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神矿区首采煤层及上覆岩层工程地质特征

2018-10-25周阳邓念东张卉金光袁喜东高海峰杨佩

中国地质调查 2018年5期
关键词:规划区岩组泥岩

周阳, 邓念东, 张卉, 金光, 袁喜东, 高海峰, 杨佩

(1.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西安 710068; 2.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54; 3.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54;4.陕西秦洲核与辐射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西安 710054)

0 引言

中国的能耗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1-3],榆神矿区是国家确定重点建设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中陕北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等,但生态环境脆弱[4-6]。近年来,榆林地区煤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该矿区地质资料零散,不完整、不系统等情况,本文在系统总结榆神矿区首采煤层及其上覆岩层工程地质特征,充分研究区域水环境的基础上,对首采煤层上覆岩层进行了分类分组,可为切实转变陕西煤炭发展方式,做好水资源保护,支撑榆神四期矿区规划,以及指导一期、二期、三期煤炭开发提供参考。

1 矿区概况

1.1 交通位置

榆神矿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北部,属榆林市榆阳区和神木县管辖。该区域交通发达,G65包(头)茂(名)高速公路、G210国道、西(安)包(头)铁路、榆神矿区铁路专用线及榆林榆阳机场等交通运输体系并存。

1.2 矿区范围及规划分区

榆神矿区西北部以陕蒙边界为界,西南部以榆横矿区北边界为界,东北部以神府矿区西边界为界。矿区地理坐标为109°08′24″~110°27′59″E,38°19′33″~39°11′23″N。矿区东西最宽约97 km,南北最长约95 km,面积约5 160 km2。榆神矿区分为4期规划区(图1)。

一期规划区: 东、南界为2-2煤层火烧边界; 西界为榆溪河; 北界为大保当先期开发区详查边界。面积约873 km2。

二期规划区: 北界为麻家塔沟; 西界为2-2煤层火烧边界,与一期规划区相接; 东、南界为5-3煤层露头线。面积约1 098 km2。

三期规划区: 东界为二期规划区西边界; 西界为包茂高速; 北界为尔林兔普查区南边界; 南界为一期规划区北边界。面积约864 km2。

四期规划区: 南界为榆横矿区北边界; 东部以榆神矿区二期规划区、神府矿区西边界为界; 西北部至陕蒙边界。面积约2 325 km2。

图1 榆神矿区地貌分区图[7]

1.3 气象水文

榆神矿区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降水稀少,夏季降水增多,易发暴雨和冰雹。年均降水量316~513 mm,集中在7—9月,降水量由南东向北西递减,蒸发量由南东向北西递增。

矿区地表水系自东向西分属黄河一级支流的窟野河、秃尾河流域和黄河二级支流的榆溪河流域。窟野河、榆溪河的主河道虽未穿过矿区,但主要支流分布于矿区内。矿区内湖泊和水库较多。

1.4 地形地貌

榆神矿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接壤带。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在矿区北部的雷家梁,标高1 385 m,最低海拔在矿区东部秃尾河的河谷地带,标高950 m,最大相对高差435 m。

按地形地貌的形态成因,将榆神矿区划分为风沙滩地区、黄土梁峁区和河谷阶地区三大地貌类型(图1)[8]。

黄土梁峁区分布于榆神矿区东缘,占矿区总面积的1/6,梁、峁相间分布,树枝状冲沟发育,源头及上游段多呈“V”型,下游段及主干河谷呈“U”型; 风沙滩地区分布于矿区中、西部,约占矿区总面积的5/6,由沙丘沙地、半封闭或封闭的相对低洼滩地断续间布而成; 河谷阶地区分布于秃尾河、榆溪河及其支流。

2 区域地质特征

2.1 构造

榆神矿区总体为NE走向、倾向NWW、倾角1°的单斜构造,属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相对稳定区[9-10]。据矿区内各煤矿开发利用资料[9],区内断层发育,断距普遍<20 m。例如,隆德煤矿巷道掘进中,揭露小型正断层28条,断距0.5~3.4 m; 榆树湾煤矿巷道掘进中,揭露小型正断层8条,断距5~10 m。

