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赠书流失事件及其对策

2018-10-26李腾达

科技资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漏洞对策

李腾达

摘 要:文章以近年来几个影响较大,且典型的图书馆赠书流失事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赠书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采取逆向调查取证的方法,反推出赠书流失的可能性。将这些可能的漏洞进行分类,归纳为几个典型性问题。并针对这几个暴露出来的问题,分门别类地提出了一些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对策。对今后图书馆如何挽回赠书流失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弥补赠书工作中的不足,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赠书流失 赠书管理 漏洞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c)-0224-03

图书是图书馆存在的物质基础,图书馆人视馆藏图书胜过自己的生命。程焕文教授认为: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之一。图书馆,有图书,才有馆;无图书,则不能称之为图书馆[1]。这一点在图书馆界应该没有异议。图书馆有很多书,同时图书馆也很缺书,所以,图书馆一直不遗余力的宣传、号召社会向图书馆捐赠图书。图书馆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去开拓、发展这一良性捐赠机制,逐步的取得了社会的认同。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现在網上居然能买到图书馆的赠书,这就是当下图书馆赠书工作面临的尴尬现实。

近年有新闻报道,图书馆的书籍流入旧书网,并且发布了相应的图片和购书凭据。对此图书馆界一片哗然。大家都在认真的反思,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1 图书馆赠书流失事件概况

1.1 2017年上海地区图书馆多部藏书外流旧书网事件

2017年,有读者及微信公众号发文反映,上海市杨浦区、松江区两家区级图书馆的部分图书外流至旧书网,部分系图书馆逾期未还图书。例如,一套12册的《册府元龟》在旧书网上售价1888元,一套82册的《古今图书集成》82册售价1.8万元。此外,一本《半农谈影》是全市三百多家公立图书馆的唯一馆藏,却被杨浦区图书馆当作普通资料外借,逾期不还6年有余。 对此,上海杨浦区文化局表示,区图书馆确实存在管理漏洞,正在排查图书外借及保管情况。松江区新闻办则回复称,正调查松江区图书馆相关情况,有调查结果会反馈[2]。

9月,又有名为“我有一座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发文、晒图反映,其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购得了一本《少数派知的自由图书馆》一书,日本图书馆协会出版。图书出售标签上写着:“著者赠上海图书馆”,并配有手写签赠页的照片。照片上有作者手写的签名:惠存上海图书馆,2016年6月12日,川崎良孝[3]。对此事件,根据网友截屏的与图书馆的沟通记录显示,上海图书馆对赠书流失予以了否认。

1.2 国家图书馆“巴金赠书流失事件”

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又发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案例。“巴金赠书流失事件”正式见诸媒体于2002年底。巴金先生,曾多次向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等赠送书籍、手稿。前后共有6次赠书,数量多达千册。2002年12月9日,巴金研究者李辉称其在北京旧书摊上发现并购买下6本印有“巴金赠书”字样的杂志,旧书摊摊主称这些旧杂志系国家图书馆在处理外文期刊时处理掉的,巴金子女闻讯后开始着手调查,不久后称赠书流失共有100余本。随后《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等媒体赶往实地调查情况,国图承诺就巴老赠书流失一事予以调查并给出具体的处理方法。2003年曾有报道称国图就此事的调查工作已经完成,并称国图已将调查报告提交文化部审核,一经审核即可公开调查情况。而此后,作为当事主体的国图却迟迟没有就此事件做进一步的沟通。事件中国家图书馆经历了一个由否认事实到承认事实,最后到事情不了了之的过程[4]。

2 赠书流失漏洞分析及其对策

这些赠书流失事件,反映出一些图书馆对赠书管理的严重疏忽,是图书馆在捐赠者和社会大众面前道德、诚信的丢失,这一事件严重毁坏了图书馆在众人心中的形象和地位,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5]。那么图书馆如何从事件中汲取教训、堵住漏洞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逆向调查取证的方法,反推出赠书流失的可能性。

2.1 赠书网上售卖现状调查

笔者按照事件中网友的做法进入“孔夫子旧书网”,在首页搜索栏输入关键词“图书馆惠存”,满足搜索条件的商品就达到24件(时间2017年10月11日)。据报道上海的图书馆在事件发生以后,已经与孔夫子旧书网达成协议,将所有相关图书暂时下架,所以搜索结果中没有上海地区图书馆的图书。但其中不乏“南京图书馆惠存、辽宁省图书馆惠存、天津图书馆惠存、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惠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惠存”等标题字样和签赠页照片。

在事件发生两个多月后,还有24件赠送给图书馆的赠书在网上销售,而且对签赠信息都没有做任何处理和解释,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

