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顶关寻诗意

2018-10-25罗华礼

藏天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贵定县云顶古道

图 文/罗华礼

问起龙里的云顶关,也就是陇耸关,人们大都不知道此地。云顶关是龙里古驿道上的一个关卡。如今,由于村寨修公路等原因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除了散乱丢弃于荒草灌木丛中的几方料石保留一点点古意之外,如果要说这是“古道雄关”“千古名关”,就得费力耗时搜寻一些证据。

地名在流传中演变以致讹化的例子很多,古籍中的“巃嵸”“哝耸”“陇耸”即今“龙从”。巃嵸(lóng zōng),亦作“巄嵷(lóng sǒng)”,形容山势高峻、云气蒸腾的样子,还有聚集、错杂、深沉等意思。这是一个形容词,却用作地名。“巃嵸”已成为生僻字,演变为“龙从”,当然方便群众,但已失去原本特有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陇耸关今貌

我们知道历史上明王朝在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置贵州省,与一条驿道关系极为密切。这条连接湘、黔、滇三省,横跨贵州中部的驿道,被称为“古苗疆走廊”。早在元代,中央王朝统治云南之际,从内地进入云南的道路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自泸州经威宁、毕节至昆明,也称为入滇“西路”;二是由湖南经安顺进入云南的“东路”。“东路”自湖南沅陵进入现在贵州省的镇远,经黄平、龙里、贵阳、安顺、盘县进入云南曲靖等地至昆明,龙里就这样成为“古苗疆走廊”上的一个节点。“古苗疆走廊”沿线及其周边地区,留下了厚重、多样而且呈现出整体地域特点的历史文化积淀及景观,其中围绕云顶关就可以找出许多人文掌故。

古籍中多见关于龙里交通、区位重要性的记述。如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中提到《龙里卫志》有载:(龙里卫)“当滇楚往来之要冲,控诸夷出入之喉舌。”清道光年间曾任龙里知县的陈熙晋在《新建莲峰书院记》中写道:“由黔达楚驿凡九,县当其第一驿,轮蹄往来无虚日。”清《(康熙)贵州通志》记龙里形胜道:“龙里县:负山阻溪,入省咽喉。”可见,龙里自古以来交通区位优势就很突出,向为省城贵阳的咽喉要地、军事屏障。

兵家之事与云顶关又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黔南识略》又载:“东关在城东一里。西关在城西一里。又城西五里有永通关。三十里有长冲关,又有黎儿关。陇耸关在城东二十五里,元设哝耸、古平等处长官司,危峰插天,路入云表,亦名云顶关。”可见陇耸关在龙里诸多关卡中属于龙里界关,且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查看地图,翻开史志,可见通过龙里中部的古道沿线上有若干关、哨、堡、铺等地名,其中云顶关是最接近东面贵定县境的关卡,所以攻下云顶关就是打开了龙里的东大门,攻下了龙里则省城告急!

◎ 古道上遗留的『二等水准点』石刻

◎ 古道上遗留的『乐安寨』石刻

闲话少说,在此主要聊的是云顶关诗话。

楹联大家向知方遗著《黔联璀璨》卷之三收载贵定县谷濛关联语道:“大道东行,此是第三重门户;京华北望,同来七千里车书。”联语说,从贵阳往东,到贵定的谷濛关是“第三关”。那么第一、二关在哪里呢?其联引言道:“客有述贵定县谷濛关楹联者,仅存出句云:大道东行,此是第三重门户。联系刻于石柱者,岁久柱倾其一故佚其对句。盖由贵阳而东,十二里为图云关,至龙里城东三十五里为云顶关,又至贵定城东三十里为谷濛关,至此为省会东之第三门户也。嘱余拟句对之,勉以应命,顾未知视原作何如耳。”可见,古人自贵阳往东一路走来,在他们的心目中,能数一、二、三之重地名关,为贵阳之图云关、龙里之云顶关、贵定之谷濛关。《黔南识略·贵定县》:“贵定县在府治(贵阳)东一百一十里”。据此可推算,行至谷濛关已距省城贵阳一百四十里,沿途关卡数量很多,其中能称门户者,难道不是“千古名关”?

◎ 明《(万历)贵州通志》所载『龙里八景』 罗华礼 收集

《黔诗纪略后编》载:“梁章钜《楹联续话》:贵阳城外有图云关,不知谁氏一联云:‘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一亭俯看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亦见注解:此联即冠山作也。”冠山其人,为清乾隆年间贵阳秀才、诗人陈文政,字冠山。

《黔联璀璨》卷之三载:“云顶关,在龙里城东三十里。高入云际,一线斜通,为湘黔要道。吾友孟建章君(广焕)题云:世路尽崎岖,纵然渡过此关,还望留心前路险;风云多变幻,既已登临绝顶,尚须回顾后来人。”说起流传后世的龙里名联,现在能找到的还真不多,孟广焕所作云顶关楹联十分难得、弥足珍贵。

孟广焕者,何许人也?查考地方史志未见记载。《黔联璀璨》卷之一见有一点信息,却是孟广焕死后,别人(或为向知方)为他写有一副挽联:“草莱不剪见平生,托兰臭同心,许我订交,真觉风高千载上;莲幕栖迟终一世,对荷花半亩,诵君佳句,那禁魂销六月中。”读之,可见文友之间深情厚谊,或见文士之潇洒与落泊。

