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实践思考
2018-10-26陈鸿
陈鸿
【关键词】 化学教学;教学方法;学习效率;学习兴趣;教学情境;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9—0119—01
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兴趣爱好广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他们的影响很大,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不会喜欢你所教的课程,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培养学习兴趣从第一课开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化学教材的开篇“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中,虽然编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安排实验。笔者觉得:如果能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补充一些趣味性小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小猫捉迷藏”等,可以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二、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教师在介绍物质鉴别方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毛织衣物与化纤衣物的鉴别方法;在学习“水资源污染与保护”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导致河水污染的可能原因;在介绍溶洞中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时,可以让学生联系水垢的成分、形成以及去除方法,并探究滴水穿石的真正原因。多利用这些与生产、生活贴近的素材创设情境,既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其树立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意识。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施。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把课堂还给学生,尽量多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如在“爱护水资源”一课教学设计中,笔者考虑到学生对水资源污染这一内容较为熟悉,但对水资源的缺乏体会不深,为此,给他们设计了以下自主学习课题:1.进行本地水资源质量调查;2.了解本地水资源污染情况;3.给全校师生写一封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给他们资料搜集及调查的方法,将课堂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四、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懂得化学来源于生活
课本上的知识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对学生来说是间接知识。要把间接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完全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并不现实。这就要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把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从学生已有的初步化学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化学现象入手,在理论层面进行阐发,让学生明白诸多化学现象涉及的原理,使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将直观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观察能力
直观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教材,有利于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形成正确概念。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看到应观察的事物和实验现象,使学生对化学物质和物质变化的现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而化学实验既是获取化学知识的基本途径,又是形成和检验化学科学假说与理论的实践基础。因此,在教授化学知识时,教师既要重视直观教学又要重视实验教学,要让学生充分體验化学知识,经历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应用的科学认识过程。教师应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条件,做好实验教学。每个实验要求学生观察什么,得出什么结论,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对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液体的过滤和玻璃仪器的洗涤等实验基本操作,一开始就要严格地训练。除实验以外,还要运用模型、图表、幻灯和多媒体等,使微观现象直观化、抽象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