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2018-10-26胡超李国元吴淑珍徐智辉

科技资讯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农林卓越

胡超 李国元 吴淑珍 徐智辉

摘 要:培养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是当前农林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地方高校农林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大势所趋。在农林人才面临实践教学环节与人才市场需求不匹配的背景下,湖北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在“卓越农林人才计划”期间,通过拓展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师资、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基地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农林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取得了一批教学改革成果。

关键词:地方高校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师资 实践教学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4(a)-0163-02

农业对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紧跟国家发展步伐,适应社会发展。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3]9号)、《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3]14号)、《关于开展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 [2014]13号),并正式启动了“卓越农林人才计划”项目。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生产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瓶颈。高等农林教育是农业、农村、农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其改革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是推进改革的重要途径[1]。

国内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方面均有相关研究报道,但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缺乏系统研究。作为最接近农村的地方高校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其实践探索和研究急需积累和沉淀。

1 地方高校农林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包括三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分别为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根据高校定位、学科特色及所处地域,不同高校试点培养模式类型不一[2]。笔者所在湖北工程学院为省属高校,学校定位为服务地方的应用型高校。结合本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其培养模式为复合应用型。

地方高校最接近农村,接近生产一线。作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依托自身农科特色和优势,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可对区域经济和地方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同时也可促进院系的内涵发展。地方高校农林人才培养改革面临机遇的同时,自身也存在诸多方面改革的需求:

首先,是观念改革的需求。高校教育者缺乏传统农林人才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性认识,缺乏对实践育人重要性的认识。国内部分农林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过于保守,与现代化农林教育的需求相去甚远。所谓的厚基础变成了全基础,宽口径变成了无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实践性专业必须的个性化。农林教育的实践性特色淹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各种条框中,农科学生在农类就业中表现出明显的不愿、不敢、不会的现象。

其次,实践教学改革的需求。产学研用实践教学制度保障体系在国内尚不成熟,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明显滞后于实践性专业的教学需求。在实践环节教学中,实习教学活动趋于形式化,以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践为主,在实验环节表现为机械式的复制实验报告。笔者访学美国德州A&M;大学期间,发现其农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有明显不同,体现在:(1)极为重视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学时约为理论学时1.5倍;(2)实验报告(指导)的写法与国内不同,十页纸的实验报告(指导)中将每个细节均描述得极为清晰,并设有小问题留待学生在每阶段操作完成后回答;(3)重视田间实习(field trip)环节,从启程到返校的各个环节均有详细计划和指导。反观国内部分高校的农林专业,课堂讲授依然是教学环节的主要组成部分,理论课依然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这种现状与农林专业这种实践性极强的行业特点格格不入。

2 湖北工程学院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经验

农林类人才面对的是农林行业的需求,其突出特点是与实践联系紧密,属于实践应用性为主要属性的专业类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农林行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激增,這类人才不仅要具有应用和创新能力,也应具有较高的情商,善于合作、沟通和协调,类似我国新修订人才培养标准中的“智慧务实”。其主要培养任务应为:面向农林基层需求的教育教学改革,吸引热爱农林业的优质生源[3];改革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加快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和技能实训基地,健全现代化实践技能培训体系;根据农林行业的生产规律,探索“先顶岗实习,后回校学习”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校期间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健全农林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4-5]。

我院对农林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长期探索和改革,主要体现在: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区域经济并与学校师资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健全符合现代农业需求的实践技能培训体系;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课程体系、培养方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上充分体现多样化。

2.1 拓展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需求,探讨多样性的课程体系改革[6]。探索“先顶岗实习,后回校学习”的教学方式,改革课程、学业评价考核方法,实施多样化考核的评价机制;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田间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注重并提高综合实习在实践教学中的比重,实现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综合实习环节在体系拓展中得到了足够的加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实践教学的方式。在实际生产实践的环境中,采用适宜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由不同专业课教师有机结合相关专业课程内容,与系统连续的实践教学一起,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直观认识;(2)实践教学的地点。以校企合作下的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实践重点转移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第一线,在真实的专业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3)实践教学的时间。综合实践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集中进行,与毕业实习衔接作为毕业实习的另一方式。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企业顶岗,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零对接,做到实习即就业。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就业选择也大大增加。

2.2 建设高水平师资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但片面强调高学历和高职称的师资对农林类人才培养助益有限[7]。我院从企业和农业部门中聘任高水平的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或兼职讲师,加强了生产一线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中青年教师,并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锻炼,促使其获取更全面的实践技术经验,构建“双师型”保障系统;实施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研修计划,支持教师获得国外工作或研究经历,引进优秀的教学理念、方法;共建优秀校企合作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健全团队知识能力结构,并加强了其自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楚天学者计划”设置4个学科岗位,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打造层次鲜明,梯队和结构更加合理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2.3 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基地

以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校内实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中综合型、设计性实验比重;整合本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示范中心和实践基地等省级重点平台和校企合作共建平台,共建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实施上述大学生课外实践平台拓展计划;实施田间试验示范推广计划,促进学生在基地实践中增长才干;完善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完善专业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习,创新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训练四位一体的野外实践教学体系。

3 地方高校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的展望

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我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储备了一些经验,也有值得继续改善的地方。其中,最值得继续研究和探讨的有以下方面:

(1)实践基地的建设。地方高校可以服务于地方,扎根于地方。但实践基地的选择也受制于地方。实践基地能达到教学、实践和研究相互促进的效果,往往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多方力量长期努力。

(2)课程体系的优化。农林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优化应该面向新时代、新需求。然而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变化与教学改革的步调往往并不同步。这使得课程体系的优化依然还在实践与探索阶段。

(3)农科生在社会服务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因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起步晚,导致农林专业学生在社会服务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始终不够明确[3]。让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一技之长,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成为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应用型农林卓越人才。这一前景的实现尚需人才与市场的长期磨合。

参考文献

[1] 張全国,何松林,宋东安,等.实施综合改革工程 培养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13(7):3-6.

[2] 朱冰莹,董维春,黄骥.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拔尖创新型人才的理论与实践解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6(6):24-30.

[3] 王效明,田伟若,姚琴.浅议农林人才培养之如何吸引优质生源[J].中外企业家2016(4):245-247.

[4] 孙志良,高志强,邹锐标,等.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探索——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7(1):43-45.

[5] 陈新红,王纪忠,任旭琴,等.卓越农林人才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以淮阴工学院农学“卓越计划”为例[J].农业教育研究,2017(1):29-32.

[6] 刘占柱,尚微微,姚丹,等.跨大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66-69.

[7] 桂萍,李鲁华,李智敏,等.基于卓越农林人才计划的农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24-25.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农林卓越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杂草学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林技术人员职业培训策略研究
画与理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浅析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当地区域经济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