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之馆本探究

2018-10-25江淑轶

祖国 2018年19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博物馆青少年

江淑轶

摘要: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阐述以及对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分析,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博物馆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期准备和实施形式方面加以归纳和探索,提出可行性方法和观点。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博物馆 青少年 馆本

爱国主义是每个公民对国家都应具有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表现为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有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青少年肩负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意识形态和对国家的情感是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主体,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直接且较为单一,而进行社会教育的实施体则丰富多样,更趋于复杂。目前在社会教育中,对爱国主义教育起最直接作用的就是博物馆。《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总则中第三条明确表示“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可见我国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博物馆的办馆宗旨。有些博物馆展示的内容本身就紧密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如伟人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而有些博物馆从其名称或展品展项设计来看,虽侧重知识的教授(如科技馆、昆虫馆等),但也肩负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

本文立足于博物馆,结合笔者自身工作,探讨针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做的前期准备及可行方法。

一、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要进行针对青少年的教育,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这一时期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独立性和社会性[1]。

(一)其独立性表现在青少年已经不是一味地接收老师、父母等给予的知识或思想的灌输,而是开始自我认识,通过对自我情感、情绪、能力等的内在观察,思考自己的人生和价值,对事物也逐渐产生两面性的批判认识。

(二)其社会性表现在他们的关注点不仅局限在与校园或家庭相关的事物上,而是对社会或热点问题更加关注。青少年时期本是认知的黄金时期,随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身处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每天有各种的新闻和热点充斥在他们身边,交叠更新,使其耳濡目染,让他们比以往的青少年人更快速地剥离象牙塔,接触社会。伴随着社会性的发展,青少年的兴趣爱好的选择也日益增多,许多人伴随一生能坚持长久的喜好都在这一时期萌芽或形成。

综上看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对知识的理解和汲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自我的认识开始步入主导地位,会不断探寻自身与他人、与环境及与世界的关联,形成一定评价,这种评价为日后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打下牢固的基础。在这一时期,他们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也会衍生出新的视角去观察判断,所以博物馆教育从业者要深入地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在保持原有优良教育方式的同时,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发挥博物馆的优势和特长,在青少年这一人生的特殊阶段将爱国主义的思想或直接或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其三观的形成。

二、博物馆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期准备

(一)博物馆在设计规划时需将青少年受众考虑其中

一个优秀的博物馆,在其筹备建馆之前,会对本博物馆的办馆的宗旨、开馆目的、社会教育意义等做详细的思考和论述,根据其宗旨对展品展项的陈列有相应的设计和规划,最终使观众参观感受达到设计期望。如果此博物馆的参观受众中部分乃至大部分为青少年,则在博物馆设计建造之初就应将青少年受众实实在在地考虑进设计之中。如博物馆的展示阐释要偏重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或关注点,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求知的欲望等。

(二)博物馆的设计规划时要将爱国主义教育需求考虑在内

要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博物馆根据自身特点规划建造特定的教育空间,以适用于特定的教育仪式。对于伟人纪念馆、烈士陵园、党史教育基地等博物馆来说自然处处带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元素。但对于如科技馆、昆虫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不能显而易见的博物馆,则可在场地条件充分的情况下,配备国旗旗杆和适合升旗仪式的广场;若没有足够的场地条件,可根据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在细节上配合或融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设计,如百家思想、名人名言、传统文化等,设计融入时应与展馆的主题融合相依,让青少年在博物馆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体会到我们民族的历史与沧桑、坚强与伟大,体会到我国人民几千年来的奋斗历程和智慧结晶,并为现今我国的发展感到由衷的自豪。

(三)做好青少年受众的特点分析和教育原则规划

博物馆开放期间,要想对青少年做更好地爱国主义教育和知识传递都需要充分地对这一年龄层的人有所研究和了解,只有充分了解青少年的特点,才能针对青少年设计出好的展览形式和教育活动。

三、博物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我国现有的博物馆对于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已经积累了许多的优良经验,有最传统的以语言、文字为介质的讲解和参观,有爱国主义仪式教育,还有丰富多样的活动教育。基于对现有形式的总结提炼以及新形式的思考,可将青少年爱国主义的馆本教育形式归纳如下:

(一)“走进来”的教育:

