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多了肚子鼓,跟“鼓”字的字形有什么关系呢

2018-10-25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鲁庄公琴瑟士气

如今,碰到了喜庆的事,人们都会兴高采烈、敲锣打鼓,表达愉悦的心情。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鼓”字的来历和它的文化内涵。

在甲骨文当中,“鼓”是一个象形字,左边中间的部分是一面鼓的形状,鼓形的上面是一个装饰物品,下面是鼓座,是放鼓的地方。而右边的部分的字形,表示的是一个人手拿鼓槌在击鼓。

金文的“鼓”字基本承续了甲骨文的字形。小篆的“鼓”字更加线条化和规整化了。《说文解字》中说:“鼓,郭也,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从壴,支象其手击之也。”意思是说,声音是从那个皮革裹住的物件中传出来的打击乐器,称为“鼓”,所以“鼓”的本义就是一种能发声的打击乐器。

在远古时期,鼓被人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狩猎征战活动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的,古文献中所说的“鼓琴瑟”就是在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

有观点认为,最早的鼓,应该是由远古的先民们所使用的陶罐、陶盆等生活用具所演化而来。甘肃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陶鼓证明了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有了陶鼓的制造。陶鼓又稱土鼓,是用陶土烧制成鼓框,再蒙上动物的皮革做成的。

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且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我国古代有一个曹刿论战的故事,说的是公元前684年,齐国发兵攻打鲁国,曹刿主动请缨,迎战齐军,两军对阵于鲁的长勺。齐国将领鲍叔牙轻视鲁军,下令击鼓进军。鲁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说:“不可。”齐国人擂了三次鼓以后,曹刿说:“可以了。”这时鲁军战鼓擂响,同时下令冲杀,鲁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出去,杀得齐军全线崩溃,落荒而逃。鲁庄公就问曹刿什么原因,曹刿说:“战斗,打的是勇气,擂第一次鼓时,是能够很好地鼓舞士气,到第二次擂鼓时士气就衰弱了,到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就基本耗尽了。当敌方的士气耗尽,我方士气正好充盈,所以能够战胜他们。”后来人们就用“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事情做完。

“鼓”除了指打击乐器这个本义之外,还引申出了其他的一些含义。由于打鼓发出的声音激越雄壮,可以激励人心,所以鼓具有“鼓动”“鼓励”“鼓舞”等引申义。“鼓”还具有“煽动”的引申义,比如“摇唇鼓舌”“鼓噪”。我国古代的鼓大多数都是粗腰筒形状,因此人们会借用鼓的形状来表示身体充溢、鼓胀,比如吃了太多的饭,肚子都鼓起来了。

鼓的释义

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东西。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4.用风箱等扇(风)。5.发动;振奋。6.凸起;胀大。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

猜你喜欢

鲁庄公琴瑟士气
东野稷驾马车
鲁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
无题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A team that transcends generations
琴瑟(新韵)
冷热
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士气”说探微
肉食者“非”鄙
当前环境下如何凝聚行业人心和提振士气
景年琴瑟,兰华流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