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这样“古句新用”

2018-10-25王树人

党史文苑 2018年10期
关键词:雄鸡贾谊李贺

王树人

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和军事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文学家。毛泽东喜欢文学,尤其是中国文学,终生保持着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毛泽东不但文学素养极高,而且在讲话、讲演和写诗文时经常“古为今用”,且又恰到好处。毛泽东是把中国古典诗文当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做塑造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材料,当做现代中国人不可缺少的文化营养来看待的。现简述几则毛泽东“古句新用”的事例,来再现伟人风采。

改用一句诗:1935年10月,毛泽东写了一首《念奴娇·昆仑》的词。词曰:“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词前作者的原注是:“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冰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玉龙:纯白色的龙,比喻经夏积雪不消的雪山;飞起玉龙:形容雪山像白色的龙在高空飞舞;三百万:(不是实数)形容其多,说明昆仑山积雪面积之广大、雪峰之多。飞起玉龙三百万:这里是说夏日登岷山(昆仑山的分支)远望,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蜿蜒不绝,好像无数的白色的龙正在高空中满天飞舞。作者原注中的“前人”,指北宋张元。张元句,始见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原作“战死玉龙三十万,败鳞风卷满天飞”。以后有关记载渐有出入。南宋魏庆之辑《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条作“战退(旧时通行本作“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似为作者原注所据。“当年孙行者过此”,是当地居民传说《西游记》里的故事。

借用一句诗:1949年4月,毛泽东写了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其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是借用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传说三国时期魏主曹睿想求长生不老之方,听说汉武帝建柏梁台,上立铜人,手捧承露盘,接三更北斗所降之水,名叫天浆,用美玉为屑,调和服用,可以返老还童。曹睿就派人到长安去拆铜人,移往洛阳。拆时只见铜人潸然泪下。唐代李贺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金铜仙人辞汉歌》。其中有“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本来是说“天如果有感情,见着因辞别汉宫而哭泣的铜人,也要因感伤而衰老”。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中借用了李贺的诗句,意思是说,中国已经被蒋介石统治了22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天要是有感情的话,也不能忍受这样的痛苦,而要感到衰老。全国人民盼望人民解放军从速进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改造一句诗:1950年10月,毛泽东写了一首《浣溪纱·和柳亚子先生》的词。词曰:“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词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一句,源于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的“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是用“雄鸡一声天下白”来比喻自己的政治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毛泽东在《浣溪纱·和柳亚子先生》中把“雄鸡一声天下白”改造为“一唱雄鸡天下白”,很形象地描绘出新中国的诞生,就好像一轮朝阳在东方升起照耀了全世界,告诉全世界的人们中国的黑暗过去了,光明终于到来。人们从上阕所感受到的压抑情绪,至此豁然开朗。一轮朝阳冲破黑夜喷薄而出,冉冉上升,象征着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对中国革命胜利的艺术概括,是人民获得解放的热情欢呼。

引用半句话:1956年6月,毛泽东写了一首《水调歌头·游泳》的词。词中借用了《论语·子罕》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半句,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里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在河边发出感叹:流逝去了的就像这河里的水一样啊,日夜不停!毛泽东在词中写自己在长江里游泳时,深切地感到时光的消逝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所以必须珍惜光阴,搞好革命建设,因而想起了孔子的这句话,并在词中引用了半句。

化用一句诗:1961年,毛泽东写了一首《七律·答友人》的诗。诗曰:“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诗的意思是: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两名妃子乘着微风翩翩下山。青青的竹枝上闪烁着泪光,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湖南)朗照着清晨的光辉。此诗中的“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一句,是化用了唐代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一句。我:毛泽东自称;欲:想要;因之:凭借这些景象;梦:想象;寥廓:空间,包括时间和空间,这里指辽远的地方;芙蓉国:古时候湖南的异称。李白诗中的“吴越”,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那句诗的意思是: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毛泽东以“寥廓”代“吴越”,境界更为扩大,随着这寥廓苍茫的晨景,诗人似乎真的梦回到他芙蓉盛开、朝霞满天的家乡。这是把想象推广到广阔的范围。

改了一个字:1964年,毛泽东所写的《七绝·贾谊》中,首句就借用了唐代李商隐《七绝·贾生》的次句。毛泽东的首句“贾生才调世无伦”,仅将李商隐的次句变动一字,即把“更”改为“世”。毛泽东的《七绝·贾谊》是:“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李商隐的《七绝·贾生》是:“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公元前200年至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时称“贾生”,西汉政治家、政论家。少有博学能文之誉,初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迁为太中大夫。好议论国家大事。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建议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并力主抗击匈奴的政策。汉文帝想任命他为公卿,因遭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贬为长沙太傅。贾谊被贬后,渡湘江时有感于屈原忠而见疏,作《吊屈原赋》,因以自喻。后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身为梁怀王太傅的贾谊深为哀伤和自责,说自己“为博无状”,以致忧郁自伤,不久去世。诗中的“才调”指才气、才能;世:世上;“无伦”:无比,没有人可以比得上。

责任编辑 / 陈 洪

猜你喜欢

雄鸡贾谊李贺
李贺呕心沥血谱华章
鬼才李贺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李贺的诗不合逻辑?(上)
漫画
雄鸡和鸿雁
雄鸡和鸿雁
怀才不遇的贾谊
诗鬼李贺
雄鸡唱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