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用语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

2018-10-25程婷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10期

【摘要】中英语码转换现象在目前的网络社交中已经非常普遍,很多人在微博、QQ等社交APP上聊天时常常使用中英混搭的聊天方式,比如,“我不care”、“我很good”等。随着这种现象的普及,语言研究者开始对这种交流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说话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使用中英转换的原因。

【关键词】网络用语;中英语码;转换现象

【作者简介】程婷,遵义医学院。

现如今,网络用语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人更愿意使用社交软件与人交流,这样的话,说话双方因为看不到彼此就不会有约束,说起话来更加随意,轻松。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多,人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网络上开始出现中英混搭的聊天方式。这种语言方式遵循了語言适应性原则,本文通过举出一些中英语码转换的例子对中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

一、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的产生来源于互联网,以互联网的应用为前提,网络用语得以发展。网络语言分为三类:一是专业术语,即只会在网络上面出现的,只与网络有关的语言。二是网络特别用语,指只在网络交流中或者网络使用中出现的词语。三是人们在微博,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上使用的词语和符号。之所以将网络语言与人们平时所说的语言区分开来,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第一,网络用语较为随意。网络上的聊天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聊天不同,在社交软件上,因为交流双方并不能见到对方,说起话来比较轻松。第二,网络用语较为轻松,诙谐。交流双方为了能够将聊天进行下去,并且能够使交流双方保持愉快的心情,就要找一些能够引起对方兴趣的话题,并且交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一些较为轻松诙谐的词汇。第三,广大的网友在社交软件上交流可以使用表情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说话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种表达方式往往不够准确,接收者可能不能真正理解说话者的意思。而在社交软件上,通过表情符号的使用能够清楚地表达说话者的观点。

二、语码转换

语码是指相对于另外一种符号而独立存在的符号系统,语码的范围很广,它可以是指任何一种语言,也可以是指任何一种符号。语码转换就是指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外一种语言。例如,“你out了”就是一种语码转换现象,这是中文和英文之间的来回转换,说话者通过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来对某件事情进行描述或者评论。那么如何把这个网络用语用在实际生活中?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当你看到你的朋友穿着很老土,你就可以说:“你穿着实在太土了,你out了。”

三、举例说明中英文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

互联网的使用者在逐年增加,随着大量的用户不断加入,网络用语不断增多。近年来,网络中出现了很多中英文之间的语码转换的现象。

1.网络用语中“Hold住”的使用。“Hold住”起源于台湾省的一个综艺节目中,在节目中,一位表演者多次使用这一词汇。她在表演中多次说道,“整个场面我Hold住”。在这里,“Hold住”就是保持住,能应付的来的意思。就是说整个场面我能应付的来,不会出错。“Hold住”不仅仅只有这一个方面的意思,它还有很多的意思。第一,“Hold住”有小心点,当心点的意思,例如,某个人在从事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另一个人在旁边提醒他,“这好危险的,你Hold住啊”,意思就是你小心一点。第二,“Hold住”有加油的意思,例如,在进行长跑比赛时,会有人对你说,“Hold住!”,这里就是加油的意思。第三,“Hold住”具有保持某种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意思,例如,在打电话时,对方要求你拿笔记下一些东西,你就可以说,“你先Hold住,我找支笔来记”,这里就是让对方保持住打电话的状态,不要挂断的意思。第四,“Hold住”具有抓住,逮住的意思,例如,一个小偷即将要逃跑,你对大家伙说,“Hold住他!”,这里就是抓住他的意思。

2.网络用语中call与中文混搭的使用现象。Call一词是打电话的意思,比如,两个人约好了一起踢足球,其中一个人说,“I will call you after I come to the soccer ground.”。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到了足球场之后,我就会给你打电话。近年来随着我国网友与外国网友的交流越来越多,Call在中文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Call我”就是打电话给我,例如,“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随时call我”,这里就是有事随时打我电话的意思。另外还有一个与Call有关的中英文混搭使用现象——打call。“打call”一词起源于日本文化,刚偶像开演唱会或者举行粉丝见面会时,在下面拿着荧光棒呐喊助威,就是在为这位明星“打call”,这里就是应援的意思。随着“打call”在中国的流行,它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引申为更深层次的意思。人们经常会在社交软件上看到为某人“打call”,就是人们所说的为某人打广告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打call”不仅仅只是为某位自己喜欢的明星应援,包括自己的亲戚朋友都可以为他们“打call”,比如,自己的朋友要参加歌唱比赛,去现场为其加油鼓劲,就可以说为她“打call”。

四、网络用语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如今,许多网友越来越热衷于中英文混搭的聊天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于语言的逐渐顺应。语言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在时代背景下做出的顺应语言发展的说话行为。说话者在交流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的选择一些能够使自己说话更加准确。

1.中英语码转换现象遵循“经济原则”。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做事情越来越讲究效率,凡事都遵循“经济原则”,与人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情况下,当人们用纯中文的语言进行交流时,说话者往往会觉得很麻烦,听起来也非常繁琐。当使用中英文混搭的说话方式时,能够节约说话者的时间。很多人在说话时往往有意或者无意的选择更省力的语言,尤其是在交友软件中,对话双方往往靠输入法打字输入自己想说的话。当说话者想要表达一件事情时,如果采用中英语码转换方式,将会节省说话者很多的时间。例如,很多外国网友经常会说,“LOL!”。这是一个缩写词汇,意思是laughing out loud。就是哈哈大笑的意思。通过缩写的方式,能够使语言更加简单明了,节约时间。在中英语码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写作业ing”意思是“我正在写作业中”。“ing”代表什么事情正在进行中的意思,通过“ing”的使用能够减少很多的时间,比如“做饭ing”、“网购ing”等。

2.中英文语码转换能够准确表达说话者的意思。在中文的表述中,有时说话者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觉得用哪一个词都不是很贴切,其原因是每个中文词汇都有其准确的意思。而在英语词汇中,很多单词的意思都很模糊,很多动词,形容词都可以引申为很多意思,适用于很多地方。通过中英文的转码使用,说话者可以非常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例如,前面提到的“Hold住”,它的意思是非常广泛的,适用于非常多的语句中,说话者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经常使用“Hold住”这个词汇,不仅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节约很多的时间。

3.很多青少年追求“求异”心理。虽然现在上网的人数在逐渐增多,但上网的主体仍然是广大的青少年。青少年处于一个勇于创新勇于创造的年龄阶段,而且目前我国已经实现教育事业的普及,大多数的青少年都会英语这门语言。与他人在社交软件上交流时,由于求异心理,内心希望自己与他人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特点,然后就会在聊天过程中加入一些英语单词。比如,“今天玩得很happy,你呢?”等,这些英语单词的加入会让青少年觉得新奇,因此,这种中英文混搭的交流形式逐渐的在网络中进行传播。

五、结束语

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使全世界人们的交流越来越紧密,地球逐渐形成一个村落。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网友可能会因为各自文化的不同交流起来有所困难,通过中英文语码转换的使用,有利于各国文化的融合,促进国际之间的交流。同时,网络用语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体现了“经济原则”,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输入时间。另一方面,中英文的语码转换的使用使得说话者能够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陈菲,王斌.网络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J].英语广场,2017(10): 56-58.

[2]于晓欣,刘爱军.汉英语码转换在网络用语中的使用及功能分析[J].海外英语,2017(02):215-216.

[3]程迎新.论网络流行语中中英文混合语的语码转换现象[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27(06):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