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市文化广场景观规划设计

2018-10-24王亚洲袁犁

居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陶瓷景观广场

王亚洲 袁犁

[摘要]城市文化广场是城市文化的缩影,兼具“城市客厅”与“生活舞台”的双重功能,为市民提供娱乐、休闲、交流的户外场所。文化底蕴是景观设计的灵魂,为赋予其独特的场地特征,打造具有缤纷色彩特色的公共活动场地,特结合“场所感”理念进行文化广场的景观规划设计思路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广场;陶瓷文化;景观设计;场所感 文章编号:2095-4085(2018)05-0031-02

城市广场是人流集散的重要场地,是一个城市对外的窗口与符号化的象征,是创造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空间川,更是集中展现城市形象和凝聚城市精神的场所。因此,其设计不仅应满足功能和景观要求,更应彰显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的精髓。

1 设计背景

规划场地地处城市公共服务区,占地面积约2.9hm2。地势较平整,基地东侧为河流,南侧为大片绿化,西侧为某高校小区,北侧为规划居住用地。

根据场地现状,人群来往方向主要以西、北两个方向为主,服务对象涵盖各年龄段人群。北面人群主要来自居住小区,以老人、儿童居多,存在健身、娱乐需求;西面人群以高校青年学生为主,对场地具有休闲、娱乐、运动需求。

2 设计构思

植人“场所感”理论,将基地打造为兼具社会交往、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吸引力的场所空间。具有场所感的空间,需做到以下几点:公共领域为核心;混合使用为基础;景观质量为保证;地方文脉为依托;步行环境为主题[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香。设计拟在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忽视、淡忘的背景下,创造兼具传统与现代气息的空间,带给人们身心的愉悦与启迪。设计以展现该城市“陶瓷”文化为核心,以打造缤纷游园为目标,以“‘青花瓷文化广场”为主题——“青”,以突出主要使用对象(青年);“花”,一方面体现青年的特点(充满朝气、活力),另一方面运用缤纷色彩展现广场特色;“瓷”,自古以来陶瓷即是中国的典型代表,并且以其独特魅力成为中华文化中浓妆重彩的一笔。设计以陶瓷制作工艺为理念源泉,提取陶瓷制作过程中的“拉坯”、“旋坯”、“施釉”、“烧坯”四个核心步骤,并结合主要使用对象“青年”的特点,将其融入景观设计方法之中,成为设计的灵魂。

3 规划设计

自然——建立具有多层次的丰富多彩的空间,体现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文化——结合主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文化文脉与历史传统,体现人文底蕴,建立景观特色,使景观活化;未来——提供一系列休息交流、户外活动的场所,将生态、游憩、交流互动空间组合,通过人们的公共活动凝聚人们的归属感。

3.1 空间组织

结合场地周边环境,将基地分为动静南北两个区域。动静区之间通过休闲娱乐区过渡,避免干扰。规划五个功能区——休闲娱乐区,老年儿童活动区,安静休闲区,体育活动区,文化游览区。

休闲娱乐区位于广场中部,是广场内主要的景观轴,运用“同心圆”的构图方式打造空间。设计结合陶瓷制作工艺的“拉坯”环节,并进行抽象、提炼,作为广场的节点之一。根据“拉坯”过程泥土纵向增长的状态,名日“步步高升”。

老年、儿童活动区位于基地东北侧,主要为满足附近居民的使用需求。既可避免外界干扰,又可保证儿童使用安全。同时将两者合并设置还方便老人照顾儿童。该区在设计时运用“多圆组合”的构图方式,各部分之间既有分割又有联系,达到隔而不断的艺术效果。为满足使用需求,特为儿童设立器械娱乐区、戏水区、沙坑以及妙趣横生的迷宫;为老人设置可供健身使用的器材以及进行集体活动的场地。该区域结合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中的“旋坯”环节,并将此升华,作为广场的另一节点——“天旋地转”。

安静休闲区位于场地南侧,利用微地形以及特色植物,展示空间意境,同时起到屏障的作用,保证该区域“静”的主旨。设计利用竹林、假山、休憩座椅等元素,让人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与闲适。根据该区域“静”的特点,结合陶瓷制作工艺的“施釉”环节打造节点——“诗情画意”。

体育活动区:位于基地西北部,与“高校”临近,弥补高校内娱乐设施不足的劣势,为青年提供一处释放天性,展现自我的空间。形态设计采用“圆弧和切线结合”及“多圆组合”的构图方式,丰富空间意境。片区内设置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以及可供滑旱冰使用的广场空间,满足青年们的使用需求,同时结合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中的“烧坯”环节,打造节点——“活力四射”。

文化游览区为公园核心,是陶瓷工艺的概述与提炼,如同陶瓷制作完成后细细品味的过程。该区通过抽象或具象的景观小品,分别展示“陶瓷的工艺流程”、“陶瓷史”以及“陶瓷的种类”等三个部分,将“陶瓷文化”娓娓道来。

3.2 造景手法

在限定的规划范围内,赋予场地空间以情趣,运用各种造景手法,结合宜人的园林景观环境,以满足游憩、观赏、娱乐活动之所需,并起到点缀与充实景观的作用。

充分利用空间对比,以小空间烘托、映衬主要空间,突显大空间。在广场主人口空间处理上,由植物围合的一个半封闭空间引导人流,进入步步高升节点后顿觉豁然开朗,形成一种极佳的视觉体验。通过障景、隔景、漏景、框景等手法,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在主人口处,以桂树与紫薇间种,形成虚隔,达到欲露先藏的目的;景区设置结合景点的布置,由每个花架向外看都构成一幅优美的“画作”。在文化游览区内设置漏窗,增加趣味性,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景区内多处运用隔景,通过实隔、虚隔、虚实隔的方式增加空间的变化与神秘感。

点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用以传达意境的重要手法,规划设计中多处运用点景,增加文化底蕴、普及文化知识、烘托环境氛围、传达主题思想。如人口处设置“‘青花瓷文化广场”题刻,将园区主旨揭示出来。

园林景观空间设计讲究视线的开闭合理,运用借景,达到空间的延伸效果,使得方寸天地之间也能体会到空间的丰富变化,满足不同的行为和心理要求。基地主要“借”水域美景,滨河景观,为游人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在景观轴线上采用夹景与对景的手法,给人以直接鲜明的感觉。栽植手法,孤植以观形、观叶、赏花为主;群植讲究搭配造景。此外,在组景上注意通过疏密、高低的变化形成帷幕、屏风式的空间界面,使景观有似连又断的流动感,似遮又露的景深层次。植物种植讲究高低错落,形成很好的空间感,乔木、灌木、地被的完美结合使得人工景观更近似自然景观,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

4 结语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景观品质关乎城市形象,空间舒适度、合理性与实用性则决定其空间使用效率以及是否起到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通过创造直观的文化感知空间,设计中将陶瓷文化和缤纷色彩运用于本次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上推陈出新,因地制宜,结合中国特色文化以及气候类型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当地民众需求,形成真正意义上具有归属感、景观优美、功能齐全且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

参考文獻:

[1]刘文静.浅析城市广场的景观规划设计[J].大众文艺,2016,(05):142-142.

[2]程世丹.当代城市场所营造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137-154.

猜你喜欢

陶瓷景观广场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趣图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广场
新华广场记忆
陶瓷艺术作品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