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经济”可控性推想
2018-10-26邓洲
邓洲
随着数字技术应用的发展,全球大型互联网企业纷纷制定人工智能研发战略,一些初创企业也致力于进行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或技术研发,各国政府更是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不过,对即将扑面而来的AI社会,人类真的准备好了吗?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引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工业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推动工业化、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到最近10年,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始对经济产生更加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与其他新科技一样,AI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投入,正逐渐深入参与到人类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颠覆性技术革新的同时,也隐藏着潜在的挑战和风险。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风险,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课题。
AI的渗透
除了在传统的贸易、服务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外,AI近年来也逐渐深入到农业、金融业等领域,“AI养殖”“智能选股”“智能制造”等概念走进大众视野。
2018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在其园区内设立了多个智能产业体验区。在阿里云ET大脑展示区,AI养猪吸引了众多围观者。该项目由阿里云与四川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年养殖生猪约1000万头。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全面引入养殖过程,包括各类猪只数量识别、猪群行为特征分析、疾病识别和预警、无人过磅等。
在人工智能养猪场,每头猪从出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的檔案。视频图像分析技术可以记录猪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强度、频率和轨迹,如果一头猪久卧不起,系统就会判断它疑似怀孕或生病,从而提醒人工及时介入。
在金融领域,近日一个名叫“晓鲸”的机器人作为常驻嘉宾出现在央视财经频道的一档节目中,圈粉无数。“晓鲸通过数据分析,医药生物板块年初至今涨幅12.43%,剔除新股,医药生物行业股价表现前三名是……”圆圆的大脑袋上两只亮晶晶的眼睛,时不时冲一旁的同事卖个萌……
晓鲸的“特长”是懂投资,从2018年1月2日亮相至今已经上岗工作超过5个月。鲸腾网络副总经理鲁建凡说,晓鲸每天晚上都会“学习”,针对上节目时遇到的答不上来的问题进行优化。
鲁建凡介绍,晓鲸的大脑平台采用了自主研发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金融领域的语义识别准确率在90%以上。面向金融机构,平台还可自选功能模块,实现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号等设备的接入。
此外,人工智能产业正与制造业深度结合,“智能+制造业”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例如IBM公司推出的WatsonIoTPlatform云端服务平台等,就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拥有强大的认知分析能力,提供数据和分析、预测、语义识别、存储等丰富的模块功能。Watson可以监控和分析工业过程中的电压、温度、故障历史以及环境条件,帮助企业有效减少资产停机时间。
未来,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设备可实现相互连接,机器与机器之间可以自由对话,将使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更加协调,最终整体效率大幅提升。
对于人工智能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有专家认为,随着“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中国正向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引领者迈进,但仍需关注底层核心技术与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万物互联时代”信息安全隐患增多、相关人才培育不足等问题。
挑战与风险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应用强、基础弱”“功能强、防护弱”等方面。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在高端人才培养上仍处于劣势。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李杰说,当前,全世界人工智能人才缺乏,美国保守估计缺乏20万相关人才,而中国的缺口或达100万。由于合格AI人才培养所需时间高于一般IT人才,缺口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填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也表示,迈向人工智能时代,专业人才是中国和世界共同欠缺的,中国的人才培养方式亟待转变。
其次,底层技术革新恐被“甩在后面”,“缺芯少魂”极易被“卡脖子”。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17)》认为,国外企业正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展开全产业链布局。目前,基础层产业的核心技术大部分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虽然短期来讲能够从市场上买到一些软硬件,但这有可能被人‘卡脖子。大量智能设备出来以后,必须要重视安全性。”
而人工智能对于全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风险、就业风险和社会财富分配风险三个方面。
第一,“万物皆可互联”带来网络安全风险。
“智能制造领域已经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介绍,2017年5月发生的“想哭”勒索病毒事件中,150多个国家受到影响。中国也有不少企业中招。
周鸿祎认为,未来人工智能还会用于许多无人值守系统,像无人值守的汽车、高铁、无人机等。这些无人值守系统都有安全漏洞的风险,一旦被网络劫持,将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此外,人工智能所依赖的传感器、训练数据和开源软件等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值得警惕。
第二,人工智能或将带来就业问题。
有专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普遍使用,大量现存的工作岗位或将面临消失,导致失业率随之上升,这是人工智能和人类直接竞争导致的结果。而人类内部的竞争也会随之加大,因为未来很多岗位都需要熟悉人工智能的操作,那些更擅长掌握此类技术的人将更容易就业。
第三,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带来社会财富分配问题。
就业上的不平等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社会财富收益权的不平等。那些更多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家、企业或个人能够获得社会财富更大的分配权,而另一部分人类在社会竞争中将会处于不利地位。长此以往,整个人类社会的鸿沟可能加大。
应对风险的四大法门
鉴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经济活动可能带来的挑战和风险,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科学应对。
第一,调整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应对AI技术发展和应用对就业结构的冲击。在大学专业设置、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中逐步减少存在就业风险的专业和课程,同时增加适应AI发展紧缺的专业和课程。对于在岗的劳动者而言,一方面要注意对员工进行与AI技术要求相一致的培训,减少AI技术运用所带来的不适应;另一方面,由于AI技术更新快,对员工技能更新要求高,社会和企业还需要为员工提供持续培训以保证企业对技能型员工的可持续需求。
第二,增强社会保障。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景乃权认为,人类开发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为人类服务,减少人类的劳动时间。因此,在相同的劳动时间下,因为人工智能的存在,人类应该获得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而增加的社会财富也应该在公众之间进行更加均衡的分配。要实现这一目的,各国政府需要改革现存的福利体系,调整各产业的税收政策,同时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社会保障,以改善贫困和极端不平等,提高消费和商业活力,减少因为人工智能发展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第三,向机器人征税。
景乃权表示,为了平衡政府提供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带来的财政支出,可以考虑对机器人征税。对机器人征税的法理基础在于,虽然机器人从伦理角度不能算是人類,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机器人和人类几乎没有区别,在企业生产中,机器人作为一个生产要素是可以像人一样进行工作的。随着机器资本的成本逐渐降低,机器资本在生产中对人类劳动力将进行替代,这是自动化或者人工智能影响就业和工资的主要渠道。通过对机器人征税,可以降低自动化的采纳进程,给予劳动者时间去适应其他职业。这部分收入也可以用来补贴劳动者,作为劳动力培训的资金来源。
第四,重视AI技术发展中出现的法律、道德伦理等社会问题。
越来越智慧的机器不仅是高科技产物,更会对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和法规制度产生冲击。不断有新的人工智能通过图灵测试,拟人机器人与真人的区别越来越小,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这不仅牵涉到人工智能的使用安全,对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市场朝向有利于全人类的方向发展也至关重要。
因此,无论是否把AI当作“人”来对待,都需要对其设计一套使用规则,并赋予“善良”的本性,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技术问题,更是哲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