根据网友爆料,有的网络书商看到事件持续发酵也采取了应对措施。许多网上在售图书签赠扉页被撕掉,有的被剪掉了条码,有的被挖掉签赠信息,开了“天窗”[6],对原书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2 赠书流失的漏洞分析及对策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曝光的流失赠书上都有“某某赠书、某某图书馆惠存”等字样。这就不可否认的证明,这些图书的拥有者都曾有过向图书馆捐赠图书的动机或行为,而且很有可能已经和图书馆形成了事实的捐赠关系。社会舆论谴责的矛盾点就是图书馆对这种事实的捐赠关系的冷漠和不尊重。赠书流失事件得以成立的核心证据就是图书中遗存的、曾经的签赠信息和馆藏信息。

我们暂且抛开事件最终的责任归属和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谈。仅从案例中图书馆赠书流失的事实依据去分析,到底都是些什么样的赠书流入了旧书市场,图书馆又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堵住这些漏洞,避免陷入承担被动的社会舆论压力当中。笔者结合图书馆普遍的赠书管理工作流程分析出以下几种可能性,并针对每一种可能性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对策。

2.2.1 捐赠者已在图书上签名,并赠送给图书馆,被图书馆拒收、退还的图书

对于这种图书,不管是捐赠者邮寄、还是亲自到馆赠送,我们的赠书工作人员在认真鉴别图书收藏价值的同时,还要留心注意书上是否有签赠信息和其他不当标识。如果图书上已有与图书馆相关的签赠信息,且该书不适合图书馆收藏时,应对签赠信息进行处理。笔者建议的做法是,在保证图书完好性和保留图书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在签赠信息处,加盖“拒收章”,拒收章的内容可为:该书不适宜本馆收藏等。而且应该规定:无法去除签赠信息的,必须加盖。这种加盖了“拒收章”的图书,以后再经过其他渠道流入旧书市场时,图书馆就不必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2.2.2 图书馆接受了签赠图书,但没有分编、入藏的价值,供读者自由取阅的赠书

现在许多图书馆都设有图书自由取阅之角。就是将一些没有馆藏价值的赠书集中放置在某处,让读者们自行选择、取阅,也不用必须归还。这一形式极大的激发了读者的到馆积极性和阅读兴趣,但也不乏别有用心者从中牟利。这些自由取阅的图书中可能会有签赠信息,一旦流入旧书市场,就会给图书馆带来舆论压力。对这类图书,笔者的观点是,在有签赠信息的地方加盖类似“某某图书馆自由取阅图书”的标识章。这样既免除了图书馆的责任,也对想从中牟利的黑心书商形成舆论和道德上的压力。从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图书使用者的约束和监管,使这些图书不至于伦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

2.2.3 图书馆已分编、入藏,但由于副本过多,转赠、赠送读者的图书

图书馆特别是大型图书馆,每年收到的捐赠图书数量可观,但重复率也较高。这是很多图书馆在赠书质量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副本过多的赠书,图书馆一般采取转赠给有需要的其他图书馆和组织,或作为奖品、礼物赠送给读者活动的参与者。这些做法都无可厚非,但在转赠时一定要加盖“转赠”章,在作为奖品、礼物赠送时要加盖“读者活动赠品”章,并且要骑盖在签赠信息之上,这样才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2.2.4 馆藏赠书由于过于陈旧而被剔除、变卖的图书

在图书馆业界,剔旧是每个图书馆经常都在做,也必须做的基础性工作。馆舍的容量问题、图书的更新问题、读者的需求问题等等都是图书馆剔旧的动因,这无可诟病。在各大图书馆的赠书征集办法中也都会写明:图书一经接收,所有权利自动转移到图书馆,包括赠书的处置权。

但笔者还是要强调,剔除陈旧图书的同时也要做好记录和标识工作。普通图书剔旧加盖“剔除”章是最基本的要求,赠书剔除对有签赠信息的地方更是必须要用剔除章覆盖!在“巴金赠书流失”事件中,旧书摊摊主称这些旧杂志系国家图书馆在处理外文期刊时处理掉的。那处理标识在哪里?记录在哪里?如果没有处理记录,谁又能说得清楚图书是怎么流失出去的呢?所以说剔旧制度必须要完善、细致,健全的制度也必须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和执行。

2.2.5 馆藏赠书由于管理分散,管理员疏忽,按普通流通书刊处理、剔除的赠书

国内图书馆赠书的管理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中管理,一种是分散管理。集中管理需要独立的书库或架位,赠书单独分编,专人管理,管理成本较高,但管理质量好,也易于管理,不易出错。分散管理是将赠书按中图法统一分编,统一上架,和普通流通图书一样进入流通环节。其优势是减轻了图书馆的工作量,降低了管理成本,方便了读者借阅和利用。但如果對这类赠书的管理过于普通,甚至遗忘,就很可能被人钻空子,占为已有。前文上海区级图书馆藏书流失的案例,就很有可能是管理不善造成的。事件发生后,图书馆和图书馆上级主管部门都表示:区图书馆确实存在管理漏洞,正在排查图书外借及保管情况[7]。

