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推动电视文艺高质量发展”
2018-10-26杜迈南
杜迈南
10月10日至12日, 2018秋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以下简称秋推会)如约而至。本届秋推会共吸引国内外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及相关产业机构近480家2700余人,电视节目播出机构125家410余人,中国港澳台地区、海外机构及版权运营商30家60余人参会并洽谈合作。交易会共推荐各类节目近1200部约56700集(含网络剧、网络大电影),其中电视剧约800部(包括前期筹备电视剧317部,拍摄制作中111部,首轮发行227部,二轮和多轮发行144部),网络剧128部,电影、网络大电影27部,纪录片、电视栏目46部,动画片33部,网络文学作品89部。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本届秋推会以“不忘初心,推动电视文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了节目交易、发展论坛、新剧发布会、看片会、专项推介会等多项活动,并在大堂醒目位置设置专区,首次采用“视频+海报”的形式集中展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剧目。
与此同时,3场高峰论坛全面升级,围绕近年来电视剧行业“发展”“创作”和“大数据”等相关话题展开多场演讲与讨论,为电视剧行业发展建言献策。首场发展论坛还发布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40部经典电视剧》和《2018中国电视剧年度风向标报告》。
现实题材热潮持续
2018年开年以来,现实题材作品井喷,集体称霸荧屏,取得不俗收视成绩和话题热度。本届秋推会上,现实题材继续大放异彩,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作品尤为引人瞩目。除发布40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经典电视剧,秋推会开幕首日还举办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剧发布会”,集中曝光了10部展现改革开放成果的电视剧,分别是《启航》《一号文件》《那座城这家人》《面向大海》《正阳门下小女人》《你迟到的许多年》《大浦东》《我们的四十年》《都是一家人》《大江大河》。这些作品多视角、多纬度、多层次地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的艰苦耕耘和丰硕成果,演员、制作班底也呈现高质量之姿。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共同点在于,“与现实密切联系,深刻接触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迫切焦虑,揭露了时代隐秘的痛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所所长李岚认为,现实题材剧的“伪现实”和“悬浮剧”现象尚未根本扭转,优秀的现实题材电视剧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和人民的需求。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會副会长李京盛对40年来现实题材剧的类型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他认为,写实性是40年来中国电视剧的最大特征,也是现实题材创作最大的成绩和经验,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对中国电视剧写实性特征的6种不同内容风格和艺术表达,李京盛进行了具体阐释:一是直面当代社会现实中的重大事件和决策,体现国家意志,表达人民心声,讴歌公平正义;二是以个人命运见证时代发展,将奋斗与成长的故事注入时代发展的主题;三是关注当下时代热点话题和情绪,化解焦虑和抚慰人心,能够迅速捕捉社会发展给人民带来的一系列新的人生话题、人生苦恼以及对生活出路的思考;四是用个人的青春理想书写国家情怀,从而体现个体生命的价值;五是聚焦改革开放出现的新领域、新生活、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人文理念、新的价值成长;六是表现普通人生活中的人情冷暖,开掘平凡人的诗意生活。
继承写实性传统的同时,如何深化现实主义创作?李京盛提出了6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虚假、肤浅、庸俗、灰暗、背离和陈旧,并将深化现实主义创作落在4个维度上,“对时代深刻认知,对生活深刻理解,对人心深刻洞察和对审美深刻表达。”
专业化保障有序生产
不论何种题材,观众对剧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成为不争事实,这也引发了国产剧集由“量”到“质”的不断探寻。在“中国剧本推优与版权保护论坛”和“电视剧有序生产的保障之道论坛”上,来自行业和学界的相关人士对剧本创作和电视剧专业化创作等问题展开探讨。
