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网络直播打赏保护探讨
2018-10-25刁生富蔡士栋
刁生富 蔡士栋
[摘 要] 中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天价打赏事件频发;种类繁多,打赏上瘾;打赏亚文化负面影响大;诱导性打赏影响大,已演化成为一个新的急需研究和治理的社会问题。中小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独特的成长环境、粉丝效应的驱动、政府监管的缺失和网络直播平台对商业利益的过度追求等,是导致中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的主要原因,需借助家庭、学校、政府和网络平台四方合力进行有效治理。
[关键词] 网络直播;打赏;中小学生
近几年,我国网络直播发展迅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92亿,较2016年增长26.5%,预计2019年用户规模将接近5亿。同时,网络直播中的打赏主播功能深受中小学生的追捧,并引发了新的急需研究和治理的社会问题。
一、中小学生参与网络直播打赏问题严重
1.数额巨大,天价打赏事件频发
所谓“打赏”,指的是互联网用户对于网上发布、传播的原创内容(包括文章、图片、视频等)进行直接的金钱或虚拟商品奖励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新兴的、非强制的付费鼓励模式。不同于其他的网络消费,网络直播中,中小学生参与打赏的情况十分普遍,且打赏数额较大,天价打赏事件频发。首先,中小学生已成为网络直播打赏的主力军。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易受到网络新鲜事物影响,且对事物缺乏理性判断,中小学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空间,成为直播打赏的主力军。其次,打赏数额和本年龄段的经济能力严重不符,父母是重要资金来源。上海一个13岁女孩,用妈妈的手机给喜欢的主播打赏,两个月花了25万;内蒙古16岁男孩沉迷网络直播,两个月花掉29万元。这样的直播打赏“惨案”数不胜数、防不胜防。用父母血汗钱甚至紧急用钱来打赏网络主播,对家庭的影响不可估量。最后,大额打赏事件经常出现,涉及全国各地和不同经济层次的家庭。一方面,天价打赏事件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和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都有出现;另一方面,参与打赏的中小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既有比较优越的,也不缺乏经济困难家庭。
2.种类繁多,打赏上瘾
中国传媒大学王晓红教授认为:“直播内容本身已直接成为被消费的对象。生活化的直播场景,也给用户的付费行为增加了更多的亲密感、趣味感和连接感。”网络直播中新鲜的内容对中小学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也使其打赏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首先,游戏打赏较为集中。直播者通过发布时下流行的网络游戏如王者荣耀、荒野求生等的精彩操作来吸引中小学生参与打赏。一方面,一些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他们渴望在游戏世界里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当他们遇上“知音”时就愿意花钱。另一方面,不成熟的心理导致他们认为打赏是一种时尚,毕竟他们的名字可以出现在屏幕上。其次,道具打赏突出。新颖的网络直播表演如网红美女舞蹈表演、萌妹子才艺展示、各种可爱的小动作、小鲜肉流行歌曲重现等直播内容都在刺激着中小学生的消费欲望,也有直播者会要求打赏道具才可以观看相应层次表演。再次,女性打赏吸引力大。一般而言,大多数网络直播者都是美女。不管容颜、身材还是服装、直播时的动作甚至说话的声音都对中小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最后,生活化的直播场景增加了更多的亲密感、趣味感和连接感,打消了中小学生的打赏顾虑。直播者通过生活场景再现,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吸引中小学生打赏。
3.打赏亚文化负面影响大
直播打赏亚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全方面和多角度的。首先,打赏内容娱乐化、低俗化,不利于中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网络平台的直播内容多为游戏、美女卖萌聊天、各种娱乐式缺乏正能量的表演,对中小学生的成长无益。其次,崇拜打赏助长中小学生的攀比心理,不利于中小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形成。在网络直播打赏热潮推动下,单纯的点赞已很难表达中小学生对直播者的喜爱之情。点赞视为认可,打赏才是喜欢。同时,很多平台还设置了富有意义的数字如520、1314、666等诱导中小学生参与打赏。直播者也经常会送出鼓励词语来中小学生参与打赏,使他们心理和精神上都能得到满足。最后,为赢得更多的打赏利益,还存在直播平台跨越法律底线宣传亚健康文化的问题,部分直播平台涉及黄、赌、毒等违法内容的宣传,严重地腐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4.诱导性打赏影响大
