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2018-10-25邹玉涵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翻译实践信息化教学

【摘要】信息化融入课堂课堂,已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模式。它不仅在某些方面改进了传统课堂的弊端,也为现在职业英语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本文立足高职专业英语教育,以信息化为着落点,从整体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出发,探析如何信息化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翻译实践能力服务。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翻译实践;TBL

【作者简介】邹玉涵(1993-),女,汉族,江西鹰潭人,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人文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引言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一直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其整个培养过程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主动适应、积极融入,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现代化。而对于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来说,其极强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学会利用信息化教学,用以辅助实际课堂教学,以此提升整体课堂效果,有效完善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

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情分析

1.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专业要求。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学生在经过180-220学时的学习之后,能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集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教育部,2003:3)对于翻译部分,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完成中等偏下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口头翻译,涉及内容一般包括一般性商贸活动接待、洽谈、日常文化交流等,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原文含义,并使其译文达意。英语翻译课程在高职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计划中,通常被安排在学生在校的最后几个学期,紧密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英语书面和口头翻译能力。

2.当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存在的问题。就实际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整体较弱,大多数学生语法基础薄弱,词汇量较小,缺乏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经过2-3个学期的专业学习之后,大部分学生在词汇、语法、阅读和文化储备方面虽有提升,但在接触到翻译学习后,仍在准确理解英语材料、正确分析中文材料上均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经常出现错译、漏译的情况。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专注度稍差,很大一部分对枯燥的语言知识讲解感到提不起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平常的基础教学中必须积极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合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能力,最终达到基本要求中针对翻译所提出的目标。

二、翻译课堂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手段的选择

1.翻译课堂教学模式。翻译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在课程整体授课过程中发挥极大的学生主体地位,配合教师引导指令,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实现翻译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任务导向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 TBL)能够很好的契合翻译的实践性特征,使得学生在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分析任务完成情况等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能力,满足学生在翻译学习中的实践需求。因此,在教学模式选择上,本文试从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任务导向型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2.翻译课堂信息化教学手段选择。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出现了许多为实现信息化教学服务的网络平台。在众多信息化平台中,能够很好的服务于英语翻译教学、学习的信息化平台不在少数。通过实际教学过程的摸索、尝试,作者选择了三个平台作为课堂信息化教学的依托平台,它们是:课堂派,微信,蓝墨云班课。本文教学设计将结合这三大平台的使用,旨在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课堂派是一款高效在线课堂管理平台,可在网页和手机微信同时登陆,提供便捷的班级管理、作业在线批改、成绩汇总分析、课件分享、在线讨论等服务。对于翻译课堂而言,教师收集學生翻译实践练习、检查笔译、口译任务完成情况,在以往往往需要逐个检查,耗费大量的时间。课堂派能够帮助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收集全体学生的翻译练习,实现线上、线下的师生、生生互评。同时,课堂派的资源管理功能,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源分享平台,实现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完成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衔接。

蓝墨云班课,作为课堂管理平台,与课堂派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高度的课堂互动性,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作品分享、计时答题等互动教学活动。即刻反馈,即刻点评。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课堂趣味性的高低和课堂参与度的高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是否能在课堂中学有所得,而以任务为导向、融入课堂互动,既能保证教师对课堂拥有一定的控制,也能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参与兴趣和积极完成任务的心理。

三、信息化手段融入下的翻译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探索

作者选取“产品说明书”翻译单元作为案例单元,探索如何更好地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翻译教学的全过程。

1.信息化平台资源管理和线上互动实现课前准备。每一个翻译单元教学的开始是早于课堂上课铃声响起的,教师需要提前和学生做好足够的沟通,才能保证任务的提前布置、课堂设计环节的完整。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提前把需要学生阅读、搜集和准备的资料上传至课堂派资料库平台,并在班级微信群中通知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布置。

以“产品说明书”单元为例,一方面,学生需要分组搜集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产品说明书,并拍照以小组作业的形式将所搜集的照片上传至课堂派平台。此外,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几类课堂重难点说明书的中英文版本,上传至课堂派资料库,通知学生分析产品说明书的所属类别及语言风格。这两个任务的布置,使得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先于课堂教学的学习,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可顺利导入课堂翻译教学。另一方面,在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前任务之后,教师需要对各个学生小组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汇总,对应进入“食品类”、“化工类”等类别,为在课堂中对小组任务进行评价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派平台上对小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计入学生平时成绩,最终将数据纳入期末综合成绩,以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2.以任务为导向实现课中师生互动。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本堂课程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并在课堂开始之时发布任务,确保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并在最后感到学有所得。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随着任务的推进,由部分讲解、完成到整体的形成,需要学生高度的参与。教师可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上众多的互动环节,明确的了解到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环节的完成情况,并在结合整体情况,调整授课进度。

在完成“产品说明书”的翻译任务过程中,教师需要使学生明确产品说明书的类别、内容构成、语言特征、翻译技巧和常用词汇翻译积累,才能最终使学生具有翻译产品说明书的综合能力。

以产品说明书的类别为例,在这类知识性讲授的环节时,教师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中的活动环节,添加“头脑风暴”或者“答疑讨论”活动,发起讨论,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自主生成中。再以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为例,在明确产品说明书不同类别之后,而不同类别的产品说明书所对应的翻译技巧也是各有不同。这部分的内容应以实践为主,只有通过句子、篇章翻译实践才能深化翻译技巧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因此,在这一部分,教师可借助蓝墨云班课课堂活动中的测试环节,安排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手机上完成相应的选择、填空和句子互译题,结合教师的随堂讲解,让学生在了解的翻译技巧的基础之上,掌握每一种产品说明书的翻译能力。

3.衔接课堂教学完成课后翻译实践巩固。课堂结束的并不意味着教师授课的结束,课堂的45/90分钟的时间对于翻译能力的形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大量的翻译练习才能加以形成、鞏固。在下课之后,教师需要借助信息化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并进行逐个批改、评阅,才算是一个单元的学习的完结。

课堂派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收集、批阅学生作业的平台。教师应在课后,将每一类的产品说明书翻译任务发布在课堂派的班级作业平台上,并且开启作业查重功能,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翻译任务。在收集到学生翻译作业之后,教师可在平台上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对于任务完成质量高的学生可予以加分,不合格的、查重率高的学生作业则可打回并要求学生重新完成。

四、结论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中,信息化的渗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学效果。本文探析了利用信息化平台,沿用以任务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如何能够使得翻译课堂教学任务得以良好的完成,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实际翻译能力,更好地为将来服务于岗位职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松.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9(21):564-596.

[2]王京平.谈翻译教学的任务与目标[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4:116.

[3]张莉.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改革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14,6.

[4]张平.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0-52.

[5]周正杰.高职实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5):113-114.

猜你喜欢

翻译实践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