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研究
2018-10-24沈春山
沈春山
[摘要]随着人们愈来愈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海绵城市的理念也在新的时期被提出来,其本质是城市雨洪管理基础理念,不仅为新时代的城市规划理念提供新思维,并且有利于人们切实结合人与自然的发展观,从而建设成为“水弹性城市”。如何把海绵城市理念与新的城市规划理念结合起来是我们现如今一个重要的探讨问题,因此本文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从而探索新的与之契合的城市规划方法。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雨洪管理 文章编号:2095-4085(2018)05-0024-02
1 海绵城市的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的本质是尊重自然发展观、遵循生态优先的城市规划理念,规划之中将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两者融合,使得城市能够在雨水来临的时候实现保障城市水安全的同时,又能够让其快速渗透和净化,从根本上实现雨水过后的城市环境改善,海绵城市的规划管理理念是先进而科学的,它从多角度、多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使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使用中末端控制以及快排这样的传统控制方案。在海绵城市理念之中“多目标”、“分散化”、“源头”等观念居于主导地位,而“源头”到“最终利用”贯穿水资源利用的整个过程,充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水循环系统,以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川,以达到对城市雨水实现控制与利用的目的。
2 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的城市规划途径
2.1 天然的海绵体的保护以及修复
目前现存的“天然的海绵体”需要对其进行充分保护。包括切实保护好现存的湖泊资源、各类森林资源、自然山体资源、生态循环依旧良好的湿地资源以及广袤的草原资源。而这些资源所出现的被破坏情况,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修复,以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
恢复被破坏的海绵体实施措施。(1)通过规划限建以及禁建区,明文规定并强制执行这些以环境保护为基础的法律条文,通过这样的手段让“天然的海绵体”实现自身良好循环,以持续自身的调解能力和对水资源的吞吐能力。(2)修复自然环境以保持其生态平衡,恢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可以利用淤泥疏浚、植物培植以及生态砌岸等方式。(3)构建生态走廊,以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理论为基础,实施建设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核心的生态走廊,其中的重要规划斑块诸如河流以及水渠,需要我们重点发展,构建生態走廊不仅使得各个生态斑块之间紧密联系,并且将会完成生态海绵体与环境之间的有机循环[2]。这样就会让生态环境与海绵体之间形成一个通道,以实现雨水的收集以及利用。
2.2 通过外部手段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
若是缺乏天然海绵体,则可以通过人工外部手段改造以及建设。其具体措施如下。(1)人工园林的改造以及建设。人工园林对于雨水资源能够实现较为良好的削污以及排污功能,有利于增加对于雨水的蓄积,更好应对突发的雨水问题,例如洪水问题。(2)城市水系的修复、改造以及建设,水网生态建设以及改造工程,能够促进水域生态环境走向平衡,其中形成的水域生态体系,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水体的调节性能。(3)建设新的生态型工业和城市居民区模式,建设下沉式绿地,在保障建筑面积以及投资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完成雨水资源的利用以及消纳雨水径流的有效实现。(4)城市园林绿地的改造以及建设,利用LID改进设计,实现绿地生态有效循环,下凹式和滞留塘等建设手段,有力地促进了雨水的收集,并让绿地景观资源与之有机结合,实现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水循环。
2.3 人工仿生海绵体的构建
人工仿生海绵体是建立一种蕴含天然海绵体功能,但实质是利用科学技术以及手段,以实现雨水蓄水、透水和回收等功能的海绵体。其不仅能够搜集和蓄积雨水,并且还能释放净化过的雨水。其建设措施如下。(1)与绿色建筑设计相结合的人工仿生海绵体,主要是以建筑为基础来进行建造,使用科学的设备分离建筑内部的黑水以及灰水。二次利用灰水对于减少建筑用水有较为良好的效果。要达到节约用水的目标,可以设置集水罐以及透水屋顶等方式,从而对生活用水或建筑景观用水进行净化。(2)最大限度地搜集雨水。在道路和广场等水循环系统当中建设雨水收集设备,以实现雨水的充分收集以及提升其下渗能力,以免使得洪涝灾害出现,积极促进再生水设施的建设,构建良好的水循环利用系统。(3)有效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通过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数据应用进行雨水水量以及城市洪涝险情的预测和分析[3]。通过计算清晰了解构建海绵城市过程之中的不足之处,实现现代高新技术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的目标。
3 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1)强调政府主导地位。构建海绵城市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合作,所以政府需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城市建设走向与生态环境相平衡的道路。(2)政府要严格监督审批环节。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影响着城市的生态发展效果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3)完善投入机制。构建海绵城市不同于传统的市政规划,需要我们注重投入机制,并且完善投入机制的制度。(4)鼓励合作与交流,学习与借鉴较为成功的海绵城市建设案例,有利于现阶段的海绵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瑾,冯祥源,高莺.基于低冲击开发理念的“海绵城市”规划策略探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阳市人民政府.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生态规划)[C].贵阳: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阳市人民政府,2015.
[2]王强,关芳,崔硕,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北京永定河文化新区雨水系统规划研究[J].北京水务,2015,(05):1-5.
[3]王虹,丁留谦,程晓陶,等.美国城市雨洪管理水文控制指标体系及其借鉴意义[J].水利学报,2015,(11):1261-1271,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