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T智能环境下中医药图书馆发展展望术

2018-10-24涂新莉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涂新莉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医药图书馆;智能化空间

摘要:人工智能为中医药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环境。文章主要从中医药图书馆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医药图书馆遇上人工智能以及中医药图书馆的未来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环境下中医药图书馆的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7-0052-03

1中医药图书馆的现状

自195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等4所中医药院校成立以来,目前我国共有23所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图书馆为例不难看出,经过6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馆舍、藏书量还是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中医药院校图书馆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见表1)。

3中医药院校图书馆遇上人工智能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经费偏少、资源类型单一、数据更新不够及时等问题。人工智能的到来使中医药院校图书馆面临更大的挑战,但图书馆也有自己的优势,它独特的资源优势是其存在的基石,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建立特色资源网络和良好的开放服务机制,使这些资源从非公众领域传播到公众领域。

3.1建设中医药特色资源

我国地域空间辽阔,每个地域都利用自己的自然优势孕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药,形成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以各自的生活环境、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为根基,创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医药体系,形成了我国四大民族医药(藏、蒙、维吾尔和傣医药)[4]。我国在中医药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中医流派,如以学术观点为核心的中医学派,以地域环境为“聚派因素”的中医医派和注重学科内部“分流”的专科流派[5]。无论是地域、民族还是流派都极具鲜明特色,中医药图书馆应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建立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数据库。

3.2整合与共享中医药特色资源

虽然中医药特色资源的种类丰富,但是就单一的特色资源而言规模较小,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并不大。如果将这些特色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整合,建立覆盖全国范圍的特色资源共享网络,提供统一的平台访问入口,那么这些特色资源将成为不受地域、空间限制的共享资源。图书馆应致力于构建中医药特色资源共享平台,开发技术先进的新系统,完善平台功能,开放访问的数据接口,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等,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特色资源获取途径,实现特色资源的共享。除了特色资源的共享,技术共享、图书馆云以及编目共享也是目前相对来说比较可行的方式。

3.3应用大数据助力学科服务

大数据时代,与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密切相关的学科服务必然会受到大数据的影响[6]。图书馆丰富的数据来源为图书馆学科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扩充了基础数据量。用户在使用图书馆提供的学科服务的过程中会产生特征性明显的数据,图书馆技术人员可以对用户行为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全方位获取与用户需求相关的有价值信息,这有助于图书馆对服务内容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更新。大数据在学科馆员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形成一种网状环境。在用户自组织性的信息行为中,通过大数据的系统互动作用,使学科服务的系统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紧密联系的大数据环境[7]。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中医药图书馆可以实现学科服务数据的可视化,有利于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3.4创新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

智慧图书馆和智能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主要以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为主,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模式。南京大学研发的“机器人图书馆管理员”可以实现智能盘点,如实时更新盘点到的图书位置信息,对错架图书进行报警,盘点准确率在99%以上;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智能“小图”采用即时通信(IM)软件,具有学习与记忆功能,能够实现个性化、准确的人机对话;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小交”具备借阅提醒、学科导航、百度解答、资源检索以及自主聊天等功能。在安全管理上,人脸识别取代刷卡闸机和门禁人员,避免了因主观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

3.5建设智能化空间

伴随着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冲击,空间作为图书馆存在的主要形式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合理完备的物理空间包括流通展示、书库陈列、阅读学习区等,无限扩展的虚拟空间包括无线Wi-Fi覆盖、云端服务、移动服务等,创客空间为思想活跃的师生提供创想、创新、创造的空间。打造新空间是目标,同时也是图书馆实现社会服务价值的举措之一,包括互动交流体验空间、新技术体验空间、创意设计展览空间等。为了提供更人性化的阅览环境,图书馆应对空间环境进行智能管理,对整个馆舍空间的温度、湿度、光照度、PM2.5、二氧化碳等与人体息息相关的因素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和监测。

4图书馆的未来

图书馆作为一个技术敏感性的服务机构,对新技术的感知和应用都比较迅速。以自助服务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慧化发展目标引领着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但是,无论智慧化、智能化的程度如何,纸质书籍都不会消失。图书馆应通过提供馆藏资源和服务,为用户提供一个便于信息发现、利用、创造和管理的环境。中医药特色资源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建设特色资源、传承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图书馆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万方科创书院运营为扬州又一重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EB/OL].[2017-05-19].http://www.zgjssw.gov.cn/shixianchuanzhen/yangzhou/201705/t20170519_4111061.shtml.

[2]严慧,英朱辉.阅读推广对高校图书馆借阅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6(2):40-44.

[3]张志萍.新技术时代图书馆空间重组与创新服务[J].农业网络信息,2017(1):62-69.

[4]韩艳丽,周红黎,陈柏君.民族地区高等中医院校图书馆的特色之路[J].保山学院学报,2016(3):50-53.

[5]闫海军,傅海燕.基于文献分析的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7(4):720-722.

[6]和婷.大数据思维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4(1):64-68.

[7]刘小锋.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跨边界知识自组织促进知识转移方法[J].图书馆学研究,2014(7):45-52.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数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就业何去何从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