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职教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研究
2018-10-24许祥鹏朱雯
许祥鹏 朱雯
[提要] 本文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做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提出政府主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深度合作、院校建立运态调整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产业结构;湖南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XJK17CZY05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8月29日
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不仅关系到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顺利进行。在中央到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系列文件中,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14]18号)、《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湘发[2010]22号)、《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均提出要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因此,对湖南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进行研究,对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效服务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综述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在研究之初,学者们主要从教育和经济、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等相对宏观的角度对两者之间联系进行论述。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细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寻两者之间的内在规律。国外对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分析。如美国学者亨利·埃兹科维兹提出的三螺旋理论,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MD)提出的区域竞争力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配第-克拉克理论、后发优势理论、新增长理论等,Rauschcr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提高教育程度不仅有利于创建技术工作和优化社会的职业分布,还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持。我国对教育与经济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稍晚,但近些年这一领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杜传忠通过对教育与产业适应现状分析中发现,引起就业市场人才比例失衡的关键性原因是高校科类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方芳等提出了天津市区域产業发展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新要求;刘丽建在对福建省学科与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研究中指出,高等教育应增强科类建设对本地区社会进步的贡献,达到两者和谐共进的目标。在分析方法上专家学者们或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如Pearson积差相关法;或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做具体分析的。对于实证分析中选取指标的个数,现有研究可以分为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指标“一对一”的一元指标分析法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指标“一对多”、“多对多”的多元指标分析法。但关于湖南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评价实证研究较少。
二、湖南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评价
(一)指标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1、确定指标。关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指标,选取数量、规模、层次三个一级指标。其中,数量的二级指标包含三个产业的专业布点数比例;规模的二级指标包含三个产业的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比例;层次的二级指标包含三个产业的中、高职在校生数比例。
关于产业结构指标,选取产值和劳动力两个一级指标。其中,产值的二级指标包含三个产业的GDP构成比例;劳动力的二级指标包含三个产业的就业人员构成比例。
2、指标数据的处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数据从2013~2016年的《湖南省教育统计年鉴》中获取。产业结构数据从“湖南统计信息网”获取。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提取主成分后,进行回归分析。
以产业结构为自变量,专业结构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三次方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参数详见图1、表1。(表1、图1)
以专业结构为自变量,产业结构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三次方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参数详见图2、表2。(表2、图2)
(二)结果分析。将专业结构主成分值代入表1模型,得到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协调值X1;将产业结构主成分值代入表2模型,得到产业结构对专业结构的协调值X。将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协调系数(Y1=X1/X2),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协调系数(Y1=X1/X2)标准化后见表3。(表3)
其中,协调系数越接近1,表示Y1与Y2的值相差越小,二者之间的协调程度越高。反之,协调程度越低。由此可以看出,湖南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不均匀。特别是2015~2016年,随着湖南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没有及时跟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统筹管理作用。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者,肩负指导、协调职业教育发展各要素之间关系的重要责任。在制定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划时,如当前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未来发展的重点等及时融入到职业院校的建设当中,对各院校的办学定位、专业布局等进行统筹指导,对主动紧跟产业发展甚至有略微超前的专业(群),给予相应的配套政策,鼓励做大做强。同时对于一些就业较差,市场反应映淡薄的专业设置预警。
(二)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拓宽企业参与途径。企业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者,应当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院校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研究相关项目等,将来或可以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参与职业院校办学。
(三)进一步健全需求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健全需求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自身优势或特色专业(专业群)为支撑,以地方区域经济和行业新技术的新需求,建设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专业(专业群),进一步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真正实现市场需求导向,实现社会和院校的良性互动。
主要参考文献:
[1]Rauschcr,E.Educational Expansion and Occupational Change:US Compulsory Schooling Laws and the Occupational Structure 1850-1930[J].SocialForces,2015(l).
[2]杜传忠.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J].理论学刊,2014(9).
[3]方芳,汪莉等.区域产业结构与高校良性互动与衔接——以天津市高等教育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
[4]刘丽建.区域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福建將的数据[J].教育发展研究,2014(9).
[5]张力跃.基于产业发展需求的中职专业结构合理性审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
[6]Joshua Drucker. An Evaluation of Competitiv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 Change[J].Original Studies,2013(9).
[7]王晶.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8]邹海鸥.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2).
[9]王钱永,任丽清.“双一流”建设视角下地方高校区域创新能力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
[10]陈逸平,李鸿杰.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的适切性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9).
[11]潘静.“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行动框架[J].江苏高教,2016(5).
[12]王北生,李雪莹等.河南省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结构高整的对策研究——以河南省高职业教育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4).
[13]徐莉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3).