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2018-10-24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马寅初例子论据

【文题再现】

理解,往往是一個曲折的过程;理解,需要智慧的闪光、心灵的沟通、时间的见证。

请以“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800字左右。

问题诊断

这篇议论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较清晰,能列举较多的例子进行论证。但不足之处较为明显,其主要“症结”在于中心不明,具体表现在:

1.重心偏移

此次命题作文的标题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但很遗憾的是文章开头就没有分清主次,没有理清自己要论述的重点,于是论述的重心发生了变化,通篇也没有出现“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这样的句子,反而设置了理解的重要、理解的种种方法等多个中心,多中心等于无中心,这就进入了中心不明、立意散乱、重心偏移的误区。

2.中途论点转移

正因为文章没有中心论点,文中的几个分论点就站不住脚了,这就犯了论题转移之毛病。譬如第二段对理解的重要性的论述,第四段对如何理解的论述等都转移了论题。

3.材料观点互不相融

文中有的论据与论点游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不能使人信服。譬如第四段列举的马寅初的例子不能论证“理解是需要用心去聆听的”。

升格策略

1.针对重心偏移的问题,升格时,要在文中的关键处,譬如篇首、文末加上“理解的过程,是心灵交换、求同存异的过程,是一个慢慢的、艰难渐进的过程”这样能表达主旨的句子,另外在第二、三段段首依次添上“理解过程慢在心灵交换”“理解过程慢在求同存异”这两个分论点,就能很快走出中心不明的误区。

2.针对论点转移,完全可以删去那些节外生枝的句子,杜绝中途易辙。

3.针对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问题,建议换成“理解过程慢在求同存异”的观点,再用马寅初的例子佐证,这样论点与论据就和谐相处了。又如第三段列举“我”不理解爸爸的例子,“我”与“爸爸”的心灵交流似乎太快,不能凸显“慢”。可以这样修改:将“我”理解爸爸的过程写得详细些,即先写自己不理解不接受爸爸的建议;再写后来成绩下降,“我”开始逐渐理解,但还是不服气;最后写通过老师的点拨或一件事情的触动,“我”完全理解了爸爸。

猜你喜欢

马寅初例子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马寅初三骂蒋介石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马寅初“口无遮拦”
如此乐观
猴哥来了
无私无畏马寅初
马寅初的执拗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