1.講解

讲解是博物馆教育形式的基础,讲解员面对面与观众接触,通过语言将展览陈述的内容、主旨总结归纳,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率地了解展览内容、精神和思想,最快速的理清展览脉络。现今讲解不应是单单是背诵固定的讲解词,对于任何观众都进行机械式平铺直述的讲解,而应是对于不同的观众实行分众化讲解。

以宋庆龄陵园为例,对于有一定年龄与阅历、对近代史有一定了解的观众,他们对历史的细节更富有兴趣,在参观过程中会针对某一展品展项提出问题,这就需要讲解人员平时不断对有关展览内容深入与扩展地学习,力求做到问不倒。宋庆龄陵园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平时有大量的中小学生进园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对于这些对历史了解不多或兴趣不足的青少年学生,在讲解时就需要有所侧重,多讲能吸引他们,易引其触动、发其深思的历史故事,在语言运用上应使用他们能易于理解的话语。宋庆龄纪念馆中有一展项为幻影成像《广州脱险》,在给青少年观众播放前,可先做故事背景阐述,使其在观看影片时更易于产生同理心,在影片播出后,可根据青少年的反应对影片内容做适当提问以巩固历史知识点,加深其印象;对于宋庆龄纪念馆中“国民伤兵医院”和“三毛乐园会”等部分内容,可讲述小故事,多描述当时士兵抗击日本侵略时的艰苦或街头流浪儿童的不幸,激发青少年的同情心,以对宋庆龄所做的实事及崇高精神由衷地产生敬仰之情;对于“一碗饭运动”等内容,可以衍生多讲述当时宋庆龄发起这项运动后,人民群众响应的热烈情况,让青少年切实体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克难关的优良品质。

要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就要不断的研究和细化讲解内容,不断地探索和融入增强爱国情愫的元素,这也是新时代对讲解人员提出的紧迫要求。

2.讲座

博物馆要加深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与学校联动,有针对性的面向青少年举行讲座。主讲人可以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学者,也可以是学校老师,亦可以是本馆从事研究或讲解等的工作人员,讲解内容需以本馆陈展内容为基础,有选择、有重点地展开,并将历史文化、优良传统、民族精神融会其中,让青少年潜移默化地接收爱国主义教育。

3.仪式教育

仪式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宋庆龄陵园现有的针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仪式就包括升国旗仪式、祭扫仪式、入团入队仪式等。通过严肃、庄重的仪式,让青少年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自强。要加强仪式教育的浸染可增加仪式教育中的各种环节,如在升旗仪式前讲述国旗的故事,升旗后请学生、家长或各行各业精英代表进行演讲演说、朗诵、故事分享等,或进行优秀学生表彰等环节,使仪式教育内容丰富多样,庄严又不失枯燥。

4.活动教育

近年随着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人们业余休闲活动也越发多彩,博物馆应与时俱进,开发出既结合本馆爱国主义主题又能吸引受众的活动。如宋庆龄陵园结合青少年动手做的兴趣,开发出“宋宋小课堂”教育活动,制作有关宋庆龄故事、绘画作品、近代历史事件或民俗传统的手工制品,在满足青少年DIY爱好的同时,进行本馆陈展内容和爱国主义的熏陶教育,近年已有一定的影响力,受到观众的好评。再如每年六一前夕,结合宋庆龄关爱儿童、愿小树苗健康成长的期盼,在宋庆龄陵园纪念广场上都会举行“相约在宋庆龄的旗帜下”常态主题活动,近年更是运用大型儿童剧、按手印、签名、写寄语等新颖形式,增强青少年对宋庆龄的了解和崇敬,增进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望。

5.参观任务单

博物馆是青少年接收社会教育、补充校外知识的实施主体,要完善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就要求博物馆对青少年有关国家历史、文化等知识进行校外补充,参观任务单就是能直接发挥补充教学作用的事物。博物馆可根据陈展内容,针对不同的受众设计参观任务,可以包括设计作答题目、写留言、征文等各种形式。宋庆龄陵园近年为了满足青少年的参观教育需求,针对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设计出了《宋庆龄陵园探索图》和《寻访宋庆龄陵园研学手册》,让青少年选择不同的任务,领取相应的图册,带着问题探寻陵园外场和纪念馆,最后完成任务图册,获得相应的纪念品,同时学到了知识,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6.发展青少年志愿者

