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药房中药饮片的储存和养护

2018-10-24朱文虹

上海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中药饮片储存

朱文虹

摘 要 目的: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所用的中药饮片品种出现的变异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改进方法。结果:探讨并提出适用于中药房简便、有效的储存养护方法。结论:中药饮片的储存和养护与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中药饮片 储存 养护方法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19-0070-03

Storage and maintenance of Chinese medicine in hospital pharmacy

ZHU Wenhong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07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ethods: The var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epared and used in our hospital was analyzed and the method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variation were discussed. Result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storage and maintenance method for Chinese medicine suitable for hospital pharmacy was proposed. Conclusion: The storage and maintenance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torage; maintenance

醫院药房中药饮片的储存和养护与其临床疗效紧密相关,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很多,如产地、采收、加工和炮制等。中药材经过采收、净制、切制和炮制等加工后制成可直接应用于临床的中药饮片,而对于医疗机构而言,经过专业人员严格验收入库,到应用于临床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中药饮片质量不发生变异,储存养护就成了关键问题之一。储存过程中温度、湿度、日光、微生物、虫害等[1]因素都会导致中药饮片发生变异的现象。笔者结合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常用的中药饮片品种,简述这些品种的饮片在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现象以及导致变异的原因。

1 中药饮片的变异现象

1.1 霉变

中药表面附着霉菌,在温度20~35 ℃、湿度75%以上或者饮片水分含量超过15%以上时,有足够营养(如含蛋白质、淀粉、糖类、黏液质等)的条件下,极易发生霉变。尤其以黄梅季节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下最易发生霉变。易发霉的常用饮片有甘草、白术、黄芩、当归、玉竹和黄精等。霉菌不仅影响了饮片的外观,还能产生耐高温的毒素,在加工过程中也不会被破坏,若服用霉变的饮片会引起中毒,甚至突变、畸形、致癌[2]。以山药、半夏为例,起先饮片表面出现不太起眼的灰黑色小霉斑,渐渐形成灰绿色毛样霉菌附着于饮片表面,刮之即去。对于这种现象通常采取控温祛湿,先进先出的方法可避免出现霉变。

1.2 虫蛀

是指昆虫侵入使饮片出现空洞、破碎、结串、污染,进一步变质而影响疗效的现象。虫害分布广、繁殖迅速、适应力强,产生的危害极大。温度在30 ℃左右时,利于害虫、霉菌生长繁殖,常见易生虫的饮片有黄芪、川芎、甘草、党参、泽泻和北沙参等。且昆虫本身就是带菌的媒介,还能使饮片发生霉变,有的品种(如当归、党参等)会进一步发生泛油的现象。就常用饮片当归、党参、白术而言,虫蛀后的饮片会出现窟窿,被啃食所留下的药屑会出现结串的现象,当归、党参的饮片表面进而会出现泛油,白术会出现霉变等现象。

1.3 变色

一些颜色鲜艳的饮片(如玫瑰花、款冬花、莲须、红花、菊花和佛手等)在受到光照、氧气、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引起饮片发生不同程度的颜色变化[3]。易发生变色的饮片以花类、叶类、全草类较为常见。玫瑰花久存会变黄、干枯、花瓣凋落,枸杞储存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时颜色由红变黑,这类容易变色的饮片适宜在阴凉且避光的环境下储存。

1.4 泛油

含脂肪油、挥发油和糖类等较多的中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会出现油样物质,如柏子仁、郁李仁、苦杏仁、天麦冬、党参、刺猬皮和哈士蟆油等[4],并常伴有变色(如枸杞子)、变质等现象。且油脂与空气中的氧、水分、日光接触,一部分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会产生油败味。根茎类的如党参、牛膝饮片变软,颜色有浅黄白色变成黄褐色,表面有油样物质,手摸之有黏腻感;蜈蚣、乌梢蛇以及柏子仁、桃仁等饮片还会伴有油败味。关键在于降低温度、适当干燥,适宜在阴凉、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储藏。

