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用机场净空管理
2018-10-26荆瑞霞郭凯
荆瑞霞 郭凯
摘 要:机场净空是保障航空器运行安全的基本条件。随着空港的高速发展,机场净空保护区的环境日益复杂,净空保护形势日趋严峻。本文对机场净空的概念和障碍物限制面的构成进行了介绍,在分析了影响机场净空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净空管理对策,并就民用机场净空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机场 障碍物 净空管理
中图分类号:V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4(b)-0144-02
1 机场净空的概念
民航飞机的飞行有着明确的空域、航路规定,而并非多数人认为的“天高任鸟飞”的自由状态。在飞机起降过程中,飞行高度低,若在机场附近沿起落航线的一定范围空域内遇到障碍物,将危及飞行安全,严重时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据相关统计,全世界的空难大多数发生在飞机起降阶段,因此,良好的机场净空环境对飞机的起降安全至关重要。为保障飞机起飞和着陆安全,需要在机场跑道两端和两侧上空為飞机创造一个干净、安全的飞行环境,即机场净空环境。净空保护,即是对机场净空环境的保护,相应的在机场周边划定的保护区域,即机场净空保护区。
2 机场净空保护区域
《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13)中详细规定了我国民用运输机场的净空要求,其障碍物限制面依据国际民航组织附件14《机场》的相关标准制定。以飞机进近和离场的技术要求为依据,经过严密准确的科学计算,将障碍物限制面划分为进近面、内水平面、锥形面、过渡面、起飞爬升面,实施精密进近的跑道的障碍物限制面还需设置复飞面、内进近面和内过渡面。根据障碍物限制面相对于跑道的布局不同,将机场净空区分为端净空区和侧净空区,以实施精密进近的跑道为例,端净空包括起飞爬升面、复飞面、进近面和内进近面,侧净空区包括锥形面、内水平面、过渡面和内过渡面。障碍物限制面如下图1所示。
根据《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规定,破坏机场净空环境的障碍物通常指,突破障碍物限制面的物体,及障碍物限制面以外的距机场跑道中心线两侧各10km、跑道端外20km以内的区域中高出地面标高30m且高出机场标高150m的物体。因此,民用机场的净空保护区域为距机场跑道中心线两侧各10km、跑道端外20km以内的区域。
3 影响机场净空环境的因素
影响机场净空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如障碍物、电磁环境干扰、烟雾粉尘、灯光等影响飞行安全的事物,其中,障碍物是影响机场净空环境的重要因素。障碍物指突破障碍物限制面的物体,根据其是否具有移动性,可将障碍物分为固定障碍物和移动障碍物。固定障碍物主要为超高建筑物、构筑物,如突破障碍物限制面的楼房、通讯塔等;移动障碍物通常包括:风筝、孔明灯、无人机、气球等。
随着空港的高速发展和对地区经济的拉动效应,净空保护面临的外部大环境日益复杂。人口密集程度的增加,使得机场周边建设了很多民用建筑、楼房,同时,机场周边使用无人机拍摄、放飞孔明灯、风筝、气球等行为也与日俱增。移动障碍物往往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强、隐蔽性好、肉眼难以观测等特征,逐渐成为威胁机场净空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几年,移动障碍物使机场净空安全受影响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尤其是随着无人机热的迅速兴起,无人机“黑飞”扰航事件在全国多个机场频繁出现,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4 机场净空管理对策
根据影响机场净空环境的因素,本文提出以下净空管理对策。
(1)多方联动。机场净空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民航管理部门、机场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等多方协作。民航管理部门在做好监督管理的同时,可从相关法规完善、国内外先进技术引进等方面发挥行业引领和指导作用;机场管理部门在做好净空巡查等工作基础上,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在维护机场净空安全方面的业务沟通和执法协作;地方政府要加强对违反净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工作,对破坏机场净空环境的违法行为严抓严管,切实提高违法成本。在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模式下,可有效提高机场净空管理效率。
(2)加强净空保护宣传。机场净空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对于行业外的公众来说,机场净空保护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多数破坏机场净空环境的违法行为是无意为之,对于没有深入了解机场净空的公众来讲,常常认为只要不在机场附近新建高楼或施放升空物就不会对机场安全运行造成影响,而对机场净空区域及障碍物限制面知之甚少。因此,做好机场净空保护的宣传至关重要,只有让广大公众深入了解机场净空的概念、以及机场净空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公众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净空违法行为。
(3)加强源头管理。固定障碍物通常归属明确,在发现固定障碍物时,能够找到其责任归属单位或个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督促其拆除或拆降至安全高度,而移动障碍物多为个人放飞的孔明灯、气球、风筝、无人机等升空物,对其管理存在以下难点:一是移动障碍物往往具有运动状态不明确、飞行速度快等特征,加上机场周边楼宇耸立等原因,仅凭肉眼无法做到对空中移动障碍物的时时、准确监控;二是发现空中移动障碍物后,往往很难找到地面施放人员,即溯源困难。因此,针对移动障碍物,应着重加强源头管理,比如从销售源头开始防控,净空保护区内禁止售卖无人机、孔明灯、风筝等,方可进一步消除移动障碍物入侵机场净空的潜在风险根源。
5 结语
机场净空是机场的生命线,是保护航班飞行安全的基本适航条件,机场净空环境是否满足适航标准不仅关系到机场能否守住安全生产的底线,更关系到每位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机场净空管理工作,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机场净空管理措施应随着机场周边净空环境的变化而及时做出调整,针对不同的影响机场净空环境的因素,研究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方能有效解决各类净空问题。
参考文献
[1] 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S].中国民用航空局,2013.
[2] 梁宇丰.民用机场净空保护[J].中国科技信息,2018(3):28-29.
[3] 李明捷,石荣.民用机场净空区内障碍物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11(1):226-229.
[4] 王维.机场净空管理[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8.
[5] 蔡建军,田栋山.浅谈机场净空管理与城市发展关系[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