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做融合发展的控盘者
2018-10-26肖林
肖林
《综艺报》:正值新中国电视事业诞生60周年,在播放渠道多元化的今天,作为资深电视人,你怎么看电视业面临的挑战?
张华立:一个媒体覆盖多少观众、用户,为多少受众服务,它就应该有多大。但中国3000多家电视台,这样的内耗竞争不符合媒体发展规律。再者,线性传播到了走下坡路的时候,新媒体兴起对中性化传播是巨大冲击,如今手机覆盖了一切,若还靠有线电视家庭集体收看,显然已不合时宜。
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和鼓舞。为了激励大家转型做媒体融合、做新媒体人,我们一直强调一定要做视频网站,做自己的新媒体。
从媒体规律上讲,我们转型是有优势的,新媒体视听艺术,包括视听产品在内,对我们电视人来说得心应手。过去BAT没有爆款,他们更关注技术升级与更新,但总有一天他们一定会把注意力放在内容比拼上来。这种态势早两年就开始了,不过他们走的是垂直内容定制之路,不一定摸到了媒体平台建设的最优路径。
国内视频网站前三无一不是民企,他们起步很早,背靠大树,有钱烧得起,商业模式、商业理念也更先进。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因此妄自菲薄。对内容的理解,对视听产品的理解,是我们的优势,特别是我们还有强大的内容团队。这也就是为什么BAT天天围着马栏山不断挖我们人的原因(笑)。我们看到了下降趋势,也看到了新媒体冉冉升起的太阳,所以,台党委非常坚定地出台了融合发展的战略,要让我们的新媒体成长为未来最坚强的力量、最锋利的尖刀。
芒果TV的发展还是蛮令人欣慰的,虽然体量还和前三不能比,但毕竟做到第四名,又成功进行了资本运作——今年7月上市,解决了最大的资本瓶颈,2017年已实现盈利。未来几年,湖南台“双核”驱动战略是正确的发展道路,一方面能维持老媒体的发展格局,毕竟目前湖南卫视在全国还是靠前的卫视;另一方面,我们的人才有了新去处,这两年从湖南卫视调到甚至采取辞职方式去芒果TV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心里是很高兴的。作为党的媒体,我们的融合发展是要勇于做新媒体的老板,而不仅仅是新媒体的打工者、内容提供者,我们要做控盘者,这样会更有成就感,效果会更好。“两张皮”的那种融合可能不如我们一个集团拥有双平台的融合效果好,像我们的芒果TV,日活跃用户数已突破5000万。
《综艺报》:人们印象中湖南台综艺节目制作力量很强,但最近两年湖南广播电视台在公益广告、新闻、纪录片等方面也成绩斐然,台里是如何统筹布局的?
张华立:坚持“新闻立台”是根本传统。湖南广电第一品牌就是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这个团队的基因很强大,培养一批又一批人才,走向了各个岗位,让全台有一种强大的新闻观念。我们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晚间新闻》和《焦点》,包括后面做地面频道改革,经视、都市两个频道都是新闻阵地,尤其都市频道就没有电视剧、没有综艺,每天都是大体量的新闻。我们对新闻立台的理解和实践还是比较凸显的。一个频道不能通吃所有观众,这是媒体规律,2002年起,我们开始细分受众市场,外界对湖南卫视的关注点聚焦到综艺上,但是,我们对新闻板块的努力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了一系列大片《绝对忠诚》《为了人民》《县委大院》《寻梦蒙达尔纪》等等, 从2015年至今湖南电视三度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最近这两年台里更是下了大力气,除了保持新闻板块传统,我们在综艺节目以及凸显社会责任的一些节目活动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包括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一直是我们的宣传项目。以往公益广告的做法是,拿到一个主题由总编室、动画工作室进行图解,效果不是太好。去年,我们开始思考怎么让它不流于形式,做得更精彩更深入人心,到达率更高,让观众更易接受。我们想,我们团队在行业都是一流的,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团队策划、执行完成公益广告呢?去年,台宣管部启动“青春扬‘益(第一季)”,召集全台力量比文案,由台里统一投入。有付出总会有收获,甚至有些惊喜,比如《年轻党员的朋友圈》《连接世界 扣近彼此》,获得了2018中国公益广告黄河奖金奖。全国6个金奖,我们斩获2个。前不久,广电总局公布了2017年度公益广告扶持项目,我们也入选了9个项目。它们在新媒体的传播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今年第二季24件作品也已经全部完成,质量更进一步。最近“精准扶贫协力同心”系列广告,一共9条,也是受此启发采取这样的方式。所有团队无论上星还是地面频道,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团队都可以比稿。一方面,作品择优、传播效果会很好;另一方面,这样的活动对我们团队特别是对年轻团队90、00后也是种教育。让刚入职的年轻人接触到宏大的,跟民生、跟党和政府政策密切相关的题材内容,难道不就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育、思想教育、党性教育?事实证明,效果还是很好的,两全其美。
《综艺报》:如何让这些節目入脑入心?春风化雨的关键是什么?