志愿者一直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好地服务社会的有效补充力量,许多场馆都有专门的志愿者招募、培训、组织和服务工作模块,社会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已成为博物馆服务补充的稳固力量,近年上海市教委等又推出《关于加强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以发展高中生志愿服务,并作为学业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后推出初中生志愿服务也指日可待。这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其实是极为利好的,暂不考虑青少年志愿者对公众的服务质量,若能在培训他们的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使其自身受教的同时对其同学、家人起到良好地影响,则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

(二)“走出去”的教育

1.巡展和宣讲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局限于等待受众上门或仅在馆内开展,而要想方设法将宣传做出去,扩大影响力。目前“走出去”的教育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所认可和实行,其中最为常用的便是巡展和宣讲。

巡展即博物馆根据自身的陈展内容,选择部分深入展开,制作成规模较小、便于携带和移动的或单一或系列的展板,到本馆之外的受众更多更广的地方进行巡回展出,以扩大宣传。如宋庆龄陵园近年围绕宋庆龄的事迹和精神,结合当年的大事件或重要纪念日,策划、设计和制作了如《宋庆龄与香港的不解之缘》、《愿小树苗健康成长》、《宋庆龄与中福会的小故事》等巡展,在地铁站、火车站、中小学校、社区街道或其他合作园馆等地展出,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宣讲即诵读讲解或对众宣传讲述,旨在通过讲述特定的故事宣传特定的精神或思想。近年,宋庆龄陵园的宣教人员带着宋庆龄或名人的故事走巡了许多的街道和学校,向居民和学子们介绍陵园概况、宋庆龄的崇高品质和精神以及名人事迹,受到了一致地好评。

若要使巡展和宣讲更深入地结合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应深挖青少年感兴趣的知识内容,结合生动易懂的历史事件作巡展内容,提高去中小学校园的巡展频次;也应提高宣讲时的多媒体运用水平,豐富宣讲内容与形式,由青少年的关注点切入吸引其意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最终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

2.馆校合作

博物馆是青少年课外的主要知识来源渠道,现今衡量学生文化水平的标准越来越偏向于其对综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中小学校会经常组织学生对博物馆的参观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而对博物馆来说,也应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及互动,从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中挑出与青少年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切入,设计开发与学校教学大纲相关的补充内容,将博物馆作为知识填充的第二课堂,先送课进校园,再吸引学校或学生来馆参观深入了解。

3.馆馆协作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博物馆有许多,要想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做的更好,需要馆际之间不断地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或借鉴优良的方式方法加以运用;或馆际间共同策划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或互相进行巡展巡讲扩大宣传。每所博物馆都有自身的优势、特色和受众,馆与馆之间可借助互相的优势,资源共享,更好更有效地达成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4.充分运用自媒体和媒介的力量

在当今信息时代,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在青少年的身边,对青少年起到的影响也错综复杂,要让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应多宣传正能量信息,遇到不良的事件也应反思原因,积极寻找预防和补救的方法,以提高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对国家的自信心。博物馆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优势,挖掘和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通过自媒体发布等手段和广大媒介的力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熏陶。要多推送陈展的相关历史知识或内容,多策划和发布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活动公告,对实事大事做正能量地分析评论和宣传,扩大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影响力。若每个博物馆都能司其职、尽其责,充分发挥媒介的爱国主义宣传作用,则是为青少年形成良好信息环境的一大助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馆本形式丰富多样,但使其行之有效的根基是博物馆真正了解什么是爱国。爱国就是正视国家的历史、了解国家的现状、热爱国家的文化;爱国就是对民族有自尊,对国家有自信;爱国就是能看清和接受国家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为国家今后的建设和强大有意愿做出努力和奉献。青少年肩负着祖国的未来,要使他们更充分、更深刻地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历经劫难却又生生不息的历史,了解现阶段国家日益强大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了解并热爱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并能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博物馆就要不断探究和丰富爱国主义新的教育形式,让当代的青少年振奋民族精神,激励他们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注释:

[1]屠薇君:《把握青少年心理特征 促进道德境界的升华》,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美)路易丝·埃姆斯 等.你的13-14岁孩子[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管理处(或简称宋庆龄陵园管理处)。)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博物馆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博物馆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露天博物馆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