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1年沧州地区高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018-10-26高洁王晓楠
高洁 王晓楠
摘要:本文选取沧州市 1975-2015 年逐日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M—K 检验等方法,得出了滄州地区高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沧州市 1975-2015 年高温日数主要出现在6、7、8月份,近41a的高温日数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在空间变化方面,近 40 年沧州市最高气温极值整体为北低南高分布特征,高温日数整体为西高东低分布特征;突变分析发现,高温日数在 1980年发生突变.
关键词:沧州 高温 突变分析 时空变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S1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b)-0000-00
1 高温日数时间分布特征
1.1高温日数的季节变化
沧州市 1975-2015 年高温日数主要出现在6、7、8月份,最早出现在1981年5月份,最迟出现在1999年9月份。
1.2高温日数的年代变化
沧州市 1975-2015 年平均高温日数(T ≥35℃)的逐年变化曲线分析得知,高温日数在 1997 年最多为 37天,2004年最少,仅2天,对逐年平均高温日数进行 5年滑动平均,可以看到高温日数波动性变化,波峰主要出现在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波谷主要出现在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由年平均高温日数线性趋势拟合可以看出,沧州地区近41a的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增速为1.5day/10a,但年平均高温日数时间序列相关系数为0.0523,未通过α=0.05显著性检验,说明高温日数增加趋势不显著。
沧州市 1975-2015 年平均高温日数(35≤T<37℃)的逐年变化曲线分析得知,高温日数在 1989 年最多为 20 天,1975和1998年最少,仅2天, 对逐年平均高温日数进行 5年滑动平均, 可以看到高温日数波动性变化,波峰主要出现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波谷主要出现在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期。由年平均高温日数线性趋势拟合可以看出,沧州地区近40a的高温日数呈减少趋势,减速为-0.4day/10a,但年平均高温日数时间序列相关系数为0.0144,未通过α=0.05显著性检验,说明高温日数减少趋势不显著。
沧州市 1975-2015 年平均高温日数(37≤T<40℃)的逐年变化曲线分析看出,高温日数在 1997年最多为 17 天,1977、1980、1985、1987、1991、2008、2011最少,均未出现, 对逐年平均高温日数进行 5年滑动平均, 可以看到高温日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年平均高温日数线性趋势拟合可以看出,沧州地区近40a的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增速为0.7day/10a,但年平均高温日数时间序列相关系数为0.0458,未通过α=0.05显著性检验,说明高温日数增加趋势不显著。
沧州市 1975-2015 年平均高温(T≥40℃)日数的逐年变化曲线分析得知,高温日数在 1976年最多为 4天,1993、2009为2天,1982、1995为1天,其他年份均未出现40度以上高温。
2 沧州市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2.1沧州市市极端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
沧州市 1975-2015 年来高温极值的空间分布,近 40 年沧州市最高气温极值极大值中心有一个在孟村-盐山-海兴一带和献县地区,最大值为42.6℃,出现在孟村2005年6月23日, 近 40 年高温极值极小值中心在任丘-肃宁一带,最小值为41.1℃,出现在肃宁2002 年 7月 15 日,整体为北低南高分布特征,从高温极值出现的时间来看有8个站出现在2002年7月15日,有2个站出现在2014年5月,2个站出现在2005年6月。
2.2沧州市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沧州市 1975-2015 年沧州日最高气温35℃≤ T < 37℃的平均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近 40 年沧州市高温日数(35℃≤ T < 37℃)极大值中心有一个在献县地区,最大值为11.9天,高温日数(35℃≤ T < 37℃)极小值中心出现在沧州-孟村一带,最小值出现在孟村为8.1天,整体为西高东低分布特征。
沧州市 1975-2015 年沧州日最高气温37℃≤ T <40℃的平均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近40 年沧州市高温日数(37℃≤ T < 40℃)极大值中心有一个在献县地区,最大值为5天,高温日数(35℃≤ T < 37℃)极小值中心出现在孟村-盐山一带,最小值出现在孟村为2.7天,整体为西高东低分布特征。
沧州市 1975-2015 年沧州日最高气温T ≥40℃的平均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近40 年沧州市高温日数(T ≥40℃)极大值中心有一个在献县地区,最大值为0.47天/年,高温日数(T ≥40℃)极小值中心出现在海兴一带,最小值为0.16天/年,整体为西高东低分布特征。
3 高温日数的M-K突变分析
通过M-K突变分析,高温日数(T ≥35℃)在1980年前后呈相反趋势变化,即1980年之后高温日数(T ≥35℃)开始增加,且增加趋势通过1.96置信度临界值,说明该阶段变化趋势显著,所以1980年是突变点。
通过M-K突变分析,高温日数(35℃≤ T < 37℃)在2007年前后呈相反趋势,即2007年之后高温日数(35℃≤ T < 37℃)开始减少,但减少趋势未通过1.96置信度临界值,说明该阶段变化趋势不显著,2013、2014、2015均未通过1.96置信度临界值,所以均不是突变点。
通过M-K突变分析,高温日数(37℃≤ T < 40℃)在1980年前后呈相反趋势,即2007年之后高温日数(37℃≤ T < 40℃)开始增加,且增加趋势通过1.96置信度临界值,说明该阶段变化趋势显著,所以1980年是突变点。
4 结语
(1)通过分析,可知沧州市 1975-2015年高温日数主要出现在6、7、8月份,最早出现在1981年5月份,最迟出现在1999年9月份。由线性拟合趋势拟合可以得出,沧州地区近41a的高温日数(T ≥35℃)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1.5day/10a;沧州市 1975-2015 年来高温极值的空间分布呈北低南高分布特征,最高气温极值极大值中心有一个在孟村-盐山-海兴一带和献县地区,最大值为42.6℃,出现在孟村2005年6月23日, 近 40 年高温极值极小值中心在任丘-肃宁一带,最小值为41.1℃,出现在肃宁2002 年 7月 15 日。日最高气温35℃≤ T < 37℃、37℃≤ T <40℃、T ≥40℃的平均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均呈西高东低分布特征。
(2)突变检验发现,高温日数(T ≥35℃)和(37℃≤ T < 40℃)在1980年发生突变,有显著的增加趋势,高温日数(35℃≤ T < 37℃)和(T ≥ 40℃)没有明显的突变点。
(3)通过分析沧州地区近41年来高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高温中长期气候预测提供理论根据。可以根据实时新的逐日气温资料,给定时间段或时间点,根据不同需要了解高温变化及分布情况,提前进行高温的预测并进行相关防范。
参考文献
[1] 王亚伟,翟盘茂,田华.近40 a 年南方高温变化特征与2003 年的高温事件 [J].气象, 2006, 32 (10): 27-33.
[2]王绍武.近百年我国及全球气温变化趋势[J].气象,1990,16(2), 11- 15.
[3]陈文海,柳艳香,马柱国.中国 1951-1997 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季节特征[J].高原气象,2002, 21(3):251-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