系密切的大商人和企业家,他们是保王党的武装得以组建和正常运转的真正力量源泉。

经过一番七拼八凑,保王党军队一共拥有3万多人,然而真正能拉上战场的只有1.2万多人。

而国王陛下的对手是那些依靠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起来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他们掌握着议会,背后还有大量的城市中下层民众和自耕农,他们与王室之间积怨已久,从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一位国王詹姆士一世执掌大权的那一刻开始,双方的矛盾就逐渐升级。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王室打算开源节流,一方面意图缓和与西班牙的紧张关系,另一方面紧紧地抓牢钱袋子,垄断海内外的贸易权。这严重阻碍了以议会派为代表的新兴势力向海外扩张利益,必然会激起他们的强烈不满。1625年继承王位的查理一世比他的父亲更加专横跋扈,为了强化王室的专制统治,查理一世粗暴地解散议会,造成了英国历史上从1628年到1640年长达12年的“无议会时期”。到了1640年春天,被苏格兰起义搞得焦头烂额的查理一世在万般无奈之下才重新召开议会。王室为了筹措军费,打算广开税源,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们看来,这无异于从他们的口袋里剥夺最后一个先令(英国的旧辅币单位,1英磅=20先令,1先令=1 2便士。1971年英国货币改革时被废除)。双方之间的矛盾势如水火。在1642年1月伦敦市民武装驱逐查理一世之后,内战已经徐徐拉开了序幕。议会率先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武装,1642年7月,议会已经拥有2万名步兵和4千名骑兵,由埃塞克斯伯爵负责指挥。

保王党军和议会军双方的总兵力加起来约6万人,考虑到当时英国的总人口也只有540多万,这样的动员规模已经相当令人惊叹。无论是保王党军还是议会军都存在着兵员素质低劣,军纪涣散的严重缺陷,在当时的人们眼里,这都是一群上不得台面的乌合之众,他们都是些贫民、流氓、罪犯、盗匪之流。除了事先许诺的薪水,也只有足够的口粮和朗姆酒才能让这些缺乏纪律约束的家伙保持一定的忠诚度。一顿热腾腾的饭菜对于提振土气具有极大的意义,对于气候潮湿阴冷的英国来说尤其如此,而占据了政治经济中心伦敦的议会军在军需后勤方面显然比保王党军更具优势。人口稠密,经济富庶的东南地区基本上被议会所掌握,原有的行政管理体系大体上也能正常运转,战争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动员起来也比较快捷方便;王室曾经倚重的海军倒向议会,重要的港口码头也被议会的势力控制,大大降低了王室从海外得到援助的机会。

不过,内战爆发初期,保王党的军队相对来说更加训练有素,负责指挥的鲁珀特亲王在“三十年战争”中经受过锻炼,具有一定的作战经验,也确实在最初的几次战役中取得了一些胜利。然而保王党军战术上的胜利始终无法撼动议会军在人力、资金和工商业等方面具有的压倒性优势,而这些正是左右英国内战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议会军拥有的这些优势逐渐在战争中发挥出来,尤其是1645年1月议会通过了《新模范军法案》之后,新模范军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的主导下组建,武器装备和军需后勤条件得以改善提高,最终赢得了内战的胜利。

议会军和保王党军在1642年10月埃吉山之战中首次交锋

战争时期的饮食

17世纪中期,大多数英国普通民众的日子还算说得过去,牛肉当然人见人爱,只不过价廉物美的腌鳕鱼和臭奶酪才是穷苦人家的传统佳肴,一旦肉类价格高涨的时候,连羊头和猪蹄也能成为难得的美味佳肴。对于绅士和贵族这些体面人来说,食品价格方面的风吹草动和他们显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一般的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则与每年的农作物收成息息相关,那些平日里就过得紧紧巴巴的穷人没理由不关心地里的收成。粮食歉收首先就意味着小麦的价格将会有剧烈的波动,隨之而来的就是面包、奶酪、啤酒和牛肉这4种维持生活必不可少的商品价格开始让人望而却步,肉类甚至会从穷人的餐桌上完全消失,情况不算太糟的话还能有点儿豌豆和其他豆类来弥补一下餐桌上失去肉类的遗憾。当肉类成为奢侈品的时候,乡村里的居民显然更好过一些,虽然狩猎在森林里游荡的鹿和野猪是王室的特权,但是乡民们还是有机会偷偷摸摸地从田野里捕猎兔子和鸟类来打打牙祭,而居住城市里的贫民就没有这个有利条件了。

几个世纪以前的英国,饮食习惯与现代略有不同,当时的英国人早餐一般是非常清淡的大麦,通常安排在早上6点;下午1点的正餐比较丰盛,现在的人们习惯称之为午餐;晚上7点的晚餐也比现代要简单。根据英国内战时期的训练要求,除了星期天不需要工作和训练,士兵们每天都要在早上6点集合,然后到野外去进行各种训练。因此军队起床吃早餐的时间比民间要早一些。

按照官方的口粮标准,内战时期议会军每个普通士兵——从鼓手、下士直到军士,每天能领到的主食包括2磅(0.91kg)面包、1磅(0.45kg)肉或奶酪,还有1瓶葡萄酒或者是2小杯啤酒作为饮料。不过这么理想情况很少发生,根据士兵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得到的口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会有所差别,某些时候甚至还可能有断粮的风险。保王党军的口粮标准与议会军基本相同,实际供应中出现的问题双方也相差无几。

1642年10月,保王党军和议会军在埃吉山之战首次交锋。当时参战的士兵们背包里除了收纳一些个人物品和备用的衣服之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用来储存自己每天必不可少的口粮。驻扎在固定的营地自然有地方安排吃喝,士兵们用不着依靠背包里的口粮过活,一些通过劫掠或者是花钱弄到的“奢侈品”就可以藏在背包里。当然,这些士兵们眼中的值钱货往往也和吃喝有关,通常是些价格比较昂贵的香料和调味品,例如胡椒、豆蔻、肉桂、生姜、杏仁、糖、盐等等。

当士兵们不得不离开营房踏上行军之路的时候,背包里一般会携带3天的口粮。为了减轻行军路上的负担,这些口粮的分量比营地里的口粮要少了许多,还要尽量避免腐烂变质的风险,口感自然也无从谈起。

军队在“武装游行”的路上物资给养有相当大的程度要靠就近筹措,士兵们在军官的带领下可以光明正大地直接向附近的居民“征用”粮秣物资,一有机会就溜出去私下“觅食”的情况也很常见,这也是那个时代欧洲各国军队里的传统习惯。

(待续)

编辑/魏开功

【下期预告】

本文下篇将接着介绍战争双方在不同外部环境下口粮数量的不同配给,以及战俘与编外人员的饮食情况。敬请关注。

新模范军火绳枪手

猜你喜欢

口粮内战王室
摩纳哥王室婚姻
雪后林鸟
杨凌农科 让普通口粮变“地下黄金”
改革开放推进口粮消费模式融入美好生活
叙利亚内战大事件
英国:王室为何选择了蒙台梭利
八对王室夫妇的现代童话
美国内战的国际法实践及其启示
马克思论美国内战
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整军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