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身气功·八段锦文化价值探析

2018-10-24杨红光

健身气功 2018年5期
关键词:八段锦功法气功

杨红光

八段锦包括坐式八段锦与立式八段锦,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形式的代表之一。健身气功·八段锦是国家体育总局在新世纪初编创推广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健身效果显著的一种健身方法。本文拟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深入探析八段锦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一、传统体育运动的诗性表达

1、歌诀化的功法要领

坐式八段锦的歌诀为:“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脚频。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依据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之三《延年却病笺》载)

立式八段锦歌诀曰:“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依据梁世昌《易筋经外经图说》附录“八段锦图”)

伪托晋许逊所作《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引导诀”的功法歌诀单独抽出来,也是八句:“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肝单托西通肾,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首见于宋元之交陈元靓著的《事林广记·修真旨要》,收录于明代医家龚居中著《万寿丹书》中的“吕真人安乐歌”曰:“双关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西胃须单托,五劳七伤四顾摇。鲍鱼摆尾驱心病,手拔脚挺理肾腰,大小朝天安五脏,漱津咽纳指双挑。一时如此作三度,方才把火遍身烧,有人十二时中用,管取延年百病消。”

不论是坐式还是立式八段锦,不论是定型功法还是演进过程中的变形功法、口诀,在语言表述上,都运用了古代传统诗歌的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味道和东方神韵。中国的魏晋至唐中叶是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并达到鼎盛的阶段,此后直到民国,五、七言诗一直在中国的文学领域占据着重要一席之地,即使到了明清时期,文学体裁以小说擅场,但小说中间仍然穿插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大量诗词就为小说增色良多;同时,五、七言诗已经超越了文学的领域,被广泛运用到了生活的多个方面。体育活动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时人为了传播方便等各种考虑,运用了为当时社会各界广为接受的五、七言诗形式进行八段锦功法要领的阐释,为八段锦这一功法增添了浓郁的诗意。

2、身体运动的韵律感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无论配乐与否,演练时要做到松紧结合、节奏分明,具有鲜明的韵律感。诗词作品押韵合律是一个基本要求,韵律感是诗词朗朗上口、带来审美意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过程中的韵律感同样让运动者有一种愉悦和美好的体验。以“两手托天理三焦”为例,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直到肘关节伸直,两腿挺膝伸直,保持身体的抻拉状态,略停,两掌自身体两侧缓缓下落,两腿膝关节微屈,松腰沉髋,松腕舒指;这一上一下的动作,共做6次,有着鲜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再配上古朴的民乐作为背景音乐,会让人的心情慢慢沉静下来,在韵律中体验“形要小劳,无至大疲”的运动愉悦感。

二、传统哲学的形体展示

八段锦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文化印记,也以自己的存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1、天人合一的达到途径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体现。一般而言,中国古代思想家反对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而是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这一观念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战国时期的庄子明确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精神境界;到北宋时,张载认为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正蒙·乾称》);张载认为,人与天地万物都由气构成,气乃天人合一之基础,并把天人合一看做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张载之后,天人合一思想得到不同学派的进一步阐释,但共同点都认为天与人之间是有着共识和统一性的。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体育方面的影响极大,健身气功等各种传统体育运动,莫不以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为最高境界。

坐式八段锦功法歌诀首句即为“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目为心之窗口,闭目的目的在于冥心,冥有昏暗之意,在这儿是指让心静下来,握固静思神。《修真十书》之《杂著捷径卷之十九》载“钟离八段锦法”在“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句后注曰:“叉两手向项后,数九息,勿令耳闻,自此以后,出入息皆不可使耳闻”,最后一句的注释为:“久而自知,蠲除疾疫,渐觉身轻,若能勤苦不怠,则仙道不远矣!”;结合气功习练关于“调心”、“调身”、“调息”的“三调”要求。八段锦锻炼伊始,就要求习练者做到心静、身正、息微;这可以看做天人合一思想境界的一种要求和体现,甚至认为经常习练此法可以修炼成仙。成仙之事固然荒谬,但仙人与天是有密切联系的,可以看做是天的一种代表,八段锦在这儿实际上被视为一种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手段和方法。

2、中庸之道的运动表达

贵和尚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庸”被孔子称为“至德”,即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中庸的基本原则是“允执其中”,即要把握适当的限度,保持事物的平衡,使人的言行符合既定的道德标准。“四书”之末的《中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被南宋朱熹列入四书,朱熹在题解中引用其师程子的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提出“中和”的概念:“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即是说: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万物就会正常地生长、发育。中庸之道包含着过犹不及、强调中和、和谐之意,要求“执两用中”。反应在体育运动方面就是反对剧烈的运动形式,提倡适度、微汉为度的运动方法,健身气功的运动量适中,比较符合这一要求。

