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派:投资要以真实储蓄为基础

2018-10-25朱海就

南方周末 2018-10-25
关键词:储蓄信用粮食

朱海就

虚假的信用进入经济体系后会把各种价格扭曲了,比如借贷利率

储蓄是收入扣除消费后剩余的部分,当这部分储蓄拿去投资的时候,就会产生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相比之下,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刺激消费来增加就业和收入,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径。对此,奥地利学派认为,“并不是消费者的需求保障了收入的产生,而是收入中没有用于消费支出的那部分投资使得收入提高”。奥派认为能不能理解这个观点,是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经济学家的最好标准。

这里,所谓“真实的储蓄”是指有“真实财富”比如粮食为支撑的储蓄。与真实的储蓄相对的是“虚假信用”,它并没有真实财富为支撑,虚假的信用进入经济体系后会把各种价格扭曲了,比如借贷利率。这些信号的扭曲会误导企业家的行为。比如人为的低利率制造出消费者更愿意储蓄,社会有充足资源的假象。企业家在这个信号的误导下会进行大量的错误投资。

举个例子,荒岛上的鲁滨逊想多捕鱼,他要怎么做呢?他要制作有助于他多捕鱼的工具,如一艘独木舟。但在制造独木舟的时期,他不能捕鱼,他只能做制造独木舟这件事,但他还是要吃饭,怎么办?这时他需要在平时先储备一些粮食,比如野果和鱼等,在他制作独木舟的时候吃。所以,假如他储备了粮食,那么他是可以完成制造独木舟这个计划的。

在“通货膨胀”的情景下,鲁滨逊没有储备粮食,而是借钱买粮食。他以为他可以把独木舟生产出来卖掉,然后用所得把借的钱还掉。但是,等他完成独木舟,他发现独木舟根本卖不出去,这也使得他没法归还之前为了生产独木舟而承担的债务。

在生产活动尚未结束之时,他们发现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资源保证他们完成预定的计划。对此,奥派经济学家有一个“沙滩上建大楼的比喻”。概而言之,大量无中生有创造的货币进入经济,扭曲了价格,使企业家做出虚假的判断,产生错误的投资。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等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或需求不足的危机,而奥地利学派则认为经济危机是结构扭曲的危机。

利率的提升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利率的提升是因为银行不愿意以较低的利率给企业贷款了,因为银行发现企业的经营出现困难,以较低利率给企业贷款面临风险。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的又是信用扩张后,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扭曲,致使企业的产品难以出售所致。这个利率提升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信用收缩。

信用收缩使危机暴露出来,它是之前信用扩张的必然结果,而信用扩张又是政府垄断货币,中央银行为部分准备金的银行体系提供担保产生的。奥派认为,任何通过信用扩张而被放大的通货膨胀过程,迟早会被自发地、无情地扭转,并引发危机或经济衰退。这时所犯的错误投资会显现出来,大量的失业将会出现,错误的投资需要被清算和重新配置。

奥派认为在信用自由竞争的银行制度下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为什么呢?因为,假如银行大量发行信用媒介的话,那么它总是处于不稳定的地位。这种不稳定源于银行的声誉很容易受损,而银行最珍贵的资产是自己的信誉。假如银行大量发行信用媒介,那就增加了兑现的需求,所以银行是很难做到信用扩张的。换句话说,在这种制度下,有自动的机制制约银行信用扩张,使银行不敢滥发货币。所以,假如政府没有对银行业加以干涉,那么大规模的信用扩张是不会发生的。相反,假如银行是服务于政府财政目的的,那么这时信用扩张就容易发生。

通货膨胀还有财富分配效应,这也是被很多人忽视的。大部分人关心的是通货膨胀引起的价格变化,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通货膨胀产生的货币被谁拿走了,也即谁从通货膨胀中得到好处。一般而言,肯定是那些最早从银行获得信贷,或容易从银行获得信贷的人,是他们先拿到货币。通货膨胀产生的财富分配是隐蔽的,有句话叫“五鬼搬家”,通货膨胀隐蔽地把人们的财富偷走。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储蓄信用粮食
神秘的植物工厂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俄罗斯:存钱养老越早越好
储蓄方法面面观
失信商人的悲剧
信用消费有多爽?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
人生是一种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