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以原创?

2018-10-26季平

当代美术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评判画作跨界

季平

1张增增 季平声之形互动灯光与音响装置2017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偏向于哪些方面?

季平(以下简称“季”):AI(人工智能)其实早就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使用的绝大部分APP,比如抖音、支付宝等,其实或多或少地都已经应用了AI的某个方向的功能。当代艺术中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也不再是新鲜事了。

当:从“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到今天,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各方面并影响着我们的行动。您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老师,有着艺术院校的教学经验,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您如何看待艺术与科技跨界合作这一趋势的必然性?

季:人工智能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扩展数据感知范围,这点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有着极大的助力。但是我认为,人工智能对于艺术领域产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生产能力的提高这么简单。

人工智能可以将人类知识体系抽象成规律和算法,能非常好地总结、模拟、重现,就像AlphaGo横扫人类棋手那样。但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离不开人的意识、思维、感知、情绪。由于个体不同,主观的选择不同,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有较多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对于这些元素,只能够模仿,而无法创造,至少目前无法创造。如果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可以说,一个可控的人工智能永远无法进行真正的艺术创作。

但是,人类就是这么的无法琢磨,我们的艺术评判体系很多时候也会做出让人吃惊的事情。我们团队有过一个项目,需要很多的装饰画。我们使用对抗神经网络,让人工智能学习足够数量的西方绘画,最后让人工智能生成新的画作,整个过程非常的糟心而不可控,像极了一场“玄学法事”。然后我把这些画作混入一堆今年美院的学生毕业作品中拿给朋友们评判,竟然还有很多人工智能生成的画作大受好评。这一刻,人工智能在进行艺术创作吗?我想,艺术的评判体制随着技术的发展应该也会有所改变。

作为媒体人,我很愿意把人工智能加入我的创作工具中。因为人工智能带来的想象空间最大。只要你控制好算法、有足够丰富的数据集,有足够强劲的计算能力,人工智能一定会带给你惊喜。

2玛莎·萝斯勒 & 黑特·史德耶尔战争游戏展览现场

当:您认为技术的介入对当代艺术的工作方法和面貌是否有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季:影响非常大。归根结底,技术介入艺术,是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和融合。从最开始微妙的对立,到妥协,到互相理解,最后到亲密合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一旦这种合作关系建立起来,将是创作团队强有力的武器和工具。它或许会构建起一个强大的创意和技术壁垒,从某方面来看,人工智能的生产力能给艺术创作带来无限可能。

从工作方法上来看,新技术更便捷、感知范围的扩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飞跃,能让艺术家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效率、精准和游刃有余。

当:您有多次与艺术团队合作的经验,您认为院校筹办艺术科技展览的挑战主要是哪些方面?

季:经费紧缺永远是一个问题,好的新媒体展览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到底什么是艺术科技展览?是不是装几个投影仪,弄几个传感器跟着观众动一动,就是新媒体展览了?新媒体艺术并不是炫技,技术的应用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解决艺术内部的问题中去,艺术家对新技术的好奇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也应该对技术本身做更多的思考和怀疑。

当:在您所见的科技与艺术跨界项目中,哪些是您印象较为深刻的?

季:谷歌艺术项目(Google Art Project)。这个项目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只是一个很棒的数字化博物馆,技术也不复杂。但是无论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还是基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评判,见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第一次产生了惊喜的感觉。

当:相比于国外艺术与科技的合作模式,国内目前有哪些特点和不足呢?

季:国外的艺术与科技合作,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合作,是两个高度发达的专业领域,从各自内在的进化出发,共同催生出的合作。而国内的合作方式比较随机,不管是从合作的规范化和成果的完成度来看都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但是乐观来看,跨界合作对于文化创新而言总是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当然,国内的艺术团队在技术上较为落后于国外。

3玛莎·萝斯勒 & 黑特·史德耶尔战争游戏展览现场

当:请谈谈您的技术团队最近在尝试的新项目。

季:我一直对投影的光的质感非常着迷,最近在试着做一些光和AI(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作品,虽然现在只是停留在探索阶段,但我相信会有意外的惊喜。

当:对准备尝试新媒介创作的青年艺术家你有什么建议吗?

季:按照以往对国内艺术圈的经验,区块链艺术不久应该会出现。人工智能艺术确实可以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好好发掘。但是这需要比做AR、VR之类更加硬核(hardcore)的技术团队,更多的时间成本、更复杂的设备、更多失败的可能以及艺术家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开阔的胸怀。青年艺术家应该多尝试离开安全区去寻找更好玩的创作方法。

猜你喜欢

评判画作跨界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跨界通平台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