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诵读与微课整合的有效策略探讨

2018-10-26朱小花

甘肃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微课小学语文

朱小花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经典诵读;微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7—0081—01

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精华。诵读经典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更能够使学生的心灵感受到文学美。然而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部分学生很难做到安静地坐于课堂之上进行诵读,因此,教师想要很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经典的好习惯,可以从微课开始,通过多媒体、视频等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一、 经典诵读的教学现状

诵读经典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阅读经典原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精华,进而爱上经典。然而,经典原文阅读起来晦涩难懂,部分学生不能很快领悟其意,导致部分学生逐渐对其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诵读经典之时便会敷衍了事,达不到开展经典诵读的效果。

1.阅读内容的不合理性。每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即便经典诵读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应注意学生的年龄,并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选择合理的经典原文,然而部分教师仍然不能够较好地进行选择,这使得部分学生在阅读之时平添了一个阻力,使他们对诵读经典的兴趣再次流失。

2.教学方法的不适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只是针对经典原文的讲解与阅读,这将使得课堂节奏缺乏生动性,会使部分学生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尤其是对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教学,若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便很有可能使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对此失去兴趣,进而不能做到认真诵读。

二、 进行经典诵读与微课整合的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微课便是信息教育的代表,通过微课对学生的经典诵读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

1.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经典诵读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尤其是经典原文的晦涩难懂常常使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将微课应用于经典诵读教学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开展《三字经》的经典诵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进行教学。如,关于其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教學,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孟母三迁的故事表达出来,再由教师从旁引导,使学生明白环境对人的影响,它可以影响人性格的形成,爱好的培养,以及未来的方向。通过以上微课教学,学生不仅快速了解了文中思想,且由于小学生对动画的喜爱,促使他们对下节课的经典诵读产生浓厚的期待,又因微课的生动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之上便能够很好地掌握并默记经典内容。

2.利用微课存储适合学生的经典原文。好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开展的,只有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才能够使学生学习之时事半功倍,经典诵读同样如此。如,低年级的学生适合读《三字经》《弟子规》等,而中年级的学生则适合读《大学》《中庸》等。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孟子》《史记》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适合学生的经典原文进行存储,并制成视频课件,以备学生诵读之时可以快速调出适合学生的经典原文。

3.利用微课进行情景教学。经典原文难以理解,使部分学生对诵读没有了浓厚的兴趣,对原文的理解也感觉到了困难,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轻松快速地掌握原文思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进行情景教学,使学生融入其中,进而更好地体会经典原文的意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关于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的诵读,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李白创作此诗的情景为学生展现出来,并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场景,再鼓励学生以李白的语气进行诵读,从而体会李白的思乡之情,进而使学生明白此诗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至此,学生对经典诵读有了充足的兴趣,再有微课的辅助,使学生在诵读之时体会到文学美,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由此可见,经典诵读教学的开展需要微课的配合,方使学生的兴趣、诵读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的背景下,开展经典诵读教学,需要微课的辅助,进而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微课小学语文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