2.2 地层

区内地表多为第四系、新近系覆盖,基岩在沟谷中零星出露。主要地层(表1)由老到新为: 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粗粒砂岩,中统延安组(J2y)中细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钙质砂岩,中统直罗组(J2z)泥岩与细中粒砂岩互层,中统安定组(J2a)泥岩与粗粒长石砂岩互层; 白垩系下统洛河组(K1l)中粗粒长石砂岩; 新近系(N)黏土及亚黏土; 第四系(Q)黄土和现代风积沙[7,11]。

表1 榆神矿区主要地层概况

(续表)

2.3 煤层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是榆神矿区内唯一的含煤地层,赋存煤层达20余层(含煤线),具有对比意义的煤层共15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1上、1-1、1-2上、1-2(1-2下)、2-2上、2-2(2-2下)、3-1、4-1、4-2、4-3、4-4、5-2(5-2上)、5-2下、5-3上、5-3下。其中主要可采煤层共5层,编号分别为 1-2、2-2、3-1、4-2、5-2。

3 首采煤层及其上覆岩层

3.1 首采煤层分布及厚度

1-2煤层分布在四期规划区东北部,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三期规划区西北部; 四期规划区中部及西南部,煤层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厚。

2-2煤层除二期规划区外,全区可见。一期规划区,煤层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三期规划区东部,煤层由东北部、西南部向中东部逐渐增厚; 四期规划区东北部和中部,煤层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

3-1煤层见于二期规划区西北部,三、四期规划区东北部。煤层东部厚,西部薄,分布区边界以东煤层不可采或被剥蚀。

4-2煤层见于二期规划区中部,煤层由南向北逐渐增厚,分布区边界以东煤层不可采或被剥蚀。

5-2煤层见于二期规划区中部和东部,煤层由东北部向中部逐渐增厚,分布区边界以东煤层不可采或被剥蚀。

矿区除5-2煤层为薄—中厚煤层,其余均为中厚—厚煤层。5层煤层均为稳定型煤层,煤类以长焰煤41号(CY41)和不粘煤31号(BN31)为主,灰分、硫分变化中等,不含或含1~2层夹矸,结构较简单。

3.2 首采煤层埋深及底板标高

矿区煤层埋深总体特征为东浅西深,沿中鸡镇—尔林兔镇—大保当镇一线,煤层埋深自东向西逐渐增大; 沿金鸡滩镇—孟家湾一线,煤层埋深呈向北西逐渐增大的趋势; 在大保当镇—金鸡滩镇,煤层埋深局部增大(图2)。煤层底板标高呈东高西低,变化梯度较小(图3)。

图2 首采煤层埋深等值线图

图3 首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3.3 上覆岩层厚度及顶面形态

首采1-2煤层上覆岩层厚度为165.05~650.55 m,多为373.58 m,由东向西逐渐变厚,岩性以厚层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和粗粒砂岩为主; 首采2-2煤层上覆岩层厚度为16.28~531.54 m,多为218.63 m,由东向西逐渐变厚,岩性以厚层粉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为主; 首采3-1煤层上覆岩层厚度为2.98~257.86 m,多为90.79 m,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厚,岩性以厚层粉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为主; 首采4-2煤层上覆岩层厚度为3.59~87.85 m,多为36.07 m,由东向西逐渐变厚,岩性以厚层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 首采5-2煤层上覆岩层厚度为12.55~103.80 m,多为59.09 m,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厚,岩性以厚层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图4)。

图4 首采煤层上覆岩层等厚线图

上覆岩层节理、裂隙均不甚发育,顶面形态为一古剥蚀面,控制了萨拉乌苏组(Q3s)的沉积厚度,形成了岩层厚度变薄区与富水区重叠的地质特征。

3.4 上覆岩层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榆神矿区岩石成因、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将矿区岩(土)体划分为4个类型和7个岩组。

