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的”放矢 循“题”渐进 让孩子享受解题的乐趣

2018-10-25张铭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有效性

张铭

摘 要: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与基本途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上得生动有趣,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抽象思维能力。而对于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理解能力不足,分析说理能力不强,自主探究能力不够,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也成了他们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绊脚石。针对这边学生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要在“师生共同完成、指导帮助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的过程中彰显其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应用题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185-02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开展审题、分析、操作、推理、交流、解题、反思等活动,提高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数学素养。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即使是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不一定能够掌握其解法。条件一多,就会张冠李戴,题目一改,就会无从着手,学生会依据近日所学知识来不假思索的完成解题。针对这些情况,笔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课题,在日常教学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探索。

1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培养解题能力

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实际问题的已知信息、数量关系、文字插图、隐含条件等不能正确理解,读题经常是将题目匆匆地扫视一遍,然后根据近日所学知识、凭借大概印象或是已有解题经验开始做题。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题,做错题,往往是不理解题意造成的。所以,让学生形成细致而有序的审题习惯,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

在平常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求学生先指读题目两遍,通过认真、仔细的审题,学生能弄清楚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具体做法:一是动笔,审题时用笔划出或圈出一些重点词、字、句,弄清楚已知条件、隐含条件、要求问题;二是复述,审题时让学生讲述题目说的什么事情?经过如何?结果怎样?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题意;三是画图,审题时让学生通过画示意图、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四是思考,审题时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去思考求出的问题和从问题出发去寻求需要的条件,使解题思路清晰、明了。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边读题边思考,养成了科学的审题习惯,培养了解题能力。

2 帮助学生训练灵活的数量关系,挖掘解题思路

低年级学生,分析和说理的能力不强,无法正确和熟练地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是指已知量与已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分析、灵活找出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中心环节。要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叙述数量关系中进行对比,把实际问题中的情节语言转换成数学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转化成数学式子,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拓展解题思路,做到思维有方向,结题有依据。

例如,教学“大数、小数、相差数”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后,设计如下对比练习:

(1)果园有36棵桃树,桃树比梨树多4棵,梨树有多少棵?

(2)果园有36棵桃树,桃树比梨树少4棵,梨树有多少棵?

(3)果园有36棵桃树,梨树比桃树多4棵,梨树有多少棵?

(4)果园有36棵桃树,梨树比桃树少4棵,梨树有多少棵?

(5)果园有36棵梨树,梨树比桃树少4棵,桃树有多少棵?

(6)果园有36棵梨树,梨树比桃树多4棵,桃树有多少棵?

(7)果园有36棵梨树,桃树比梨树多4棵,桃树有多少棵?

(8)果园有36棵梨树,桃树比梨树少4棵,桃树有多少棵?

看似简单的八道题,要想这边的孩子全做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学时让学生借助学具,明确三个量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分析方法、数量关系、解题思路,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这样的教学,不仅灵活地训练了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而且避免了学生仅凭题中某些字词臆断和盲目地选择算法,发展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挖掘正确的方法步骤,探索解题方法

低年级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当实际问题中的已知信息较多或是相互穿插,学生就束手无策。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灵活、正确的分析方法,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任务。教学时,要扎实、有效地训练“从条件出发想能求的问题,从问题出发找需要的条件”这两种基本的解题方法,明确其区别与联系,理顺思路,有理有据地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步骤。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如下的解题方法训练:

小明买3本《故事大王》用了12元。照这样计算,买5本《故事大王》需要多少元钱?32元可以买几本《故事大王》?

(1)训练学生合理地分析处理信息。

3本——12元 ( )本——( )元

( )本——?元 ( )本——( )元

(2)训练学生完整地描述解题思路。

想:根据_________和________,求出________;再根据________和________,求出________。

想:要求________,需要知道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条件;要求________,需要知道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条件。

通过这样的“说”, 辅以教师的点拨,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解题方法。长此以往地训练,学生在整理中发现,在交流中明理,在解题中感悟,自主探究学习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角落。

4 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反思评价,检验解题过程

低年级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制约,不善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无法检验明显的錯误。教学中,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外,还要开展有效的自我评价,错的反馈纠正,对了强化巩固;还要组织有效的他人评价,通过评价他人的解题方法,形成自己对问题的明确见解;还要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反思解题思路的合理性、解题策略的灵活性和解题方法的正确性。

例如,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后,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一段公路长72米,沿着这条公路的一边植树,每隔6米植一棵树(两头都要种),一共要植多少棵树?

初读题目后,学生凭借正在学习的笔算除法知识,马上列出了算式72÷6=12(棵)。这时教师不作评价,而是提出要求:同桌合作,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检验解题方法是否正确。不一会儿,有学生说:不是12棵,应该是12+1=13棵。教师还是不作评价,设疑:仔细观察你们画的示意图,思考为什么要加1呢?学生继续反思,明确了:在路的开始一头先植1棵,然后隔6米再植了1棵,这样植下去,到路的结束一头正好又植1棵,所以要用72÷6+1=13(棵)来计算。

完成解题后,要进行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我们既要完成“怎样解答”,还要明确“为什么这样解答”,更要知道“这样解答正确吗、合理吗”,要对解题方法和解题结果进行反省,要对同类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推广,成为以后学习解决问题的工具。

养成审题习惯是前提,训练数量关系是基础,挖掘解题方法是重点,合理反思评价是关键,我们要从基础抓起,有“的”放矢,循“题”渐进,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提高其教学实效,发挥其重要功能,让孩子经历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发现成功解决问题的价值,达到解决问题能力和知识技能共同进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苏鸿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广西教育,2015年17期.

[2] 钱国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高效教学浅谈[J].新课程(小学),2015年10期.

[3] 温小丽.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模式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02期.

猜你喜欢

应用题小学有效性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