后人对坐式八段锦的功法有的总结为8段:叩齿集神、摇天柱、舌搅漱咽、单关辘轳、摩肾堂、双关辘轳、托天按顶、钩攀;有的总结为12段:冥心握固、扣齿鸣鼓、微撼天柱、掌抱昆仑、摇转辘轳、托天按顶、俯身攀足、背摩精门、前抚脘腹、温煦脐轮、摇身晃海、鼓漱吞津;均采取坐式,动作幅度较小,对于呼吸、意念等要求较多,叩齿、鸣鼓、鼓漱吞津等系古代导引养生常用动作,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动作幅度略大的立式八段锦的8段动作,以桩功串联其中,动作强度较小,但对身体的各部位及關节有较好的活动效果。而在立式八段锦发展过程中,北宋蒲虔贯的“小劳术”有着积极作用,因作者提倡“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名。

综上,八段锦从运动角度很好地践行了中庸之道的思想:不要过度运动,但也不可以完全静止,而是通过肢体、关节的适度运动,达到养生保健、增进健康的积极作用,可以视为中庸之道最好的运动表达。

3、贵人重生的达观体现

道家文化崇尚自然,贵人重生,乐生恶死,“得道成仙”为道教的最终目标,讲究通过各种修炼方法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老子提倡,“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列子主虚静,提出内观说;庄子注重养神、守静,要去物欲、心境如止水,达到“坐忘”状态,提倡逍遥自适的人生观念。八段锦的早期功法载体如《修真十书》、《道枢》均为道教重要典籍,“许真人引导诀”、“吕真人安乐歌”伪托的作者也都是道教重要代表人物,八段锦的功法特点和习练要领深受道教“虚”“静”思想、“自然”观念、“贵人重生”思想、重视“气”等思想文化的影响。

八段锦在习练要领上,均要求精神放松、意形相随、呼吸自然等,都有着健康促进要求的鲜明旨归:坐式八段锦提出锻炼的最终目的是“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立式八段锦也有明确的健身目的:两手托天可以调理三焦,手臂单举可以调理脾胃,往后瞧可以调理五劳七伤,摇头摆尾可以祛除心火,攒拳怒目可以增加气力,两手攀足有利于固肾强腰,背后七颠可让百病皆消。可以认为,八段锦诞生于中国道教的肥土沃壤,也直接体现和验证了道教贵人重生等重要观点。

三、祛病强身的重要手段

1、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运动体现

中医文化历来重视预防为主,《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明确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医家一般较为看重疾病的预防,重视导引养生、气功吐纳等的疗疾治病功能,一些医家就是导引术的创编者,如:东汉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大量导引术式被作为疗疾手段被医书收录,如:隋朝太医巢元方主编的《诸病源候论》广泛采用了前人导引养生和导引治病的经验与方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枕中方》等辑录和整理了大量养生方法等;某种意义而言,健身气功符合了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要求,其健身防疾功能深受历代医家重视。

坐式八段锦所谓的“灾病不能”、立式八段锦所谓的“理三焦”、“调脾胃”、“增气力”、“百病消”,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通过习练八段锦,达到强身健体、防病祛疾的目的,鲜明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一贯思想主张。

2、增进民众健康作用显著

笔者曾分析了2000年-2009年现代研究者对立式八段锦健身功能的研究结果,发现:八段锦对大学生、中老年人等不同年龄人群的生理、心理健康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八段锦对大学生失眠症、糖尿病、肩周炎、偏头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的辅助疗效或积极的改善作用。坐式八段锦的健身作用在古籍中没有相关记载,但自诞生以来流布广远,几乎成了明清时期大部分养生家的至爱,在元末明初冷谦撰的《修龄要指》、明代贵族朱权(仙)撰的《新刊京本活人心法》、《仙活人心方》、明戏曲作家高濂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之三《延年却病笺》、明嘉靖万历年间王圻的在《三才图会·人事十卷》、明代万历年间学者周履靖编集的《赤凤髓》、明末清初医学家曹无极的《万育仙书》、清康熙时期冯曦所编《颐养诠要》等众多养生著作中频频出现,这应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广为时人接受,推测原因的话:显著的健身作用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结语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中国传统文化结出的一个硕果,也以自身的方式鲜明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形式。在“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时代背景下,在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融合的时代潮流下,八段锦必然在增进民众健康、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存在价值,凸显中国特色。

猜你喜欢

八段锦功法气功
勤习八段锦,促进心理健康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空劲气功概况(一)
乌当区委离退局举办健身气功培训班
对健身气功表演套路的探讨
八段锦源流考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口令
健身气功基础知识(手型篇)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