3.4.1 松散岩类

松散岩类为散体结构,岩层组分为沙层组和土层组。沙层组为含水层,土层组为相对隔水层。

(1)沙层组。松散沙层在矿区广泛分布,厚度为0~162.00 m,多为34.29 m左右,主要为第四系风积、湖积、冲洪积沙层,局部为砾石层,矿物以石英和长石为主,黏土矿物含量较低,粒径以粉、细粒沙为主,属级配不良的均粒沙。颗粒密度、含水率、容重、饱和度等随粒度增大而减小,渗透系数随粒度增大而升高。

(2)土层组。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黄土及新近系保德组(N2b)红土在区内广泛分布,局部在梁峁及沟谷出露。黄土厚度为0~145.56 m,多为23.35 m左右,黄土以粉土为主,密实度以密实为主,湿度呈湿—稍湿,土质疏松,垂直节理较发育,透水性较好,黄土不具湿陷性。红土厚度为0~139.5 m,多为36.22 m左右,空间分布断续,在矿区东部及北部黄土梁峁区出露。红土以黏土为主,多为硬塑—可塑状态,不具湿陷性,颗粒细小致密,隔水性较强。该岩组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

矿区北部考考乌素沟及矿区东部窟野河、秃尾河沟谷地带的黄土和红土较干燥,受水力及风力作用侵蚀,沟谷切割较深,土梁坡度较大,降水后地表径流强度较大,易产生不良地质现象。土的物理学性质与其矿物粒度及成分密切相关,红土呈致密半固结态,较坚硬,工程地质性质优于黄土。

3.4.2 软岩类

软岩类岩层组主要分为风化岩组、煤岩组和烧变岩组。

(1)风化岩组。岩层顶部风化带全区可见,剥蚀残留厚度一般20 m左右,岩层顶面厚度较大,岩体不连续,呈散体-碎裂结构,结构面粗糙,岩块大小及形状不一,发育隐形微裂隙,地下水对其稳定性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地层为洛河组、安定组、直罗组及延安组上部。

风化岩层由上到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强风化带岩石结构基本被破坏,岩石破碎,裂隙率及孔隙率较大,含水率较高,黏土矿物含量逐渐增加,在岩体的结构面富集黏土矿物形成软弱泥化夹层,对岩体强度具有控制作用。以往采样测试结果表明,风化岩层中高岭石占35%,蒙脱石占5%,遇水易膨胀,多数岩石遇水后短时间内全部崩解或沿裂隙离析。

岩层遭受长期风化后,性质明显改变,含水率增加,干容重减小,孔隙率增大,耐崩解能力减弱。风化作用往往破坏岩体结构面,使岩体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力学强度降低,破坏岩体完整性。与原岩相比,风化岩力学强度低。不同岩石抗压强度不同,抗压强度降低幅度也不同,泥岩抗压强度损失率最大,砂岩抗压强度降低幅度比粉砂岩、砂质泥岩大。

(2)煤岩组。矿区煤层属层状软岩类,岩体呈层状结构,具脆性,无韧性,易软化,易冲击破碎。主要可采煤层平均饱和抗压强度为14.80 MPa。

(3)烧变岩组。该岩组是煤层自燃后,上覆岩层受高温烧烤和低温烘烤后收缩垮塌破碎形成的岩石组合,呈条带状分布于矿区东部沟谷两侧,厚度为30~50 m。自上而下,一个完整的烧变岩剖面由3类典型的烧变岩石组成: 烘烤岩、烧变岩及烧熔岩(类熔岩)。岩石烧变自燃所形成的裂隙杂乱无章,空洞发育,易形成崩塌落石。单块烧变岩较硬,表面较光滑,水理性较好,不易泥化,块体形态复杂多样。该岩组稳定性及岩体完整性较差,属碎裂结构。

