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综合保障 推动审计信息化创新发展

2018-10-25张黎

中国经贸 2018年18期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

张黎

【摘 要】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况,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为了便利。审计是保障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监督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一项重要手段,所以强化综合保障,推动审计信息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强化综合保障,推动审计信息化创新策略,旨在增强审计的科学性。

【关键词】综合保障;审计;信息化

审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改进传统审计方法,提升现代审计工作效率。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对财务行政活动符合有关政策、制度规定发挥重要的保证作用。然而,我国审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但仍然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为了强化综合保障,下面就审计信息化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一、在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审计工作带来了挑战。其中,具体表现在下列3个方面:

1.缺乏完整的审计计划管理数据库

由于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完成一项审计任务的时候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部分审计工作人员在处理一项审计任务的过程中还会着手进行其他审计任务,这样在同时接手众多审计任务的时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审计对财务行政活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起保证作用,甚至出现审计工作混乱的局面。如果尚未构建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数据库,且未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审计任务,则会导致审计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审计的实效性。

2.审计业务组织管理不完善

通过全面分析当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审计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尚未合理的结合起来。因此,在各项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部分审计任务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审计方法,各项审计工作模式难以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从而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水平。

3.审计审理工作缺乏信息化指导

当前在开展审计审理工作结束之后,通常采用的是时候资料审计的方法,这种管理模式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上却缺乏科学的信息化指导方法,尚未合理的将信息化手段落实到审计管理工作中。这样不但浪费了审计的时间,又难易较好的把握各个审计任务之间的关系,频繁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强化综合保障,推动审计信息化创新途径

1.科学安排,上下联动,为审计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

作为审计单位的领导成员,应全面分析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工作思路,并针对实际情况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1)强化组织领导,突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为了有效增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便需要充分认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合理的将审计信息化建设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同时,审计单位可以局长为组长,各个科室的负责人则作为组员建设领导小组,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审计信息化发展工作规划方案。通过强化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岗位目标,适当增加分值比重,强化审计考核力度,充分调动起审计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信息化保障水平

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计算机软硬件建设是基础所在。尤其是各个地区审计单位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开源节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筹措,创建了安全高效的办公网络,真正实现了上级与下级政府网的互联互通,促使“审计网、政务网、三联网”信息安全交互,从而为审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引导沟通联系,掌握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

审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干部的积极参与,所以需要认真学习落实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将审计信息化的工作思路和做法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积极寻求各级领导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支持。同时,领导应该尽量多深入到基层指导工作,委派技术骨干参与业务培训,充分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给予审计单位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

2.创新审计信息化建设模式,制定科学的审计管理目标

创新审计信息化建设模式,其关键是构建系统完善的审计数据库系统。要想真正做好一件工作,便必须制定科学的计划,而审计工作也是如此。通过建设完整、科学的审计计划数据库系统,并将各个审计项目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能够促进审计分析、审计检查、审计调整和审计报告更加顺利的开展。这样充分利用完整的审计计划数据库,采用高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审计工作,有利于最大限度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审计整改也可以视为审计审理工作,也就是对已经完成的审计工作进行统筹整理,找出其中存在问题的地方,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审计目标。这样通过创新信息技术开展审计工作,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审计审理数据系统,及时更新审计工作。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强化审计信息化管理,优化审计成果,从而更好的实现审计管理目标,最大限度减少资源的堆积,有效提升审计成果的利用实效性。

3.增强审计能力,降低审计风险

为了有效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便需要采取多元化策略降低审计职业风险,对财政、金融与保险、公共投资、政府行政部门、公营企业及公债等进行审计,科学应对审计环境发生的变化,有效增强审计指挥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审计实施是开展各项审计工作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时期,所以最大限度降低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风险,增强审计能力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审计过程是保证审计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整合,能够更好的完成审计任务。尤其是在通过全方面多层次开展审计工作之后,则能够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有效保证审计工作的水平。

4.健全审计信息化建设制度,规范审计操作

当前审计信息化建设尚且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一边总结、一边提炼,逐步构建起具有特色的审计信息化机制。首先,应该全面落实“三定方案”,逐步在整个区域内部的机构改革过程中落实三定方案,从而为落实计算机审计、设置岗位和配备人员提供重要的依据;其次,明确“三条规定”。明确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开展多项计算机审计项目,编制1个计算机审计方法,明确各个审计项目的责任人和名称,并将其合理的纳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内进行全面統一管理;最后,强化制度建设。为了全面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便需要大范围进行审计法制宣传,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算机审计工作制度》,规范计算机审计内容、程序、管理和安全保密措施,以便为落实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逐步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审计长效机制。

5.注重审计信息化建设实践,为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提供技术保障

强化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真正实现计算机审计代替手工审计,这也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难点所在。通过贯彻落实“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和务求实效”的指导方针,采取“三步走”的工作方法,有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实效性。首先,坚持试点先行。通过选取小项目进行做实验,并使用手工进行审计,从而将纸质资料合理的转化为计算机语言,以“先人工,后机器”的办法,促使审计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熟悉计算机审计的工作流程和关键关节;其次,坚持双轨运行。作为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全面了解计算机审计环节,并直接在电脑中进行审计,采用手工查对不熟悉和不掌握的审计环节,再直接导入审计软件,从而将多项数据进行上报;最后,采用平滑切换的方式。在全面掌握了计算机审计技术之后,可直接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

总之,在我国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步凸显出来,所以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审计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审计信息化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文晖, 刘国常.对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财会月刊, 2017(17):95-100.

[2]丘君.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7):122-12

[3]陈智斌. 湖北审计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发展思考[J]. 审计月刊, 2017(1):4-8.

[4]林秋菊. 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7(1).

猜你喜欢

审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