1.5 气味散失

气味是评价中药质量的标准之一(如薄荷、肉桂),某些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在高温或久存的情况下,致使挥发油的挥发,气味散失,导致有效成分下降。尤以伞形科、木兰科、樟科、芸香科和姜科等挥发油含量丰富。薄荷、砂仁、豆蔻之类的芳香性的饮片久存之后气味会变淡,影响药效,而芳香性的饮片用量一般都不大,所以可以减少库存量,避免长时间堆放储存。

1.6 风化

相对湿度在60%以下,含结晶水的盐类饮片与干燥空气接触,会失去结晶水,变为非结晶状的无水物质,形成粉状的现象,如芒硝风化后就成了玄明粉,在功效作用方面有所不同,会直接影响临床的用药,所以一味的降低湿度并非是储存养护的最佳方法。

1.7 潮解

某些固体的药物在潮湿的环境下(相对湿度在70%以上)会吸收水分,发生潮解。容易发生潮解的中药饮片有:钠盐类矿物芒硝((Na2SO4·10H2O)、由盐加工炮制而成的全蝎、海藻、昆布等。夏季温度高,在室温环境下芒硝会由固体变成液体,全蝎、海藻会出现盐析现象,所以,这类药物应阴凉或低温储存。

1.8 黏连

指含糖胶、树脂和蜡质等成分的饮片,在高温环境下,自身变软、结块,然后变成浓厚的融流状态的变异现象。高温季节乳香、没药、芦荟等会出现小块饮片黏结成大块饮片,不利于临床应用。

1.9 腐烂

指新鲜的饮片因受温度的影响或存放过久,出现干枯、霉烂败坏的现象,如鲜石斛。而0 ℃以下新鲜中药的水分会冻结,细胞壁及内容物受损,引起局部细胞坏死。鲜石斛在夏季很容易变质,应低温储存,并告知患者低温冷藏,尽快服用、不宜久存。

1.10 升华

指饮片在高温环境下不经过液化而直接气化的变异现象,如冰片这味饮片因临床应用量不大,做到随用随进即可。

2 常用的储存养护方法

2.1 通风法

中药房一般都备有如风扇、排风器、空调等通风设备,在一般温度较高环境下,可利用这些设备加速通风。

2.2 阴凉处养护

中药房一般室温控制在25 ℃以下,湿度控制在45%~75%之内,但在梅雨季节由于湿度大、温度高,极易发生霉菌,可利用空调、祛湿器等设备,将药房的温度控制在20 ℃以下,湿度控制在45%~70%之内。需要阴凉储存的是易挥发、升华、潮解、黏连、泛油的饮片。

2.3 石灰或木炭干燥法

石灰常用于防止易变色、贵细的饮片的变异,如枸杞子、人参、鹿茸等。而木炭的吸潮效果佳,将木炭烘干以牛皮纸包好,置于中药内可吸收入侵的水分而防霉。

2.4 低温养护

某些贵重、新鲜的饮片可采用低温储存,将温度控制在0~10 ℃内,可有效防止生虫、霉变、变色等变异现象[5],如人参、全蝎、鲜石斛等。

2.5 埋藏养护

利用石灰、砂子、糠壳等的防潮吸湿性能来隔绝外来的湿气,将胶类(如阿胶)、虫类(如土鳖虫)、肉性(如刺猥皮)等饮片包好埋藏其中储存。

2.6 对抗储存法

利用不同品种的中药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吸潮性能、特有的驱虫防霉成分,防止另一中药发生虫蛀、霉变等变异现象的方法[6]。这一方法是前人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早在明代陈嘉谟《本草蒙荃》中就提到“人参须和细辛,冰片必同灯草,硼砂共绿豆收”。其中许多方法沿用至今,如泽泻、山药与牡丹皮同储可防泽泻、山药生虫,并能保护牡丹皮的颜色;藏红花与冬虫夏草同储可以防虫;密拌桂圆、肉桂能护味保色;大蒜防芡实、薏苡仁生虫;鹿茸与细辛、花椒同储可防虫防霉护光泽;荜澄茄可驱除黄曲霉;当归防麝香走气变色;酒与人参同储可防虫[7]。

