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丁”自强,终成巨匠

2018-10-26士心

百家讲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巨匠书馆西洋

士心

1818年,近代科技巨匠徐寿出生在无锡一个地主家庭,他自幼聪明伶俐,尤喜工艺制作,以“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闻名乡里。后来父亲早逝、家道中落,他只好收敛心性、勤习诗书,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不料屡次应试下来,却连秀才也没考上,成了一个没有前程的“白丁”。

面对此景,徐寿决定另辟蹊径:放弃科考,“专究格物致知之学”,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闯出一片天地。他先从农具、器物制作开始,逐步掌握了铁工、木工、泥工等手艺,成了百巧万能的匠人。后来,徐寿到上海谋生期间又接触了洋人的焊、磨、刨、锻、铸等制作工艺,眼界大开的同时感到了中外工艺的巨大差距。他决意弄懂这些西洋手法,以为己用。

为此,徐寿四处寻找西洋器法的书刊和图式,煞费苦心地钻研起来。由于不懂洋文,他只能凭着想象去琢磨,每每事倍功半。后来,他终于打听到西洋人开设的某书馆有专门的中文译本,便跑去学习。在这里,徐寿第一次领略了物理、化学、机械等概念,也感到了知识贫乏,急需恶补。

当时的中国既没有进行科学教育的学校,也没有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他只能自学。从此,徐寿成了那家书馆的常客。他一边学习一边试验,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具有了超凡的创造力:偷偷到黄浦江洋人的小火轮上查探后,就明白了轮船的工作原理。回来之后,他开始如法炮制,竟然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制造方法,一时间声名大震。

由于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正在安庆创办军械所,徐寿受邀去做技术工作。他用自带的工具和土设备,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制造出中国历史上第一艘由蒸汽动力驱动的轮船——“黄鹄号”。上海的西洋人觉得难以置信,派员实地探访,结果发现“黄鹄号所用材料均由徐氏亲自监制,并无外洋模型及外人之助”,忍不住称赞徐寿是机械制造的天才。

此后,徐寿由一个“土专家”变身为真正的科技专才,深得曾国藩、李鸿章等晚清重臣的倚重,开始主持江南制造局的技术工作。在此期间,徐寿督办制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艘和第二艘国产军舰“惠吉号”和“操江号”,使官办军事工业达到了高峰,同治亲书“天下第一巧匠”御赐徐寿,以示褒奖。

徐寿已然功成名就了,却并没有多少喜悦,因为国内科技人才的匮乏一直是他的心病。为此,他多方奔走,呼吁创办一所教授科技知识的学校,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终于,“格致书院”于1876年在英租界落成,成为中国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识的学校。同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科技期刊《格致汇编》也一并诞生,徐寿在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还被当时的世界顶级科技杂志刊发,徐寿也成为在此刊发表文章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此外,徐寿还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家引进、翻译西方科技类书籍的学术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他亲自参与翻译的书籍有26部,共计290多万字,内容涵盖兵学、矿学、化学等,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也出自他手。

一位屢试不第的白丁,徐寿正是凭借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科技巨匠,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他的事迹值得后人骄傲,其精神更值得后人学习。

编辑/夏涵

猜你喜欢

巨匠书馆西洋
第一次去图书馆
疯狂大堵车
西洋菜煲陈肾汤
I Love the Mountains
我们也来画一画
纪录片《百年巨匠》历经五载制作完成
对西洋弦乐艺术民族化的探讨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卢浮宫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