张华立:针对不同的用户、受众,用不同的声音、沟通方式,对方接受的程度就会提高。目前,芒果TV在国内位列视频媒体第四,尽管有追赶前三家视频网站的内生动力,但我们很清楚不能走他们的老路。除了经营发展模式不一样,内容上我们也不能走他们的路子,BAT大多是面向众多社会公司定制内容。作为党的视频新媒体阵地,我们表现出什么姿态、透露出什么样的信息很重要。今年以来,芒果TV先后投资了一系列主流新闻大片,比如《我爱你,中国》,两季的《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三季正在筹划中),最近准备投拍《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样的主流新闻大片在其他视频网站是前所未有的。
至于怎么落地,怎么春风化雨,这是芒果TV投资项目时就在考虑的问题。以往做这样的片子都是板着脸,从口号到口号,从概念到概念,落不了地,没人看。芒果TV是上市公司,用户是付费的,我们的面貌、语言方式、技巧的使用都要考虑新媒体特点,要考虑从观众到用户特点的变化。《我的青春在丝路》在新媒体的传播效果非常好,虽然是 “一带一路”主题的宏大叙事,但是,我们到每个国家每一处每一地采访的都是相对年轻的人,故事也是接地气,年轻人容易理解的,所以传播效果非常好,中宣部、广电总局多次给予肯定。明年5月将推出第三季。
今年7月芒果TV刚上市,大半年里投了多部这样的片子,显然不是从经济效益考虑,而是把社会效益,把中国共产党新媒体阵地的性质充分做足。当然,我们的实践过程也只是一种摸索、探索,相信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
《综艺报》:怎么看电视媒体的人才流失,如何“凝心聚力”?
张华立:一个事业一个平台做好做兴旺,做成千秋伟业,关键是人。毋庸讳言,过去几年传统电视媒体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很多平台已经空心化了,向社會公司定制内容,实际上社会公司的人才80%来自电视台。最近几年,湖南台也流失了一些人才,但不至于动摇我们的根本,湖南卫视目前还有30多个内容团队,根基还是非常稳固的。首先,湖南人可能“笨”一点,商品意识、市场意识不那么灵敏,我们后知后觉一点,相对忠诚度高一点。第二,我们内部形成了比较好的创新闭环,让大家有成就感。一定要让年轻人、让团队人才有成就感。报酬是次要的,月薪年薪是决定人才去留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关键条件,关键是要为人才提供有所作为的舞台。如果湖南卫视、芒果TV这样的新老媒体平台不断往上走,不断地让大家看到新的希望,人才是能留住的。对于年轻人来说,事业、个人抱负在这个平台能够合二为一,这是对他最大的吸引。第三,2014、2015年我们及时“砸锅卖铁”做了新媒体,这是让我们稳住基本盘的重要原因。愿意做新媒体的人,我们能够为他们提供新媒体平台。现在湖南卫视很多老编导也选择去芒果TV,台里都是鼓励的。当两个媒体齐头并进时,给人才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相对广阔的空间。最后是共同价值观,团队上上下下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很重要。大家能想到一块去,力量能使到一块去,工作有趣,和有趣的人一起工作,尽管很累但很开心,这样的文创单位对年轻人也是有吸引力的。
《综艺报》:除了为员工提供实现价值的舞台,成就感、获得感于激励机制上是如何体现的?
张华立:台里授予一线制片人、骨干编导的权限很大,他们提供的创意经过必要的“游戏规则”即可立项。《我的青春在丝路》就是新闻中心一个年轻普通编导的主意,先是她自己掏钱做了一个样片,提交后得到一致认可,最后由芒果TV投资完成。我们对年轻人创意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决策过程扁平化,频道、团队都有这样的决策权。
两年前开始,湖南卫视启动创新“飙”计划,前提是有容错试错机制。这是文创单位必须有的机制。我们平常做大量样片,大部分是上不了档的,上线的项目都是千锤百炼、过五关斩六将才确定下来的。
在投入机制、奖励机制方面,我们去年公益广告第一季,总投入近1000万元。这样的项目由台里直接投入,台里兜底,下面的二级单位没有经济压力,做得好、效果好还有台长嘉奖令等奖励。
我们最重要的奖是“大堂嘉奖”,对制作团队来讲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有时要几年才有一次。在广电大楼一楼的大堂,大家正式上班前快闪半小时,就像行为艺术一样,“今天对某某项目给予奖励”,接受奖励的单位、团队会设计出有趣的片花,展现节目,最值得期待的是获奖者的感言。
还有创新扶持资金,2010年至今每年800万元,主要鼓励、倡导、扶持主流宣传的项目。创新扶持每年3轮,3个月左右推进1次。这些项目本身有预算,台里的800万元扶持资金让二级单位没有后顾之忧。我们今年已经进行了3批创新方案的征集,在前期调研论证后提交给台编委会,一旦立项,这些项目就可以启动,其间由台宣管部进行过程跟踪,给项目执行方以创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