中国视协编剧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海平表示,中国电视剧发展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但是仍然存在发育阶段所具有的粗放特点。编剧创作面临的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影视生产环境,如何将个人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结合起来,需要服务平台、服务机制,需要社会化的评价机制,更需要社会化的转化机制,“我们的目标是让转化逐渐精准化,让生产单位和编剧信息对称,在广泛了解编剧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编剧作品的转化。”李岚认为,抓好编剧环节是提升现实题材电视剧品质的基础,创作要积累厚实的生活素材,跳出IP改编和流量明星的窠臼。
对于如何保障电视剧的有序生产,导演阎建钢指出,无序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团队专业化程度不够,伪专业化现象普遍。所谓伪专业化,阎建钢解释称,“电影几乎都用不上的设备,电视剧组却都能用上。动不动一个剧要分几个组,有一个组能‘吃饱,其他几个组一定是‘半饥饿,甚至是零生产状态。”在他看来,有序生产最关键的就是要提升制作团队的专业化程度,针对导演在拍摄现场的工作他还提出了“双规法案”,认为导演应当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完成拍摄工作。
爱奇艺高级总监、制片人李莅樱认为,“不管是制作团队还是项目团队,大家都要有职业操守、职业信仰,才能让我们的作品不被观众批评,观众比谁都懂。”
不论是编剧、导演还是制片人,只有剧集创作的每个岗位和环节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才能达成一致的目标,导演林楠表示,“现在有导演中心制、制片人中心制以及编剧中心制等,但其实以谁为中心都无所谓,关键他是否扛得动‘中心这两个字,是否具备专业能力。如果话语权在一个有专业能力的人手里,这个组想慢下来都难。所以我觉得如果真想有序生产,最简单的就是选对人。”
大数据助力行业发展
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用四个“量”解释当下的媒介环境,即增量、减量、常量和变量。所谓增量,第一是短视频的增量,第二是网络的增量,网剧、网大以及网络综艺点击率和付费会员增加率都在提高,第三个增量则是整体广告市场的增量。减量,一个是直播平台的下滑,另一个是巨额投入的综艺节目和大剧的传统大冠名、大特约的广告植入和销售方式遭遇可持续性的危机。至于变量,第一个变量是主管部门的管理标准在不断提升,第二个变量是对明星的整体管理和管控,包括人员比例、薪酬限制等。在这些变量之后带来的常量,第一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弘扬,第二是内容创新的持续迭代,第三是呼唤更为科学的评估标准。
当下整个行业都在谈论大数据,大数据到底能够帮影视行业做什么?酷云互动董事长兼总裁李鹏概括出大数据的7个功能,即市场洞察、内容研发、内容制作、内容招商、内容宣发、内容播出以及内容评估。北京卫视副总编兼总编室副主任邵晶介绍,北京卫视的大数据分析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是内容研发和节目创新,二是利用大数据指导产业经营。
阿里文娱大优酷MAD工作室总经理宋秉华认为,大数据对行业和内容产生指导基于三步,观察对象、分析对象,进而预判对象行为,“未来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一个预判对象行为的过程,分析对象的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数据,还需要心理学、神经科学、统计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科学知识,现在最缺的不是大数据,缺的是如何科学地分析这些数据。”
爱奇艺执行总编辑王兆楠表示,要坚持做内容、技术和融合创新,铸造健康的行业环境。中国电视剧是国内最具观众缘的文化产品,无论是传统电视媒體还是网络新媒体,未来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是:电视剧内容太多而观众可支配的时间太少,每人平均只有5个小时的空闲时间,真正吸引用户的内容少之又少,唯有用心做内容才是电视剧向高质量发展的终极要义。
首届“初心榜”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在10月10日开幕的秋推会上,首届“初心榜”颁奖典礼举行。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初心榜”评委王鹏举、王辉、王小康、郭靖宇、傅晓阳、习辛、白一骢、赖水清、陈秋平等出席活动,30位青年编剧、导演、制片人获殊荣。
“初心榜”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和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联合指导创立,此次榜单选出的30位得奖者均出生于1978年(含)后,是活跃在当今中国影视圈中坚力量的优秀青年代表。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称,“初心榜”是业内首次聚焦优秀青年从业者的榜单,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为业内树立了传统电视剧向网剧转型和融合的标杆和榜样,起到了行业引领和方向作用。
经过评选,白一骢、杨晓培、柳盈瑄、何侯擇、苏降雨、阎若洲、樊斐斐、刘阳、叶昭君、夏梅获得“中国十大青年电视剧制片人”称号;饶俊、李潇、袁子弹、冯骥、小吉祥天、马伪八、张鸢盎、李嘉、徐速、孟婕获“中国十大青年电视剧编剧”称号;“中国十大青年电视剧导演”由巨兴茂、王伟、吕行、五百、林妍、田里、陈思诚、杨磊、杨龙、天毅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