英国社会心理学家玛罗理·沃伯认为,“越不用花脑筋、越刺激的内容,越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和欣赏。这几乎是收视行为的一项铁律。”首先,从一定程度而言,对某个主播的某种行为进行打赏,可以体现中小学生对这种行为的渴望、认同。直播中诸多人对这种行为进行打赏,可能让中小学生觉得这种行为是值得追捧的,毕竟直播中那么多人都打赏。其次,网络直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错误引导、歪曲价值观等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中小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最后,诱导性打赏容易暴露个人隐私信息。中小学生在打赏中容易透露个人真实姓名、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单位等一些重要的隐私信息,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二、中小学生热衷网络直播打赏原因分析
1.不成熟的心理
马斯洛认为,人和动物都具有积极探索环境的需要,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心,对神秘的、未知的、不可预测的事物心驰神往。中小学生热衷网络直播打赏和不成熟的心理密切相关。一方面,窥视心理使他们对网络直播产生了极强的兴趣感和新奇感,刺激着他们的打赏欲望。相比虚拟的网络游戏,网络直播带有极强的现实感。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网络直播对生活场景的再现,各种流行文化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間的限制,直播内容也更趋于生活化、艺术化,独特的网络直播氛围使中小学生自愿消费欣赏。另一方面,好奇心驱使中小学生接触网络直播。对直播者、直播内容充满好奇,希望缩短和直播者的距离,近距离接触网络主播。还有,直播内容不但精彩,而且是中小学生所向往的但基于社会规则、学校家庭教育限制,很少接触到的潮流文化。直播打赏能满足他们对新鲜和流行文化的渴望。
2.独特的成长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中小学生独特的成长环境让网络直播打赏有了市场。首先,独特的网络环境。现在的中小学生都可以说是“网络原住民”——他们都对各种电子产品爱不释手,日常生活频繁接触网络且习惯享受网络世界带来的无限乐趣。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小学生自然不会对网络直播陌生。其次,特殊的“缺爱”。与极其丰富的物质条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比较缺爱,网络直播能给他们爱的归属感、认同感,使他们乐于打赏。首先,随着生存成本的日益提升,迫于生活压力,越来越多的工薪一族父母忙于工作事业,很少能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中小学生就会通过观看网络直播的方式来消磨时间。其次,参与网络直播打赏,直播者也会送出“么么哒、你好帅”等鼓励性词语,这些正是中小学生所缺乏的。再次,压力宣泄的需要。时下的中小学生身负沉重的学业压力,网络直播娱乐化的特点可以缓解压力,相比花点钱,他们还是乐意的。最后,张扬个性、紧跟潮流需要。中小学生参与网络直播打赏的行为可以视为他们追求个性表达、追赶流行文化的一种表现,是对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3.粉丝效应驱动
打赏已经成为大众表达对草根偶像的崇拜的一种特别方式。不同于其他群体,中小学生更喜欢追星,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不强,其打赏行为容易受到其他粉丝的影响。首先,点赞只是认可,打赏才是喜欢。在这种网络潮流的影响下,中小学生习惯通过打赏来表达自己对直播者的喜欢。同时,很多直播平台还设置了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金额刺激中小学生参与打赏。而且打赏金额越多越能体现对直播者喜爱。其次,粉丝效应具有强烈的盲目性、追随性。很多时候,中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并不是自身想打赏,而是其他粉丝都打赏了,要是自己不打赏的话显得没面子。最后,直播者利用粉丝效应唆使中小学生参与打赏。在同一个直播平台上,当有人打赏时,直播者往往会附上一些带有诱导性的话语鼓励其他中小学生打赏。
4.其他因素
政府管理缺失和网络直播平台过于追求商业利益也是中小学生盲目参与网络直播打赏的重要因素。
就政府管理而言,首先,政府管理者对网络直播的利弊缺乏正确的衡量,存在管理盲区、管理效率低下。对什么样的内容、以哪种形式直播、要遵循什么原则等,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管理难度大。其次,政府对网络直播管理滞后性明显、时效性不佳。比起其他媒介,网络直播平臺更容易发生“直播事件”。无论是网络平台本身,还是政府职能部门如公安、网信办等,对于直播内容的监控和监管手段都不够有效。再次,缺乏专门针对网络直播平台经营行为监管的规范,如对网络直播打赏的具体金额、如何维护打赏人的利益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最后,网络直播门槛设置较低、对从事直播者的信息核查不到位等也是导致直播内容鱼龙混杂、直播者盲目追求利益的重要原因。
就网络直播平台而言,首先,网络直播平台过于追求利益、商业色彩浓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直播平台也会大规模宣传网络直播文化,来刺激中小学生的网络打赏欲望。大多数主播都是女性,女性主播更具有传染力,是网络直播的催化剂。其次,直播内容较为世俗化、娱乐化、大众化,能够引起中小学生观看兴趣。最后,部分直播平台造虚弄假,虚报观看群众数量吸引中小学生参与。有时几百人观看的直播,报出来的数字却是成千上万人。
三、网络直播打赏中小学生保护对策