3.4.3 较软岩类

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岩组主要指矿区内延安组中的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多以互层状产出,泥质胶结,局部钙质胶结,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含量较高。该岩组多见于煤层直接顶和底板,是煤系地层的主要岩组,层状结构多具水平层理、缓波状层理及小型斜层理,有时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质量中等,岩体中等完整。岩石遇水易泥化、崩解、碎裂,泥岩类岩石黏土矿物含量高,亲水性强,水稳定性较差。岩石采动后易冒落,但冒裂带发育高度较小,裂隙导水性也较差。

3.4.4 较坚硬岩类

砂岩组以中、细粒砂岩为主,次为粗粒砂岩,岩性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及暗色矿物,一般泥质胶结,局部钙质胶结,多为煤层老顶或老底。原生结构面一般有块状层理、槽状层理及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单层厚度大,构造结构面不发育。砂岩类岩性多硬脆,在外力作用下易碎裂、崩塌或垮落,隔水性能骤减或丧失,冒裂带发育较高,裂隙导水性好。岩石质量中等—好,岩体中等—较完整,岩组稳定性较好,呈块状结构。

4 首采煤层顶、底板

4.1 首采煤层顶、底板类型特征

煤层直接顶多为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其互层,多属较坚硬岩类。砂岩类力学强度大于粉砂岩及泥岩类,粉砂岩强度大于泥岩,泥岩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多沿层理方向离析呈薄片状,易崩解。粉砂岩弹性模量高于泥岩,上部1-2、2-2煤层顶板弹性模量较下部3-1、4-2、5-2煤层低,说明下部煤层抗压缩变形能力较上部煤层强。煤层基本顶多以细粒砂岩、中粒砂岩和厚层粉砂岩为主,局部为粗粒砂岩,多属较坚硬岩类。

首采1-2、4-2和5-2煤层直接顶与基本顶分布面积相当,伪顶零星分布。首采2-2煤层直接顶与基本顶分布面积相当,伪顶分布相对较为广泛。首采3-1煤层直接顶分布广,厚度大,介于2~6 m间,伪顶零星分布。

煤层底板多以粉砂岩、砂质泥岩和细粒砂岩为主,多属较坚硬岩类。矿区各煤层底板多以直接底为主,基本底次之。

4.2 首采煤层顶、底板稳定性

煤层顶板多属中等—难冒落型顶板,局部地段如泥岩厚度较大或互层频繁的直接顶,有伪顶存在,埋藏浅,受地表水及风化作用影响较大,属易冒落型顶板。

煤层底板以粉砂岩为主,另有泥岩和细粒砂岩。粉砂岩及细粒砂岩底板强度较大,属稳定型底板; 泥岩底板强度小,稳定性差,局部地段底板出现轻微底鼓现象。

5 结论

(1)通过分析榆神矿区首采煤层(1-2、2-2、3-1、4-2、5-2)及其上覆岩层分布、厚度、埋深等特征,将榆神矿区岩层划分为4个类型和7个岩组: 松散岩类(沙层组、土层组)、软岩类(风化岩组、煤岩组、烧变岩组)、较软岩类(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岩组)、较坚硬岩类(砂岩组),总结了各岩组的分布、厚度和物理力学特征。

(2)根据首采煤层顶、底板特征,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矿区煤层顶板多为中等—难冒落型顶板,局部地段属易冒落型顶板; 粉砂岩及细粒砂岩底板属稳定型底板,泥岩底板稳定性差。

本研究成果为支撑矿区规划、环境评估及指导矿区煤炭开发提供了基础依据,对切实转变陕西煤炭发展方式、促进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本次工作涉及区域面积大,影响因素多,所参考资料因勘查程度、目的任务、主观认识的差异而导致质量参差不齐,建议进一步开展矿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为榆神矿区实现科学开采、绿色开采提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规划区岩组泥岩
泥岩路基填料抗剪性能实验研究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
工程地质岩组分层水工编录法在南山坪矿区中的应用
塞罕坝林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规划探讨
云南桥街水电站新近系软岩地层建坝条件分析
胜利油田垦119区块塑性泥岩钻井模式研究
新安县三维实景建模初步完成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张家口市崇礼区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的关系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要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