“以广义言,凡有韵者,皆诗之流。”(章太炎语)以上所举名关楹联,皆有诗味。不过,读者似更需要关于云顶关的真正意义上的诗歌。想像一下,漫漫古道,巍峨重关,人来客往,其中自然不乏迁客骚人,每有登临云顶心有所感者,发而为诗。所以,古人吟咏云顶关的诗,应当不少!但遗憾得很,地方古籍文献荒略无稽,云顶关的诗歌早已化作历史烟云随风飘散,难觅芳踪。相比之下,图云关的古诗还可搜到许多,谷濛关次之,惟云顶关少之又少。

不过,从古籍文献的只言片语,仍可见云顶关常被古代诗人所吟咏。《黔南识略》即载:“陇耸关在城东二十五里,元设哝耸、古平等处长官司,危峰插天,路入云表,亦名云顶关。查慎行诗所谓‘极目云生处,到来云满身’也。”由“危峰插天,路入云表”的记述和查慎行的一句诗,可以想见云顶关高峻、险要、深邃,且风景优美。查慎行系浙江人,清代著名诗人。据查考,查慎行康熙十八年(1679年)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在贵州巡抚杨雍建幕中,期间所作的诗歌集有《慎旃集(上、中、下)》《遄归集》等,其中当见云顶关诗全貌。

据文史资料,晚清“西南巨儒”、宋诗派重要成员莫友芝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冬由贵阳向东南行,经龙里、贵定等地到麻哈(今麻江)省亲,沿途写下了《云顶关柬关前故人》《东山》《大箐小箐》《下沙平》等诗。东山在贵定县东面,可见莫大师涉及云顶关的诗或许就只有此行一首。就这一首,亦有待搜寻以飨读者。

◎龙里中部驿道上的古桥——新安桥

古道名关之诗,岂能缺少?深入到文化田野里搜寻,却见民间歌谣中古道上的云顶关、图云关等老地名仍然新鲜活泼、生生不息。且看洒落在从贵定、龙里至贵阳古道上的地名歌谣:

其一:贵定至龙里

一出西门路朝西,五龙抢宝是甘溪。

凤凰飞过牟珠洞,瓮城桥上柳穿衣。

要吃凉水冒沙井,要吃泡粑上高坪。

新安大娘真贤慧,油盐炒菜好均匀。

云顶关上敲狗卖,古佛洞里好歇息。

张关桥上朝前望,陇一耸来龙头营。

麻芝田坝好跑马,五里糍粑卖出名。

金猫逼鼠无人见,六角桥上打劫人。

东关坡上打一哨,龙城金鸡啼五更。

其二:龙里至贵阳

一出西门西关坡,翻坡便见水桥河。

水桥河上广济桥,抬头看见五里坡。

观音寺庙坡垴上,前有长冲七里多。

凉水井来马鞍山,翻过就是秤钩坡。

秤钩坡前有条街,谷脚新街好歇脚。

左边走去是老街,右边走去是大坡。

千家卡过近省城,黄泥堡塘鲤鱼多。

黄泥哨过到二铺,两地中间隔个坡。

二铺地方好平坦,龙洞堡下有条河。

见龙桥上不见龙,图云关岭树木多。

图云关上抬头望,筑城华灯照天河。

◎云顶关上的吹角石

龙里古有“八景”,景点名称在明、清、民国不断演变、增加,众说不一,有如龙山叠翠、紫虚仙帐、水堤阁影、东池荷花、西池夜月、莲花洞天、簸水拖蓝、太平钟鼓、流云飞瀑、云顶吹角、莲泾鲤石、水桥春涨,等等。搜阅明《(万历)贵州通志》,但见卷中赫然载“龙里八景”为“龙山叠翠、播水拖蓝、紫虚仙帐、岩孔灵泉、东池夜月、西沼薰风、水桥春涨、陇耸秋云”。这应当是龙里最早的八景吧?其中陇耸之景已经鲜为人知。

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八景遭受破坏,有的荒废无存,有的仅见零星残迹。如今,荒废古道上云顶关之吹角石仍静静地俯卧着,算是幸存者。尽管云顶关已面目全非、风光不再,但每当秋高气爽之时,天空中的缕缕白云、朵朵彩霞依旧飘然淡定,让人心生感慨。在此聊凑《陇耸关怀古》二律附庸风雅,供读者一哂——

其一:

滇黔入楚古名关,陇耸穿云不可攀。

草木焉沾洪武露,村庄讵绕洞蛮烟。

音书望断八千里,客旅愁绝百万山。

漫漫征途朝又暮,风霜雨雪一年年。

其二:

荒关古道草苔侵,陇耸山头费苦寻。

云白曾经松老去,峰青依旧我登临。

喧花怅落残碑寂,惊鸟凄鸣野洞森。

得句空吟斜照里,几番彳亍意沉沉。

猜你喜欢

贵定县云顶古道
走古道
王丽敏作品
警惕网上“甜言蜜语”的诱惑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贵定县关工委举办“尽责优教”大讲堂
贵定县离退局:工作干得好不好,老同志来测评
贵定县云雾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贵定鸟王茶和福鼎茶中咖啡因和儿茶素含量比较
访茶马古道
古道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