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
2018-10-26马新军
马新军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文学底蕴;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9—005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教学更要注重语文自身的文学特性,更要注重塑造学生的文学底蕴。就像蔡元培先生所说:“文学教育的目的在于给予人以心灵的慰藉,拓展人的精神空间。”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的最关键的时期,探索出一条适合丰富学生文学底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笔者首先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文学底蕴的现实意义,其次重点探讨了塑造学生文学底蕴的方法,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文学底蕴的现实意义
学生经过小学到初中几年的语文学科的学习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读语文素材以及创作的能力,这些其实就是学生积累和沉淀文学底蕴的过程。高中語文教学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也不断跟上时代的潮流,并对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给予了厚望。一方面,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文学底蕴传达出了一种综合的表现力,并且学生的文学底蕴都与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密切相关。学生的文学底蕴越深厚,就越容易改变自身内在的认知结构,从而慢慢跨越到新的高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单纯依赖于教材,只有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学底蕴,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创作的潜质,学生结束高中阶段的学习之后,需要接受更高的教育,最终走向各个工作岗位,文学底蕴是激起学生内在创作潜力的动力,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方法
1. 改革文学底蕴塑造的方法。首先,教师应有效利用内外教学资源。内部的教学资源主要指语文教学的主体以及辅导材料,外部的教学资源主要是致力于教材讲解需要的背景资料等等。教师应该系统地整理并且归纳好内外教学的资源,促进二者相辅相成。其次,注重融入案例资源。在讲解篇章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授相关的背景资料,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融入一些案例,从而促进学生开拓视野,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丰富文学底蕴。
2. 注重落实文学底蕴的塑造。教师在意识到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学底蕴的意义后,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分析,并且不断塑造学生的文学底蕴,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只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适当地运用课外的素材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还应该运用更多的文学素材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此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清楚塑造文学底蕴的重要性,引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塑造良好的文字底蕴,进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3. 创新考核学生的机制。教师想要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学底蕴,还应该不断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良好的考核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他们敢于直面困难,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比如,以往的升学考试教师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但是这种以学生的笔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的方法已经被社会淘汰。教师应该在考核学生时增加一些个人创作的部分,以及其他方面的技能,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发挥自身的特长。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达到给学生减负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学底蕴,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塑造学生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学对文学底蕴的塑造并非一日之功,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针对性实施符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认真审视问题,及时改进方法,使学生对文学底蕴的塑造完成质的飞跃。相信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最大程度发挥语文学科的教学作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文本细读视域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GS[2018]GHB0865)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