解决这一漏洞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教育。赠书的分散管理对书库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库管理人员要对自己所管理的图书非常熟悉,特别是对赠书和价值较高的图书进行重点关注。这就体现了书库管理人员的基本功和责任心。在库房图书更新、剔旧时能够分辩出哪些书是赠书,哪些书有特殊价值,从而进行特殊的标注和处理。如果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悉,将带有签赠信息的赠书与普通图书一起,简单粗糙的进行处理,那案例上的事件就很可能再次发生。

2.2.6 阅览室被盗图书,外借逾期不还、丢失的图书

图书被盗是每个图书馆都会碰到的问题,除了和公安机关加强联系以外,图书馆的防盗措施是否到位,防盗制度是否健全,防盗意识是否深入人心等都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毋庸多言,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投入和教育是图书馆消除自身图书被盗隐患的长期工作。

对于后两种情况,图书馆还是可以想办法进行防范和补救的。

一是对逾期借书不还的读者,图书馆可以建立催还机制,以礼相待。如:电话催还、短信催还、网上催还等,与其沟通归还事宜。

二是对无正当理由长期占有图书,且沟通催还无效的读者,图书馆应在保障最广大读者利益的基础上,建立通报机制,惩罚机制。迫使其尽快归还恶意占用的图书。并将其行为记入读者信用档案和个人信用记录。

三是对读者外借丢失的图书要进行情况分析。如果是赠书或市面上稀缺的图书,其处理方法和赔偿方式要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实际情况,评估价值损失再做决定。不能嫌麻烦,以普通图书的赔偿办法草率对之。

2.2.7 没有捐赠行为,纯属不良商家炒作、造假的图书

网上暴光的“赠书流失事件”虽然非常的吸引眼球,但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也会发现些疑点。有些当事图书馆在经过调查以后答复,网上照片暴光的一些图书并没有丢失,还好好的在书架上,像这样的情况又要另做分析了。

书商造假,自古有之。古籍市场里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挖补牌记,仿冒名家批校、题跋、印章的数不胜数。究其原因,不过是书商为牟取更高的利润而进行的造假行为。

从这一历史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某些书商为了炒作图书价值,吸引买家眼球和网站点击率,人为的在图书上加入了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以求快速出手和牟取暴利。大家想象一下,假设有两本同样的图书,一本有名家或图书馆的签赠信息,一本没有,那哪本图书好卖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图书馆人一定要站出来予以坚决的抵制和揭露。为了图书馆行业的声誉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要坚决的与这种行为做斗争,赢回社会对图书馆的尊重和信任。

3 结语

综上所述,赠书管理的漏洞确实存在,而且比较普遍,但并不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图书馆人应该敢于担当,直面问题,解决矛盾。笔者认为赠书流失最大的漏洞在于没有形成配套制度,最大的瓶颈在于管理手段简单粗糙,最大的隐患在于赠书管理人员对赠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赠书是图书馆可遇而不可求的重要资源,将这些重要资源加以妥善的保存和使用是图书馆的职责。如果我们图书馆人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那就是渎职,就是不作为。我们还如何取信于读者,取信于社会。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参考文献

[1] 程焕文.图书馆的价值与使命[J].图书馆杂志,2013(3):4-8.

[2] 何颖晗,陈伊萍,郑浩,等.上海區级图书馆多部藏书外流旧书网,有关部门承认有管理漏洞[EB/OL].(2017-08-16)[2018-02-01].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63605.

[3] 我有一座图书馆.图书馆的书籍流入旧书网,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EB/OL].(2017-09-05)[2018-02-01].https://mp.weixin.qq.com/s/XmGgASOwvLBdKRWoFDfUTA.

[4] 燕辉.图书馆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巴金赠书流失事件[J].图书与情报,2008(1):79-83.

[5] 肖乃菲.国内赠书管理工作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图书馆,2014(5):124-127.

[6] 苡米苡米.原地爆炸!!!图书馆圈子烂透了???臣妾不相信啊!!![EB/OL].(2017-08-14)[2018-02-01].https://mp.weixin.qq.com/s?_biz=MzI5MTY4MTEwNA==∣=2247486454&idx;=1&sn;=7327baf2650d37d20a1d10ba78b34434&chksm;=ec0dadc9db7a24df2d0f2786e476a5d41654b99af0dbd3c01bd540a818b655df3460877340fd&scene;=21#wechat_redirect.

猜你喜欢

漏洞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漏洞在哪里
侦探推理游戏(二)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漏洞在哪儿
Windows系统WebDAV提权漏洞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