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专业大学生有氧耐力现状研究

2018-10-25刘璐

祖国 2018年19期
关键词:舞蹈专业研究

摘要:有氧耐力是舞者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身体机能。本论文采用一口气接一口气法,通过跑台对舞蹈专业大学生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舞蹈专业大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与非耐力运动员相当,但尚未达到专业所需要求。其中,中国古典舞专业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高于芭蕾舞专业学生,女生的有氧耐力水平高于男生。

关键词:有氧耐力 舞蹈专业 研究

有氧耐力是机体进行长时间持续运动的能力,它能保证舞者在长时间的持续运动中依然具备高水平的动作质量;能够促进舞者的灵敏、协调等专业素质的发展;能够预防舞蹈损伤。有氧耐力是舞者必备的重要身体机能。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是影响有氧耐力的主要指标。最大摄氧量(VO2max)是人体在进行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极限时,每分钟摄取的氧量,反映了人体摄入氧的能力。乳酸阈(LT)是当人体运动达到一定强度后,机体由有氧向无氧代谢转变,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拐点,反应了人体利用氧的能力。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对北京舞蹈学院本科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专业的部分师生进行访谈调查,然后随机抽取两专业一年级学生38人(中国古典舞专业:男10人、女9人,芭蕾舞专业:男9人、女10人)进行实验,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一)结果与分析

舞蹈专业男生体型偏瘦,体重、胸围等与VO2max相关的指标较小,故VO2max无优势,但受舞蹈训练影响,LT较高,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较普通男生强。女生的VO2max主要受体脂影响,体脂越高,血液粘滞性越强,不利于氧的运输和利用,舞蹈专业女生的体脂含量显著低于普通女生,加之舞蹈训练对LT的影响导致舞蹈专业女生的有氧耐力显著高于普通女生。

舞蹈訓练的运动强度基本保持在心率150~170b/min,技巧练习时会达到心率180b/min[],属有无氧混合运动。同时,舞蹈组合的时长一般不超过3分钟,未达到提高有氧耐力所需的持续时间。因此舞蹈专业学生的有氧耐力与非耐力运动员相当,显著低于耐力运动员。

(二)专业特征

中国古典舞专业学生的VO2max为2.945±0.63 L/min,48.42±6.52 ml/kg·min;LT-%VO2max(无氧阈的氧利用率)为75.41±10.53%。芭蕾舞专业学生的VO2max为2.664±0.58 L/min,47.84±5.28 ml/kg·min,LT-%VO2max为70.37±10.25%。两专业学生的摄氧能力无差异,但中国古典舞专业学生利用氧的能力更强。这一结果与专业选材及训练方式有关。

目前我国舞蹈专业选材时不考核VO2max,加之该指标遗传度较高,训练可改变幅度小,故两专业学生的摄氧能力相当。LT受训练影响的程度较大,长期的LT强度训练可有效提高机体利用氧的能力。芭蕾舞基训中,从扶把至小跳的运动强度均低于LT2,只有中跳和大跳保持在高于LT。LT强度的训练时间有限,不足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利用氧的能力。中国古典舞基训是以芭蕾舞训练为基础并融合了武术的训练,平均强度较芭蕾舞大,处于LT强度的训练时间更长,所以中国古典舞专业学生利用氧的能力优于芭蕾舞专业学生。

(三)性别特征

舞蹈专业男生的VO2max为3.352±0.30L/min,52.26±3.40 ml/kg·min,LT-%VO2max为71.78±10.66%。舞蹈专业女生的VO2max为2.257±0.23 L/min,44.00±4.80ml/kg·min,LT-%VO2max为73.83±10.62%。

由于男生的体型较女生高大,故男生自然摄入氧的能力强于女生。但参考我国13~19岁青少年的VO2max等级评价表可见,舞蹈专业男生的VO2max等级为优秀,女生则为最佳,男生等级低于女生。同时,舞蹈专业男女生的VO2max相差15.81%,远小于普通男女生之间30%~31%的差距。加之舞蹈专业男女生利用氧的能力相当。综上,舞蹈专业男生的有氧耐力水平低于女生。

(四)舞蹈专业大学生的有氧耐力现状

通过对北京舞蹈学院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访谈以及课堂和演出观测发现,舞蹈专业大学生在群舞中一般没有体力不支的表现,但在独舞和双人舞中则会出现因体力不支导致肌肉乏力颤抖、动作变形等问题。同时,不少学生在课堂训练中会表现出疲劳出现时间早、训练后疲劳程度深、次日疲劳恢复状况不佳。在比赛、演出及前期排练阶段,训练负荷相对日常训练大幅增加后,学生因体力透支导致动作变形甚至损伤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说明我国舞蹈专业大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尚未达到专业需求。

舞蹈专业大学生有氧耐力不足与舞蹈训练不够完善有关。舞蹈训练应包括课堂训练和课外辅助训练两部分。但目前课外辅助训练在我国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学生的各项能力都通过课堂训练发展。而舞者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众多,很难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全面、充足的训练。

同时,舞蹈专业固有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发展有氧耐力。提高有氧耐力需要训练具有持续性,而舞蹈课堂训练是典型的间歇运动[]。因此,舞蹈课堂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有氧耐力,却不足以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此外,课前热身不足也限制了舞蹈专业大学生有氧耐力发展。是否热身并不影响训练时舞者消耗的能量总量,但热身可以增加训练时有氧代谢的比例,降低无氧代谢的比例。故课前热身可以延长训练中有氧运动的持续时间,进而提高有氧耐力。目前我国舞蹈专业的课前热身时间较短,热身内容缺乏对呼吸循环系统的活动,因此,进入正式训练后,呼吸循环系统的活性不能被及时调动,从而导致机体的有氧能力受到影响。

二、结论与建议

我国舞蹈专业大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与非耐力运动员相当,中国古典舞专业学生的水平略高于芭蕾舞专业学生,女生的水平高于男生。由于舞蹈课堂训练无法有效提高有氧耐力,课外又缺乏针对性辅助训练,加之课前热身不足,导致舞蹈专业大学生的有氧耐力还未达到应有水平。

对此有两点建议1.舞蹈专业大学生的有氧耐力有待加强,在课外采用无氧阈强度训练法最具可行性与有效性。2.有氧耐力是舞者必备的基本身体能力,因此,舞蹈专业应在招生选材及日常训练中加强相关监测以促进舞蹈训练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陈吉棣.舞蹈演员能量代谢的研究[J].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84,(10).

[2]温柔.芭蕾舞基训中血乳酸、血尿素变化的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4).

(作者简介:刘璐,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舞蹈学。)

猜你喜欢

舞蹈专业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浅析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培养与就业
当前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及反思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