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巍的战斗岁月

2018-10-25黄河

党史博览 2018年9期
关键词:魏巍军政

黄河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中共党员。当代诗人、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抗美援朝期间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并建议其他领导人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甚至解放军的代名词。魏巍真正接受进步思想是从抗战时期开始的。

求学经历

1920年1月,魏巍出生于郑州东大街魏家胡同。虽为市民但家境贫寒,刚懂事的时候,他就常挎着篮子在街上卖香烟,赚些钱贴补家用。

9岁那年,魏巍到离家不远的关岳庙小学上学,学校的浓郁文化环境和书香气息浸润了他幼小的心灵。对其影响和熏陶最大的莫过于女教师蔡芸芝。蔡芸芝出身寒门,对家庭贫困但又渴望学习的孩子充满了同情和爱心。蔡老师非常爱好文学,授课之余进行文学创作,经常有文章见诸报端。后来,她在郑州一家报纸上发表的文章《断鸿声里》,让魏巍很是仰慕,一直念念不忘,对他以后走上文学创作产生极大影响。可以说,蔡芸芝是魏巍在文学上的启蒙老师。蔡芸芝也偏爱写作成绩好的學生,在班里经常表扬和鼓励魏巍。魏巍因此受到同学们的羡慕,于是更加喜爱上了文学创作,早年创作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女主人公原型就是蔡芸芝。小学毕业后,魏巍升入郑州的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不久,父母先后去世,魏巍被本家伯母收养,说是收养,相当于寄住,生活来源主要靠二哥。

全国性抗战爆发后,家里经济条件直转急下,在纱厂做工养活全家的二哥失业。没有人供应学费,魏巍就这样失学。因为读过几年书,在学校接触过进步思想,特别是目睹了侵华日军的暴行,感受到了蒋介石的绥靖政策,魏巍感到自己作为中国人应该大胆站出来,为民族抗战做些事。

下决心一定要加入共产党队伍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魏巍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郑州民众教育馆结识了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黄正甫。黄正甫感觉魏巍有上进心,对社会时事有自己的看法,就建议他去延安上抗日军政大学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魏巍拿着黄正甫的推荐信,带着家里给的15块钱和老师给的3块钱,乘火车到西安,找到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因为没有共产党地下组织出具的介绍信,满心欢喜的他吃了闭门羹。

正当沮丧的时候,魏巍看到八路军办事处门旁墙上贴的115师军政干部学校在蒲县招生的广告,喜出望外,一下子又有了新的想法。魏巍试探着向工作人员打听,军政干部学校与抗大有什么区别,得到的回答是差不多。一心想投奔共产党的魏巍连夜赶到蒲县,没料想军政干部学校因被国民党武装挤压,转移别处。几番打听,他才知道军政干部学校已经转移到了临汾赵城县马牧村。他徒步几十里改道临汾,正遇到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招生,而且条件相当优越。魏巍意识到这是阎锡山在和共产党争夺青年学生阵地。一路上,他耳闻目睹了阎锡山假抗日真妥协的做法,感到只有加入共产党的抗日队伍,才能实现心中抱负。

下决心一定要加入共产党队伍的魏巍,并没有被眼前的优越条件吸引。于是,他星夜徒步到赵城马牧村,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115师军政干部学校,顺利通过了考试,并把名字从“魏鸿杰”改为“魏巍”。一个月后,115师军政干部学校并入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不久又编入抗大。他被分配到抗大三期政治队学习,一边学政治学文化,一边学军事练打仗。几次编制调整使魏巍成了名副其实的抗大学员。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积极、训练刻苦,在同学中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帮助学习基础差的战友,还经常发表一些进步文章,受到校领导的青睐,被认为是个好苗子。1938年4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本职工作干得出色,打起仗来也不含糊

由于表现优异,1938年12月,魏巍作为八路军记者团的成员,来到了晋察冀根据地,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编辑科当干事,参与编辑《抗敌副刊》。干这项工作,魏巍如鱼得水,工作十分积极,经常为了一篇稿件反复修改,加班到深夜,不但采、写、编,还学会了刻版、印刷等技术活儿,成了编辑部的“全能”选手。

1939年5月初,日军对北岳抗日根据地实行大“扫荡”,为了保存革命实力,机关被迫疏散,很多干部被分配到战斗部队。魏巍被分到前身是红军骨干部队的第1军分区第1团第1营当文化干事,主要任务是搞宣传鼓动工作。难得接触一线作战队伍的魏巍工作十分积极,给人的印象是从来没有军区机关干部的架子,与基层的战斗员相处得很好。火热的战斗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其间,他创作了不少宣传抗日、反映边区人民抗日斗争的街头诗、抒情短诗和通讯。在做好宣传鼓动工作的同时,他协助部队利用战斗间隙开办文化夜校,组织干部战士学习文化,教战士们识字,在分区饶有名气。很多干部战士都知道有个戴眼镜的“魏先生”。

本职工作干得出色,魏巍打起仗来也不含糊。1939年11月初,他跟随部队6天时间连续参加了雁宿崖战斗和黄土岭战斗,行军打仗都不落后。每次战斗,他都积极要求参加,交战中他敢打敢冲,还跟日军面对面拼过刺刀。两战共歼灭日军1500多人,其中包括日军第2独立混成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随1团作战的魏巍目睹并参加了战斗的全过程,大大激发了写作的灵感,战斗之余连续写下了《雁宿崖战斗小景》《黄土岭战斗日记》等战地通讯,不久之后发表在根据地报纸上,大大鼓舞了抗战军民。此后,他随部队转战冀中的保定、易县、完县、满城等地,参加了百团大战,以及许多反“扫荡”战斗。

在纷飞的战火中,魏巍的军政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正如他所说的,“岁月在战火中流逝,人们在战斗中成长”,“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伟大的人民群众不仅教育了我,也养育了我,我对此将永远感念不忘”。

猜你喜欢

魏巍军政
ON CONTINUATION CRITERIA FOR THE FULL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 LORENTZ SPACES*
我的老师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设计、实施的思考
开创辉煌
东北抗联的军政学校
WU军政观察社:在正经中爆发宇宙
《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印记考释三则
Transient dynamic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n wedging processes of overrunning clutches with different contact surfaces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魏巍
Optimization Design of Double-parameter Shift Schedule of Tracked Vehicle with Hydrodynamic-mechanical Trans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