中小学生参与打赏网络主播的问题较为严重,不仅关乎每个家庭而且关乎国家和社会,涉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正确“三观”的形成。因此,需借助家庭、学校、政府和平台四方合力进行有效治理。
1.家庭方面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的启蒙者,引导中小学生理性看待网络直播,杜绝盲目打赏,家庭可从以下五点做起。一是妥善保管好重要财产信息包括银行卡密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密码,设置消费金额上限。对中小学生可能掌握的财产信息,家长要树立风险意识。二是从日常的小事抓起,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中小学生作为没有收入能力的群体,其消费支出主要来源于父母。因此,中小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金钱额度需和其能力相符,而且要让中小学生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三是给中小学生合理的期望值,适当给孩子减压。很多时候中小学生参与网络直播打赏并不是真正想打赏,而是内心压力的一种宣泄。四是父母需要兼顾工作和孩子的关系,工作固然重要,但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更重要。要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多陪孩子各种亲子活动来增进感情。五是在互联网时代,父母一定要多关注中小学生上网做了什么,并适时地给予引导,防止中小学生沉迷网络。
2.学校方面
学校肩负着培育中小学生的神圣使命,中小学生网络直播打赏问题突出,学校也有责任。首先,课程设置需紧贴科技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及时普及流行网络科技的利弊,增强中小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鼓励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以网络直播打赏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和相关文学作品竞赛等活动,让中小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网络直播打赏。再次,邀请有影响力的网络专业人士到校开展讲座,借助实际案例,剖析网络直播打赏给家庭带来的巨大危害。最后,在关注整体的基础上对特殊个体给予重点关照,对沉迷网络的中小学生,学校应告知其家长,提前打预防针。
3.政府方面
直播是所有媒体直播中最具有感染力的一种形式,直播内容也是最难管控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行业在设立之初都会推出相应的规定去约束从业者。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完善相关网络法规,加强对网络直播的管理和监管力度。一方面,为天价打赏追回提供法律依据。这一点政府制定规则时可与相关利益平台协商,借鉴京东、天猫等网购平台的制度,支持网络打赏金额七天甚至更长时间无条件全部退还。可以让家长知道中小学生参与网络直播打赏,不至于金钱去向不明。另一方面,及时整理存在暴力、色情等严重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直播行为。其次,对存在数据造假的网络直播平台进行天价惩罚,让企图利用数据造假吸引中小学生打赏的平台付出沉重代价。再次,提高网络直播平台直播者的准入门槛,提高网络直播者的素质。最后,中小学生属于法律保护特殊的对象,由于其心理的不成熟,难免做出超出实际的行为,政府对网络直播设立管理时应重点考虑中小学生。
4.平台自律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任性而为,网民应在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允许的范围内享受自由表达的权利。首先,平台要自觉树立责任意识。平台传播的内容势必会对社会、个人产生影响,平台应多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其次,建立平台诚信机制,定时开展最佳、最美、最有价值网络直播评选活动。让缺乏信用、传播负能量内容的平台无立足之地。再次,平台间建立监督机制。平台间可以互相监督,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最后,发挥互联网行业协会的管理作用。明确网络直播平台所必须遵循的价值导向,及时通过约谈相关直播平台公司解决存在的问题,为网络直播者培训创造一定条件,提高直播者素质。
参考文献:
[1]牛禄青.重塑直播生态:监管、调整与创新[J].新经济导刊,2017(11):24-28.
[2]钱一彬,吴姗.网络直播靠什么为未来“打赏”[N].人民日报,2017-4-13(14).
[3]彭锦.网络直播热潮下的冷思考[J].电视研究,2016(9):50-52.
[4]刘肖.超越表象:对“娱乐至死”命题的批判性思考[J].新闻界,2007(4):37-40.
[5]王霜奉.网络打赏表达爱的进阶方式[J].上海信息化,2016(9):79-80.
[6]裴桐.探析国内网络直播平台伦理失范问题[J].新闻研究导刊,2016(16):342-343.
[7]钟绪君,王燕荣.浅析网络直播火爆的原因[J].东南传媒,2016(9):88-89.
[8]张旻.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记者,2016(5):64-65.
[9]刘朝祥.网络直播行业发展问题及其对策[J].新闻世界,2016(14):42-44.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经济管理与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