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红旗渠建设的时代因素及当代价值

2018-10-25杨再喜

祖国 2018年19期
关键词:红旗渠启示建设

摘要:红旗渠的修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工程的奇迹,它的建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年轻干部想干事的激情,领导班子抢抓机遇的胆识,发动群众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派,及时纠正错误的务实态度以及清正廉洁的干净担当等都是重要的时代因素,并且这些因素在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给我们干事创业以启示。

关键词:红旗渠 建设 时代因素 启示

在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80万群众在县委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排除万难,用自己的双手,靠着铁锤和自制的炸药等劈开太行山,以重新安排河山的勇气,前后历时10年修建了长达1500公里的红旗渠,将山西省平顺县的漳河水引入林县,较好地解决了林县人民缺水的问题。现在看来,这是在不可能的时间和不可能的地方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伟大工程,也正如周总理所说,红旗渠堪称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工程的奇迹。那么是哪些因素促成了红旗渠这一伟大工程建设的成功,并且对于当今有何启示,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干部年轻,胸怀激情想干事

1954年杨贵就任林县县委书记时仅仅26岁,这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龄,而事实上,他在此之前就已经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洗礼和淇县五区区委书记、汤阴县县委宣传部长和安阳地委办公室副主任等多个岗位的锻炼。作为年轻干部,他敢想敢干,具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朝气和勇气。杨贵到任不久就带领林县人民大力兴修水渠,决心改变林县因缺水而致贫的问题。为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1958年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和鼓励。但1959年的大旱使林县的水渠大都已经干枯,已到了无水可取和可用的状态,于是把目光投向了背靠北面的山西平顺的漳河水,以杨贵为班长的县委班子针对当时林县的现状提出了“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壮丽口号,开始了开天辟地和惊天动地的红旗渠建设工作。试想,当时的县委书记如果是一个老成持重,甚至老气横秋的人,我想他在这样伟大的工程面前是可能瞻前顾后和患得患失的,是不可能具有这种无惧无畏的斗志和精神的。环视今天,我们党更加注重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为了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在2018年6月份,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强调把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項基础性工程。

二、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好干事

机遇就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多种因素的偶然结合,也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修建红旗渠在当时的条件下,就是具备了多种机遇:当时全国人民都在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大搞水利建设,这是时代的大背景;林县人缺水的现状已经威胁到百姓的生存,所以对于水的渴求以获得生存的愿望这是最大的共识;杨贵书记在林县已经搞了许多水利建设,积累了经验,并且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和肯定,进一步树立了信心;河南省委、山西省委、平顺县委领导与林县的紧密关系和这些领导对曾经进行革命和战斗之地林县的坚定支持等都是当时修建红旗渠的有利机遇。这也为红旗渠的修建获得了人心,赢得了资源,所以林县县委抓住了这一机遇。诚如县委书记杨贵所言,虽然当时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认为条件还不成熟。现在想来,如果等条件都成熟了再来修渠,可能由于缺水问题的暂时解决而导致百姓也不支持了,也可能由于山西省委和平顺县委等领导的人事更换而缺少外在的资源了。正如杨贵书记所说:“当时如果错过这个机遇就干不成了。”诚然,古今中外,许多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大多强调机遇的重要性。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单位莫不如此。

三、发动群众,战天斗地干大事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是大自然的改造者。上世纪从1960年开始直至1969年,林县80万人民在林县县委的带领下,在太行山的山腰上,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建成了“人工天河”,在长达1500公里渠道上,经过十年时间凿通了“青年洞”等200多个隧洞,削平了1250座山头,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林县人民战天斗地、改天换地、惊天动地的豪迈气慨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奉献牺牲”的红旗渠精神同样也在昭示着我们。红旗渠开工建设时期,刚刚也是三年自然灾害之时,当时全县的家底就是300万元储备金,可苦难没有吓到热情澎湃的林县群众。修渠没有工具,他们自己带;没有石灰、水泥和炸药,他们选拔能工巧匠自己建起石灰厂、水泥厂和炸药厂,发明新的技术,提高产量,较好地解决了生产所需要的物质资料。民工没有住处,他们就露天打铺,或者挖窑洞、垒石庵,以地为席,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据统计,红旗渠总投资1.2亿元,而县里自筹资金就达了7878万元。毫无疑问,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80万林县人民的倾力支持和奉献牺牲。其中牺牲的人员就达80余人,有60多岁的老者,也有十多岁的少年。在修建的过程中,涌现了李改云、张买江、任羊成等杰出代表。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无限的。这也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能够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苦难,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四、实事求是,知错就改不误事

我们谁也不能否认,林县县委在开始建设红旗渠的时候,还有很多方面还没有考虑成熟,甚至是错误的,施工的难度和时间也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期。开工当初,认为“上7万人,每人1米,2月初动工,大干3个月,5月1日就能通水。”开工后不久才发现4万民工在漫长的水渠线上同时开工,存在着领导不得力、技术指导不到位、工程质量不能保障、施工进度远远达不到预期等问题,出现了人员疲惫和信心动摇的情况。这些问题使工程面临着夭折的危险,导致河南省委领导在考察红旗渠的建设工地后,也表示了担忧,说:“杨贵啊,我支持你修渠,但没想到你是这样修渠,如果工程不能完工你怎么办?”但杨贵书记没有畏惧,他在考察红旗渠修建的过程中,发现如果全线施工,不仅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有可能使工程中途夭折。于是,他同县委研究,改变施工策略,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修好一段渠,就引通一段水,让老百姓看到眼前实惠,享受到利益,并且在修好第二段后,没有继续修建工程难度最大的第三段,而是集中力量修建第四段,使整个红旗渠变成了一个可以完成也必须完成的工程。当然,领导也意识到如果仅仅靠喊口号和一时的热情,工作的动力是不可能持久的。如果要常年累月的坚持工作而不松懈,就必须还有多种激励的措施,于是采取了评选劳动模范和保送读大学等措施。针对林县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所出现的困惑、失误与之所产生的挫败感,以及所采取的态度,也给我们以启示。在2018年的5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就提出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把干部在工作推进中的因缺乏经验,先行先使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别开来,要建立纠错容错的机制。

五、心系百姓,无私无畏敢干事

“公生明,廉生威”,红旗渠修建历时十年,耗费资金巨大,可是能做到每一笔账目都有据可查,做到了没有一次贪污行为的发生,整个工地上没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子,领导干部用几块布撑起来,就成了浩大工程的指挥部。所有这些完全可以在廉政史上大书一笔。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究其本质而言,这一事件的意义丝毫不亚于红旗渠本身。在当时,干部和群众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我想是因为大家把红旗渠的修建当成了自家的事情,是为自己和家人谋福,自己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因此根本就不可能有贪污的想法,当然就更不会有这样的行为。在今天,我想一个单位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能够把自己的命运与单位的命运紧密相连,就可以无所畏惧和心无旁骛地做好工作,就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

(作者简介:杨再喜,博士学历,湖南科技学院,教授职称,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猜你喜欢

红旗渠启示建设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用红旗渠精神教育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