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朋友圈:“往来有白丁”
2018-10-25刘诚龙
刘诚龙
苏轼在京都,多半出入王楼公馆,偶尔进出秦楼楚馆,与百姓是比较远的。后来被贬到边陲,当权的政敌对他有“三不”禁令:“不得食官粮,不得住官舍,不得签公事。”公务员小区进不了,国家粮吃不了,只能住棚户区。
同样是被贬,刘禹锡自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苏轼却不走这种“高端”路线,他的朋友圈是“往来有白丁”。街头卖钥匙串的,村头摇拨浪鼓的,山上打柴的,湖里打鱼的,东坡先生都喊来,坐在一起“摆龙门阵”。
苏轼是真心地跟“白丁”们聊天的,“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意思就是大家在一起有的没的乱谈一气,就当消遣。
苏轼被贬到海南时,有一次在树下乘凉,跟一个老太婆都能聊上半天。有一回去集市闲逛,遇到一位黎族小伙,一个说四川话,一個说海南话,你听我话如听鸟语,我听你话如闻兽言。可即便如此,两人还是谈个不歇气,谈了老半天,口语不通手语通,手语不通心语通。末了,小伙子见苏轼衣衫单薄,送了一块木棉布给苏轼遮风挡雨。
苏轼在黄州,住不了官舍,便在郊外搭茅棚。“白丁”们有的给他砍树,有的给他砌砖盖瓦,两三日,房子便建好了;苏轼没吃的,“白丁”们轮流拉他去家里吃饭,虽然都是些小菜,但苏轼吃得开开心心。
苏轼身份不低,然而他的朋友圈里不仅有“白富美”,也有“矮矬穷”。王安石、司马迁、欧阳修,都是好朋友;士农商,工青妇,文武官,也都能交往。按苏轼的说法是:“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与“白丁”同乐,可不是坐在一起吹吹牛皮那么简单,是态度和能力的问题。苏轼任徐州太守时,黄河决堤,他身先士卒与民共战抗洪涛;任杭州太守时,他带领民众疏通西湖,筑堤防洪;晚年被贬到荒蛮澹州,他仍将先进耕作技术与文化传播给黎族同胞。“往来有白丁”的确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至今我们还在传唱他的诗词与故事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