3 储存养护的对策总结

中药房应备有空调、温湿度计、祛湿器等通风、防潮、控温、除湿、防虫鼠的设备。饮片应存放于阴凉、通风、干燥、避光的环境中,控制溫度在25 ℃以下,相对湿度在45%~75%之间,饮片含水量在7%~13%之内[8]。饮片货架应与墙壁、地面保持距离。划分明确的待验区、合格区、退货区、不合格区。

科室应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支持其参加职称考试;定期进行技术、理论考试;组织参加药材基地参观等活动。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掌握中药鉴定、炮制、养护技术的相关知识,积极做好养护储存工作。

根据医师惯用的饮片品种,上年的同比饮片用量,以及本月库存饮片结存量预先做好下个月的采购月计划表,每日记录第二天所需采购的品种,做好采购日计划,并上药品采购平台进行采购,保证临床用药不脱销、不积压,个别不常用的零库存饮片做到随用随进。

入库前严格执行验收工作流程,仔细核对凭证,检查进购的饮片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按规定抽查饮片的装量差是否符合,并填写详细的验收记录。辨别真伪优劣,杜绝假药劣药进入医院,保证包装完整、数量准确。

入库进行分类管理,按批号整齐堆放。保持库房干燥阴凉,清洁整齐。做好降温,防潮除湿,防虫防鼠工作。贵细饮片专柜专人保管,防止变质丢失。

储存期间勤检查,定期进行检查翻垛,保证质量。对于完成质量验收的饮片,做好养护记录,对于重点饮片如易发生霉变、虫蛀、泛油等变异现象的,填写详细的检查记录。一般(1月—5月、9月—12月)每月做1次养护记录,梅雨季节(6月—8月)根据饮片的性质进行分类,并标注三角、圆圈等标志,定时进行养护记录[9]。

出库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效期近者先出,防止饮片过期。出库前检查饮片质量、批号、数量等,并做好出库记录,定期盘点,做到帐目数量和实际库存量一致。

配方、复核工作中也应关注饮片的质量问题,保证所调配中药饮片的质量。

发药时应告知患者于阴凉处储存,必要的进行冷藏储存。

4 结语

中药的质量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所以中药的验收以及饮片的养护储存至关重要。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对于中药饮片的养护技术与方法也日益增多,如气调贮藏技术、气幕防潮技术、60Co-γ射线灭菌技术、远红外、微波等,但考虑到医院的设备比较有限,如何运用有限的设备,达到有效的养护才是重点。

参考文献

[1] 张晓霞. 中药的储存与养护[J]. 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2): 135-136.

[2] 陈信云. 药材霉菌萌发原因的分析与防治[J]. 海峡药学, 2010, 22(7): 57-59.

[3] 白淑芳, 靳占芳. 浅谈中药饮片的贮藏与保管[J]. 辽宁中医大学学报, 2008, 10(2): 142.

[4] 安景龙. 中药泛油的原因及防护方法[J]. 中华医学写作, 2002, 9(3): 203-204.

[5] 孙民长. 中药饮片的贮藏与养护[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9(4): 162-163.

[6] 喻晓宇. 对抗同贮法在中药储存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写作, 2002, 9(5): 401-402.

[7] 王明穆. 几种中药对抗同贮养护经验介绍[J]. 中国中药, 2003, 28(1): 31.

[8] 肖庆中. 医院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 临床和实验医学, 2007, 6(10): 171.

[9] 滕建良, 凌晶. 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库房管理[J]. 上海医药, 2014, 35(13): 67-69.

猜你喜欢

中药饮片储存
小包装中药饮片应用中的利弊探讨与建议
冬季养羊这样储存草料
安防云储存时代已来
没有冰箱怎么储存食物?
松鼠怎样储存食物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精液长时间冷冻储存与冷冻复苏率的相关性研究
中药饮片小包装探讨
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