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素养“添彩” 为生命“加钙”
2018-10-26唐薇
唐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前五分钟”;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7—0097—01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众多一线教师开启了课程改革的探索,在笔者看来,新课改的核心无非是围绕着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开展的,如何让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科工具性的同时,也提升学科的人文性价值呢?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可通过“课前五分钟”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使这短暂的“五分钟”拥有成效呢?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的具体目标、内容加以展开,以下是笔者关于利用“课前五分钟”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策略。
一、重视听说基础训练,实现语文教学高效与高质统一结合
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为基础,为学生素养的提升奠定扎实、稳固的基础,可利用“课前五分钟”来融入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的基本功。一般来说,听说基本训练都是通过教师的课堂听写来完成的,不少学生对于课堂听写总是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过于紧张的听写练习让很多学生畏难、畏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开展“课前五分钟”,引导学生在趣味生成的课堂听写训练中掌握听说的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之间实现合作、交流、互动,形成优势互补。如,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互动听写,有时候效果会比教师听写来得好,记得有一次学习了《春雨》后,学生之间进行听写,一个学生说“好雨知时节”,正在听写的学生就很快背诵了出来,这时候学生之间还互相考考对方,遇到一些疑难点的时候,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最后很好地解决问题。如,学习了课文里的《钓鱼的启示》,学生们利用“五分钟课堂”一起探讨,相互用听写的方式来考考对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实现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键所在。在应试教育之下,不少学生成为了“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课前五分钟”可以作为一个拓展学生视野、打开学生知识视野的窗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着眼前的几十位学生,他们的性格、基础、能力等各个方面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教师不需要为“课前五分钟”订立严厉的规矩,不妨实施“有教无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想观念,让他们在交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新学期一开始,笔者就利用“课前五分钟”开设了一个“自我认识之窗”,要求每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利用这样的小课堂,展示自己的所闻所见,展示自己眼中的认知、自己的观点等等,一学期下来,每位学生都上台表演过,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提高了。
三、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实现知识技能与实践的和谐统一
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在知识性与实践性实现和谐统一方面,作文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很多教师提到作文教学,总认为是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很多的时间来完成的,其实不然,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针对作文教学,平日的点滴训练非常重要,“课前五分钟”有助于为学生作文学习奠定基础,并能很好地实现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如,在学习了《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之后的第二堂课,笔者利用“课前五分钟”提问学生并展开复习,“这篇课文有没有给你一些触动?”不少学生表示母爱的确很伟大。随后教師可以引导:“其实作者写的是很平常的事,自己问母亲要零花钱的时候,遭到了母亲同事的奚落,但是得到了母亲的宽容,而此时,作者才发现母亲的年老体弱……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待父母的无私付出?”有学生们说:“我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每天早出晚归,靠劳动挣钱。父亲经常说,你要好好努力,不要像我们一样吃苦……”“我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回家一次,但是每次回家都会给我买最爱吃的东西,每次与父亲告别,都看见他不舍的眼神和坚定的步伐……”教师再引导学生:“其实写人就要还原真实的生活情景,一些平淡的语言反而能打动读者。”通过这样的“课前五分钟”,提升了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也复习了课文内容,实现了知识技能与实践的和谐统一。
总而言之,利用“五分钟课堂”,使得课堂有了延伸和张力,使得课程的人文性、工具性、实践性等都有了全面的提升。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